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城市网红化的逻辑下,如何从“始于爆款吸引‘流量’”到“终于文化确保‘留量’”,由“网红”变“长红”,是每一个城市值得认真思考的议题。
文旅“热”背后的“细”思量
今年以来,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特别是“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庆节点,文旅发展火爆出圈,文旅品牌持续擦亮,成为众多游客心目中的“网红城市”,进一步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为此,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市文广旅局组成联合调研组,以剖析国庆旅游发展为突破口开展深入调研,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参考。
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今年以来,保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明确突出“品质”核心,高标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加快建成“好吃、好看、好玩”三好旅游强市,有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博物馆之城新颜绽放。在一票难求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公益讲解、恐龙守夜人等20余场活动场场爆满。夜幕降临的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以独角戏、群口相声、歌舞剧等形式展现的《遇见总督》,亦庄亦谐,古今对话,让游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保定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蕉林遗韵特展》,讲述“大系”发展历程、展示中华历代绘画艺术瑰宝的同时,推出“续写千年文脉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系列活动,带领近5万名观众感受千古丹青的风采神韵和古人的精神世界。书院之城推陈出新。莲池书院创新沉浸式导览,身着古装的河北大学学生社团成员化身“NPC”,以“互动+表演”的沉浸式导览,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市图书馆“冀图邮书”行动上线图书5万余册,假期发出258单,借阅图书954册,让有需求的市民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黄花沟公园举办的“地坛书市进保定”持续火爆,从经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科技创新到儿童绘本、青少年科普读物,品类丰富、种类齐全,通过推出“新科技改变新生活”“强国有我 筑梦前行”等8个活动主题日,开展读书分享、文化惠民等50余场文化活动,吸引31.67万名游客入园参观,过亿人次线上浏览话题。保定太行步道持续升温。国庆假期,148万人次游客或在易县“清西陵松林古道”观苍翠松林、品满族民俗;或到阜平县“马兰音乐花路”探绿意山川、听童声天籁;或赴曲阳县环湖康养之路,享受恬淡生活……在徒步、骑行、越野驾驶、低空飞行中畅游1117公里的保定太行步道,探地质景观珍奇秀丽、跨河流水系纵横交错,赏田园花海风景如画。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阜平县持续释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进活动”效应,举办“游购乡村·河北乡村好物节”阜平专场,开展农产品合作洽谈、直播带货等活动,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举办骆驼湾乡创市集,发放文旅消费券20余万元,举办马兰儿童音乐会、十二花神巡游、篝火晚会等活动,带城市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感受乡村丰富多彩的新生活,让沿线群众乐享红利,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基因焕新旅游场景。假期期间市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黄花沟公园、戏曲公园、西大街、关汉卿大剧院、曹锟戏楼等开放场所和场馆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100场,惠及观众近10万人次。淮军公所古戏楼举办保定老调和安徽黄梅戏专场惠民演出,每天座无虚席;市群艺馆举办“非遗薪火·魅力保定”非遗展示体验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庆假期全市文旅产业成效初现,得益于多项举措的共同发力、协同共进。以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持之以恒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多次就保定小院、保定马拉松、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骑行保定、保定太行步道等文体旅项目进行安排部署,加大研究谋划、宣传引导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成立市假日旅游市场综合服务指挥中心,统筹全市假日旅游市场工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以业态融合激活消费潜力。创新数字+文旅模式,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打造全省首家“室内+室外”AR智能眼镜沉浸式导览博物馆,通过科学与艺术、传统与创新、虚拟与现实的碰撞,为观众提供奇妙体验。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打造《寻龙在野——中国恐龙百年科考展》《哇塞!恐龙》两大VR特效影院,日均播放20余场,日观影游客超1000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40余万元。创新展演+文旅模式,在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的辐射影响下,各县(市、区)积极探索文艺汇演、展演等形式,以高水平供给助力高质量消费。创新体育+文旅模式,10月1日至4日,ITF国际网球大师赛在一亩泉网球训练基地开赛,吸引来近200名选手参赛,进一步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各地开展的匹克球推广活动,丰富假期生活,培育新的运动风尚。