北洋军阀冯玉祥,为何他的每一次抉择,都能让民国历史进程 “急转弯”?

美食   2024-11-29 20:49   广西  



引言本文约5000字,阅读需10分钟


冯玉祥在近代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又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

一方面,他被称为 倒戈将军,一生多次转换阵营,其行为备受争议

另一方面,他又在多个历史关键时刻展现出爱国情怀和进步思想,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的选择和行动都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无论是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还是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冯玉祥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的一生,既展现了旧军阀的一些特质,如对地盘和权力的执着;又体现了进步人士的一面,如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为实现民主与和平而奋斗。

对冯玉祥的评价,历来争论不休,但正是这种争议,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命运和历史走向。

早期经历

冯玉祥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冯有茂原为泥瓦匠,后考入武学堂,投身于淮军刘铭传军中任哨官。

冯玉祥年少从军,15 岁正式入伍淮军,在军中初期,冯玉祥沾染了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但在父亲的严厉批评下,他逐渐改掉陋习。

在军中,冯玉祥目睹了种种不公,如伙食糟糕、克扣军饷、军官渎职等。

八国联军侵华后,他对淮军状况极为不满。

1902 年脱离淮军,加入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在这里他开始受到重视,接连升迁。

1905 年,冯玉祥已升任左哨哨长,武卫右军改编为北洋军第六镇后,他在 1906 年升任二营后队队官,翌年又调任三营后队督队官,移驻奉天新民府。

1911 10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而北方仅有直、鲁、豫、晋、甘五个省份起义,且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1912 1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北方将领集体通电反对,南北双方展开激烈谈判。

就在这紧张时刻,1912 1 3 日,北洋军将领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与孙中山派来的白雅雨等人在河北滦州发动起义。

革命之路

滦州起义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冯玉祥参与滦州起义。

起义军主力是北洋军的三个营,冯玉祥是其中一个营的营长。

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白雅雨为参谋长。

举事后即遭清总兵王怀庆部和陈文远部疯狂围攻,王怀庆见起义军斗志激昂,相持不下,便诡称愿停战议和。

施从云、王金铭等人为保存革命火种,同时想争取清军投诚革命,便毅然接受对方的“建议”,以大无畏精神进入清营,但随即被捕,就义于雷庄车站。

于是起义三巨头只剩下冯玉祥,可冯玉祥在起义前,去北京联系其它新军同时举事,却遭告密,被袁世凯软禁。

至此滦州起义军已无战时现场指挥的人员,起义失败在所难免。

这次起义虽失败,使清廷乱了阵脚被迫电令围攻武昌的清军转围滦州使武昌之围不战而解武昌起义军得以保全并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

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革命运动起了推动和促成的作用。

1936年的《国民政府令》中曾以“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高度评价滦州起义

两个月后,南北议和达成,清帝退位,滦州起义的将领们功不可没。

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在云南宣布起义,并出兵讨伐。

冯玉祥奉命率军赴四川,与护国军作战冯玉祥先打败了护国军先锋军,随后与蔡锷议和。

护国军占领四川,护国运动取得成功,袁大头被迫取消帝制。

冯玉祥表明态度并撤军后,护国军左翼比较安全,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张敬尧第七师和李长泰第八师,这对护国军是很大的帮助。

护法战争1917 年,张勋复辟清朝后,冯玉祥第一个带兵攻入北京,赶走了张勋。

段祺瑞重新掌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东发起护法战争,并派军队攻打福建。

段祺瑞派冯玉祥支援福建,冯玉祥走到长江边就不走了,以各种理由拖延。

段祺瑞让曹琨攻打冯玉祥,曹琨也拒绝服从命令此事不了了之。

冯玉祥不愿意打内战,更不愿意去打孙中山的部队,直系也暗中支持冯玉祥。

重大事件

1.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囚禁曹锟,邀请孙中山北上组阁,后将清废帝驱逐出紫禁城。


1924 9 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 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

