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谭家桥,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壮烈牺牲,红十军团损失惨重!

美食   2024-11-29 17:24   广西  
1934年7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部队计划大撤退,为了配合大部队的行动,军委临时组建了红七军团,由寻淮州和粟裕率领到外线作战。

1934年11月,粟裕等人率领红七军团来到赣南苏区,与方志敏的地方游击队会合,合编成了红十军团。

红十军团以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为军团长,粟裕为军团参谋长,其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9师、20师和21师。其中19师是红十军团的核心战斗部队,师长是寻淮州。

蒋介石令浙江保安司令俞济时带领3个师、一个旅外加11个团约十余万大军进行围剿,准备以20比1的优势兵力全歼方志敏部。

国民党的围剿部队里有个补充第一旅名字虽然听起来不太正规,但却是妥妥的蒋介石嫡系部队。

该旅有七千多人,装备精良,且干部多为军校毕业生,指挥者则是黄埔三期的王耀武。
王耀武率第一旅死死地贴着我军,不知不觉已经孤军深入,与国军大部队脱离了联系。

于是,方志敏召集红十军团商议,决定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争取歼灭补充第一旅大部。

红十军团编成之后,装备比较差,弹药少,后方物资供应也少,急于打一仗通过缴获,以补充部队。

王耀武虽然装备精良,但我军此时拥有三个师的兵力,且掌握着有利的地形,于是方志敏便把伏击位置选在了乌泥关至谭家桥的公路两侧。

但在兵力部署方面,军团长刘畴西却与粟裕出现严重的分歧,也正是这个分歧,最终导致了红十军团的损失惨重。
刘畴西以第20师和21师为主攻部队,让寻淮州和粟裕的19师负责穿插,切断王耀武的后路。

而寻淮州和粟裕却认为,19师前身是经过千里转战的红七军团,战士们能攻善守野战经验丰富,更适合当主攻,而另外两个师一直在浙赣根据地,善于打游击。

攻坚并不是强项,在面对强劲敌人时可能会发生意外,应当调整一下。但刘畴西并未同意,这也让寻淮州心生不满。

在红十军团各部埋伏就绪后,王耀武于12月14日率部抵达乌泥关,他的前锋部队刚进入伏击圈,红21师便草率开火,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兵力部署。

王耀武迅速收缩部队,同时迂回到我20和21师策后,占领了乌泥关周围高地,我军马上被王耀武来了个反包围。

一场近乎完美的伏击战瞬间成为最不划算的攻坚战,主攻的20师只好从埋伏之处一跃而起,以血肉之躯展开硬拼。

但王耀武是一个擅长防守的将领,他的部队都是战场上的老兵,战术动作纯熟,迅速遏制了我军的攻击势头,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20师虽作战英勇,但都是由游击队临时改编正规军,没有接受正规军训练,大部分人不会打攻坚战。

期间甚至几度白刃搏斗,但最终因地势和火力差距较大,只能四散撤退。

刘畴西即令19师赶来增援,但寻淮州并未听从命令。寻淮州内心想的是出奇制胜,从外围包抄王耀武来个内外夹击,但他低估了王耀武,在寻淮州准备包围时,王耀武已经尽占优势地形。

王耀武下令部队加大火力,在山头用机枪横扫。这不仅让19师没能完成包围,就连迂回穿插的线路都被阻断,寻淮州只能率部进行冲锋,准备硬冲突破敌人的火力线。

寻淮州手持冲锋枪亲自带头,经过反复争夺,终于拿下了制高点。但这已经毫无意义了,19师伤亡惨重,基本上丧失了战斗能力。

关键是寻淮州自己也中弹,最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2岁。

粟裕临危接过指挥权,但这时他却接到通知说20和21师已经没有再救的希望,两个师的部队建制被打散,士兵已经四散而逃了。

粟裕只能带着十九师后撤,但后撤过程中却发现王耀武已经做出调整,对自己形成了半弧形包围圈,再迟一步,19师肯定会被包了饺子。

在后撤过程中,粟裕右臂中弹,血流不止,可军情紧急,粟裕只用一块毛巾草草将手臂缠住,连子弹一起裹在了肉里,弹头一直到1951年才在北京医院取出。

部队好不容易撤出后,粟裕却忽然发现政委乐少华不见了。他没有半点犹豫,当即又带着侦察连,冒着密集的弹雨杀回前线。

一番搜寻后,发现少华负伤,倒在路边,一动也不动。粟裕让侦查员轮流背着少华先撤,自己带着连队垫后,且战且走,借着夜色掩护,终于再次冲出了包围圈。

谭家桥一战,红十军团的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政委乐少华重伤,刚升任20师师长的黄英特阵亡,19师师长寻淮州也阵亡牺牲。

红十军团元气大伤,士气低落,被迫在太平、黟县、歙县等地的山沟里与近10万敌军兜圈子,他们逢敌必战,逢战必退,疲于奔命。

王耀武根据战场情况判断出红十军团处境已经非常困难了,于是加紧了对红十军团的合围。

敌人合围态势即将要形成的时候,粟裕提醒刘畴西说:“部队不能休息,应立即闯过前面的一道封锁线。因为前面这道封锁线,敌人兵力很薄弱,一冲就冲过去。”

刘畴西认为部队现在刚刚集中,先休息一晚上,再次没有听粟裕的意见。

因为军事上都由刘畴西负责,方志敏作为当时的军政委员会的主席,方志敏讲让粟裕先走,他留下来劝刘畴西尽快地开拔。

随后粟裕带领少数部队四五百人先出发,方志敏留下来劝刘畴西尽早开拔。

这一留竟成永诀,再也没有见过面。粟裕当天晚上行动坚决,带领四百多人迅速闯过了封锁线。

而刘畴西行动犹豫,当天晚上宿营没有过封锁线。
第二天敌人加强了封锁线兵力,刘畴西带队闯封锁线的时候,只要一听见敌人枪声就掉头不接触,反而最后丢掉了冲破封锁线的机会,在怀玉山转了三天,最后被敌人合围。

连续两次重大决策性失误后,除了粟裕带着以伤兵为主的几百多人侥幸突围外,红十军团一万多人的部队整体溃败。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刘畴西在南昌英勇就义。

历史浩瀚长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分享公众平台。为您献上古今中外历史、民间野史等。如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