以全面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对全市文旅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餐饮业执法检查,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市执法局紧盯重要景点和重点区域,24小时值守转运垃圾,确保市容秩序规范有序。累计接受游客咨询5471次,现场解决游客诉求4起,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2014份,免费发放保定特产3043份。假日旅游市场综合服务指挥中心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合力解决游客诉求,实现384件事项办结率100%。以宣传推介助推引流促销。一方面,做优做强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爆点。整合保定景区、文物、美食等优质资源,策划制作发布短视频作品,“挑战白石山飞拉达”“来保定感受古建之美”“保定人自己的JellyCat”“你在全国景区吃的都是黑色臭豆腐,只有保定是金黄酥嫩的总督豆腐”等话题长期占据热榜。另一方面,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引领潮流。央视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先后对白石山、狼牙山景区,“地坛书市进保定”进行报道推介,央视网、央广网、人民网也多次发布保定文旅活动资讯。聚力七项举措,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旅市场活力迸发,折射旺盛的文化需求,也照见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国际化视野、特质化产品、品牌化推广、市场化运营、精细化服务,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提升保定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推动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抓载体,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加强统筹协调,明确旅游发展定位,以西大街、古镇、园林、环城水系、保定太行步道等为依托,把博物馆之城、书院之城等结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服务互联、产品互补、设施配套,推动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古镇、古村落等核心资源协同,发展全域旅游。聚力景区(点)提质增效,进一步挖掘全市A级旅游景区(点)的文化内涵和体验度,持续提升景区(点)二次消费比例;聚力城旅融合,深挖历史和文化资源、鼓励创新创意、丰富产品和业态、完善服务和配套设施;聚力县域旅游提质升级,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县域特色文旅品牌;聚力古镇旅游创新发展,坚持“一镇一品”发展理念,打造各具亮点又相互联动的产品供给;聚力乡村旅游和民宿集聚发展,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的保定样板;聚力旅游项目招引建设,以“五职招商”为契机,推动各县(市、区)开展精准化旅游项目招商,加大招商力度。支持各地用好“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相关政策,保障相关农文旅项目落地实施。鼓励各县(市、区)在“十五五”规划中为旅游业发展预留空间,研究完善文旅相关用地专项政策。抓融合,助力旅游业态升级。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体育、科技、会展等业态融合,深入挖掘保定人文主题、自然景观资源,巩固传统核心优势,加快推进水上游、工业游等保定特色旅游业态和星空露营、骑行徒步等新兴业态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深入挖掘传统优势资源,依托风景名胜、红色文化等资源风貌,打造沉浸式休闲体验和微度假产品,持续保持产品热度和吸引力,深耕周边客源市场。推动文化赋能旅游产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旅游场景营造和旅游商品研发,深入挖掘更新“老字号”品牌内涵,鼓励将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纳入旅游线路重点推介。做精做优红色旅游,出台我市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建立差异化发展目标体系,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持续推出一批精品红色研学旅行线路、沉浸互动体验式红色旅游产品。持续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对文化、体育、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延伸“体育+”产业链条。结合历史、现代、未来等多元背景,将历史人文、绿色生态与零售体验融合,营造多元场景的开放性与公共性结合空间。深入拓展四季研学文旅新模式,不断丰富研学游产品供给、提高研学游服务质量。持续推动保定太行步道业态升级。创新步道团建游、亲子游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深度融合,丰富步道及周边的业态及功能。协同建设长城文化旅游带,在保护长城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通过举办长城徒步游、长城摄影展、长城美食节等活动,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长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引导新兴旅游业发展。探索“颜值经济”,推动沉浸式文旅场景打造,让旅游者成为故事和场景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共享者。推动和规范露营地建设,提升露营地建设水平和服务品质,举办露营主题活动和节庆,点亮星空经济。抓服务,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提高旅游数字化服务水平,打造多语种、广覆盖、主客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保定旅游服务品牌。