10 23 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

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

北京事变引起全国震动,《北京导报》发表文章,称此行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

10 25 冯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奉冯玉祥之命,驱赶末代皇帝溥仪。

整个过程费时仅两个多小时,下午 4 10 分,鹿钟麟将优待条件大肆修改后,胁迫溥仪及其后妃亲属离开故宫,民国后存在了 13 年的小朝廷,宣告结束。

政变后冯玉祥无法控制局面,遂邀请南方的孙中山北上商议。

随后又与奉系军阀达成协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祺瑞担任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

孙中山接受邀请,于 1924 11 10 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推倒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对时局主张》中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

孙中山北上后,即病,1925 3 12 日病逝于北京。

4 9 日冯玉祥驱逐段祺瑞,随即被奉系击败,撤出北京,在南口大战坚持 3 月,后撤回至西北偏僻地区。

2. 五原誓师:从苏联回国后重整旧部,带领西北军策应北伐军,被认为是北伐第一功臣。

1926 5 月,冯玉祥赴苏联考察学习,后来在李大钊等人的敦促下欣然回国参加北伐。

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总共 50 万人在北京南口进攻冯玉祥的 20 多万西北军,史称南口大战。

双方鏖战三个月,最终西北军溃败,逃往西部但吴佩孚损失更大,主力被打残。

北伐军兵临武汉后,吴佩孚只拿出两万人回到武汉防守,武汉很快被北伐军拿下,吴佩孚从此成为光杆司令。

如果没有南口大战,北伐军可能不会发展这么快。

1926 9 月,冯玉祥在西北重整旧部,率领国民军在绥远五原宣誓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的誓师大会。

冯玉祥制定了国民军管辖区域,军政时期临时政治大纲,共计十二条亲书《誓师碑文》,拓发西北各县,一律石刻字于各要道口

碑文称: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廉洁的政府…… 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军队是人民的武力。

碑文中还提到要为人民兴水利、修路、植树、办教育及做种种有益的事表达了此时冯的政治抱负。

五原誓师是冯玉祥代表革命军宣布的政纲,在中国大西北举起了武装讨逆的火炬,对于从广东开始的北伐战争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与配合。

根据冯玉祥的请求,中共中央选派刘伯坚、邓小平等 200 多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国民军联军中从事政治工作,协助国民军训练干部、整顿队伍,使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很快得到恢复和提高,策应南方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

随后冯玉祥带着 34 万西北军从西往东打,策应北伐军

经宁夏入甘、陕,与北伐军会师中原。

有西北军的威胁,张作霖的奉军主力始终没有南下和北伐军作战。

北伐开始的时候,北伐军总共只有 13 万人,精锐主力只有不到一半。

如果没有几十万西北军牵制,北伐军几乎不可能成功冯玉祥实际上是北伐战争的最大功臣。

3. 组织抗日同盟军:与旧部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失地,虽被蒋介石解散,但展现抗日决心。


1933 5 26 日,冯玉祥与旧部吉鸿昌、方振武等组织了各种武装力量,在张家口举行民众抗辱救亡大会,正式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同盟军共有 10 万余人,冯玉祥为总司令,并加强整训军队,随即主动出击,展开了驱逐日寇收复国土的战斗。

6 22 日到 7 1 日,同盟军将士长期被积压的抗日怒火蓬勃爆发,向日本侵略军展开积极进攻,相继收复康保、沽源、宝昌,又乘胜发起收复多伦的战斗。

7 7 23 时,同盟军由吉鸿昌指挥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经五天激战,收复多伦。

多伦之战,同盟军虽牺牲严重,但誓除日寇,猛烈进攻,终获胜利,使骄横的日寇遭受沉重打击。

国民党政府当局将同盟军的抗日行动视为 攘外必先安内妥协政策的对立物,千方百计破坏。

不仅从舆论上大肆造谣诽谤,收买动摇分子对同盟军分化瓦解,而且指挥大军逼近张家口准备进攻同盟军

与此同时,日伪军两万人也借机大举进攻多伦,客观上形成了对同盟军的夹击包围,使同盟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由于中国人民大力支援同盟军、强烈抗议政府当局的反动措施,南京政府当局未敢立即发动对同盟军的进攻。

最终,冯玉祥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被迫通电全国,解散抗日同盟军,并离开部队

同盟军大部被宋哲元第二十九军收编,只有方振武、吉鸿昌和中共掌握的部队不愿放弃抗战,继续进行斗争,但由于力量严重削弱,在日伪蒋军的包围和夹击下,不得不失败。

七七事变后,冯玉祥虽然成了光杆司令,但积极宣传抗战,为抗战募捐,督促旧部奋勇杀敌。

张自忠、宋哲元、赵登禹、佟麟阁、孙连仲、吉星文等著名抗日将领都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培养出来的。

五、争议与评价

1. “倒戈将军之称:一生多次改变立场,被称为 倒戈将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倒戈多是顺应时局变化。


冯玉祥一生多次改变立场,被称为 倒戈将军

他于 1902 年投奔袁世凯的新军,辛亥革命后参加滦州起义倒清朝;护国运动时,倒戈袁世凯;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北京政变倒吴佩孚;反奉战争倒张作霖;五原誓师倒北洋;两党分裂倒我党;中原大战时倒老蒋,内战再倒老蒋。

有学者统计过,他一生倒戈的次数为 9 次。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倒戈多是顺应时局变化。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各方势力为了地盘、军饷等利益而战,有奶便是娘

冯玉祥的每一次倒戈似乎都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例如,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戈吴佩孚,这一事件被当时报纸上称作 冯玉祥倒戈,冯玉祥自称 班师之役,有的也称 首都革命

这次倒戈彻底打乱了吴佩孚的军事部署,成为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转折点。

其倒戈的原因主要是吴佩孚与冯玉祥的关系日趋恶化,吴佩孚夺去冯玉祥的兵权,将冯放到北京担任有名无实的陆军检阅使,使得冯对吴怀恨在心。

此外,在分配枪械、军饷时,吴佩孚又对冯玉祥异常苛刻和吝啬。

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更加激发了冯玉祥对吴佩孚的忿恨,最终促使冯玉祥下定倒戈反叛曹锟、吴佩孚的决心。

2. 各方评价:总理对冯玉祥评价为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民主主义战士,张学良晚年评价其残忍,不同人对他评价褒贬不一。


周恩来总理评价冯玉祥:自滦州起义,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决御侮,都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

总理认为冯玉祥将军是一个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

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让他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但瑕不掩瑜,他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

张学良提到冯玉祥气得浑身发抖,认为他专门说假话,不可信任。

张学良和冯玉祥反目成仇,和他的恩师郭松龄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在滦州起兵造反,张学良调查后得知,郭松龄反叛的最大诱因正是源自冯玉祥的撺掇。

郭松龄与冯玉祥签订了《郭冯密约》,在一定程度上,郭松龄被冯玉祥给 忽悠了。

郭松龄的背叛,激化奉系内部的矛盾,军队团结度大大下降,为最后张作霖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冯玉祥作为郭松龄和张作霖之间矛盾的激化者,遭到张学良的愤恨他晚年评价冯玉祥很残忍,杀人如麻。

不同人对冯玉祥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是 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但也有人认为他是民主战士,是走在前列的民主革命家。

他一生既有功,也有过。

在军阀混战时,他多次下野、起兵,甚至不择手段地处理政敌,充满了对地盘的执着,以及对权力的渴望,这些是典型的旧军阀行为。

然而,在 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抗日,呼吁停止内战,统一战线,共同赶走侵略者。

虽然他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大,但他一直主张抗日,积极奔走于各种抗日活动。

他饱受老蒋的排挤,却仍尽心尽力地抗击日军。

所以,冯玉祥又是一个爱国军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冯玉祥不断向我党靠拢,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结果被老蒋强令退役。

很显然,冯玉祥惹恼了蒋介石,于是护照吊销,被勒令回国。

19487月,冯玉祥一家人费尽心机躲过特务的围困,经过几位爱国人士的周密安排,终于登上了“胜利号”游轮,踏上归国旅途。

一个月后,轮船在黑海航行时,突然起火,冯玉祥不幸遇难,这位为了新中国四处奔走,操劳半生的将军,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冯玉祥遇难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将其安葬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的大众桥东首,那座横跨西溪石峡两岸的桥,正是冯玉祥所建。


历史浩瀚长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分享公众平台。为您献上古今中外历史、民间野史等。如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