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咨询服务,在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设立保定旅游线下咨询服务点,推动具备条件的文化场馆加载旅游咨询功能,完善多语种旅游标识系统。加强旅游厕所管理,按照新国家标准开展评级,提升保定旅游厕所整体服务水平。优化智慧旅游服务。高质量建设保定智慧文旅分析平台,汇集文旅资源一张图,构建文旅客情、文旅消费、公共事业、文旅监管板块,实时监测与分析行业运行动态。探索建设保定文旅指挥中心,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不断丰富文旅监测维度,实现市、区、点三位一体的统一指挥和应急调度。升级旅游年卡产品。推动保定旅游年卡在京津冀区域城市实现“一卡通用”。创新打造融交通、景区(点)及其他特色产品于一体的保定旅游联票,拓展外语版本,提升对国际游客的服务能力。强化旅游交通服务。加快建设旅游集聚区慢行系统,加强黄金周、旅游旺季、夜间经济交通保障,建设集公交站点、停车、换乘、旅游咨询、旅游消费于一体的驿站体系,实现度假区、景区“小交通”与城际“大交通”有效衔接。抓主体,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围绕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发挥国资企业带动作用,强化头部企业招引,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旅游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扩容。鼓励国企通过与旅游领域专业运营主体加强合资合作,持续提升旅游项目运营能力和开发能力。加强市县两级国企在旅游投资、项目开发、景区运营、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联动合作,在旅游核心资源开发、产业平台打造、公共产品供给、对外品牌输出等方面加大引领带动。积极推进优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度假酒店、主题酒店、度假村、景区投资运营和旅行商、会展会奖公司品牌。引导中小文旅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鼓励发展文体旅一体化经营机构,引导各类文体旅组织和团体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体育企业与知名品牌。抓监管,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引导行业自律,推动市场监管数字化、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营造更加安全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加强市场监管,构建文旅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推广信用信息使用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安全管理,发挥大数据在旅游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全过程、全环节、全区域的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安全管理“人防+技防”的整体目标,提高旅游安全监管水平。深化行业自律。发挥市旅游联合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市场、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引导景区协会、餐饮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导游协会等行业组织加强京津冀区域协作,强化资源整合、协同治理,加强行业自律。完善部门联动的假日旅游专班工作机制,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执法协作,强化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监管协作,消除监管漏洞,提高综合治理成效。抓宣传,打响保定旅游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深化保定旅游品牌内涵,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建立更加和谐、友好、包容、共享的旅游城市形象,持续提升保定旅游品牌影响力。培育旅游品牌矩阵。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的营销推广,树立保定城市气质和文旅品牌新形象。立足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围绕“保定有礼”等关键词创新创意城市文旅标签,培育和打造包括旅游目的地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节庆品牌、美食品牌等在内的立体化品牌矩阵。充分利用国内成熟的专业性平台,拓展在华外国人市场。做强入境旅游市场。支持鼓励文旅企业在境外平台和其他渠道投入产品推广宣传,积极推动与中国旅游集团等国内重点组团社合作,将保定纳入其对外营销线路中。加强与境外重点旅行商合作,创新打造“到中国,游保定”过境游精品线路。抓保障,夯实文旅融合发展根基。健全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各行业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健全规划协同、应急联动、要事会商、信息交换、项目联审等制度。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各旅游城市的协同联动,推动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市场共用、设施共建、配套共维。强化旅游发展资金保障。统筹用好各类财政资金,保持旅游业发展经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鼓励各县(市、区)设立区域性旅游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撬动作用,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健全行业人才队伍体系。大力引进培育符合旅游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优化从业人员特别是外语和小语种导游的储备和扶持政策。举办各类文旅竞技和竞赛活动,搭建人才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