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保定,又发一篇大文章!
文摘
2024-11-12 23:35
河北
家乡保定,最近又发了一篇大文章,一篇署名“一平”的文章,牢记嘱托一年间。这文章,有朋友说读出了人民日报的味道。也有朋友说,读出了家乡保定复兴崛起的未来。更多朋友说,这篇文章读出了保定人那种感恩奋进的劲头。转载一下:(一)时光的列车又一次驶进初冬的站台,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与难忘的记忆紧紧相连。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保定,看望慰问涿州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从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到刁窝镇万全庄村房屋重建施工现场,再到东冯村农田,到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习近平总书记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涿州的这次灾情很重,那时我每天都关注着你们这里的情况,很是挂念大家。”“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回望过去,更能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保定的深情厚望。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展望未来,更加坚定了保定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的信心决心。(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如明灯北斗,指引方向;如战鼓春雷,催人奋进。2023年11月23日,市委召开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保定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决定》《关于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决定》,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建设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一次次寻迹溯源、一场场原文传达、一轮轮原理研讨,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保定的深切关怀,对保定高质量发展的谆谆教诲,令人深受教育、倍感振奋。“人民领袖人民爱,人民领袖爱人民”的生动场景,带给1000万保定人民无限温暖、无上荣光、无穷力量。思想的激荡,带来的是思路的廓清。一年来,如同一粒种子拥抱沃土,一座灯塔照亮前路,一个深邃思想落地生根,一段奋进征程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保定落地生根,化为具体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吹响了奋进的嘹亮号角。(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殷切嘱托,紧紧围绕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升城市运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精彩的“保定答卷”。洪涝灾害发生以来,市委明确了全市“1+3”灾后恢复重建时序任务、“五场攻坚硬仗”和三个主战场。特别是把涿州作为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的主战场之首,组建涿州前指,11名市领导包联涿州11个受灾重点乡镇,组织14个县(市、区)对口帮扶涿州11个受灾重点乡镇,2098名机关干部、公安干警驻村包联,全力以赴打好“七场攻坚战”。全市上下都行动起来,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办成我们想办的任何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房屋修缮加固重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头等大事。”涿州市、高碑店市、定兴县、涞水县……所有受灾地区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建材大集、落实政策性农房保险,在争时抢速的同时,全力把好农房建设的质量关、安全关。走进涿州市刁窝镇,一年的时间,一栋栋新房加快重建,一片片庄稼茁壮生长,一所所受损学校、卫生院、养老院重新运转……曾经被洪水肆虐的村庄如今已是一片生机盎然,受灾群众在新的家园里安居乐业。涿州市刁窝镇的变化只是保定受灾地区重生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列为重要民生工程,持续细化任务、倒排工期、压实责任,确保全市所有受灾群众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省委充分肯定的“建材大集”是保定市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创新举措。通过将建材摊点摆到受灾群众“家门口”,以成本价为群众提供多种产品和一体化装修方案,让受灾群众不花钱、少花钱就能建设新家。建材大集、“放心店”“先赊后付”等一系列举措,解了群众燃眉之急。全市受灾农房恢复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子、开启了新生活。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伟大斗争中,凝练形成了“听党指挥、敢打善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迎难而上、舍我其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时代保定抗洪精神。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受灾群众重拾信心,在各自岗位上奋力拼搏,努力靠双手创造新生活。从涿州到保定,从重建家园到保障民生,从推动经济恢复到促进产业升级,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这一年,保定市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紧盯发展第一要务,支持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六)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多措并举,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商户渡过难关。”涿州市图书出版业基础雄厚,被业内冠以“中国出版业的仓储重镇”“中国图书馆配市场的大本营”等称号。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涿州图书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市委对中小企业发展高度关注,图书企业受灾后,2023年9月6日,市委书记党晓龙与涿州市图书出版业企业家进行座谈,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竭尽全力助企业发展,多措并举帮助涿州图书产业涅槃重生。——制定贷款三年贴息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共减免企业租金1.39亿元。——举办高质量发展企业招商对接会,促成38家图书出版企业签约,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4亿元。不到一年时间,涿州出版经营企业由227家快速增长至309家,人民解放军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三联书店等71家知名出版社仓储库房落户涿州,占全国在京出版社总量的31%,建成京南智图、北京西南物流等5个大型图书出版产业园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相关配套。如今,涿州市图书物流、图书印刷企业产品订单不断,多家企业呈现一片繁忙景象。2024年9月25日,“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在黄花沟公园启幕。这是地坛书市首次走出北京、走进保定,为北京、保定两地书香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让更多的首都文化品牌走进保定,实现文化传承发展与文旅消费升级双向赋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细化完善包联机制,按照“企业自救、政府帮扶,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及时高效开展系列帮扶活动。——全面摸排受灾底数和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结合“万人助万企”“大帮扶大走访”,利用大企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进行“专家上门问诊”,为受灾企业检测、维修机械设备,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提升改造,提供技术指导和改造方案。——帮助企业强化产业链对接和产需对接,针对企业诉求,协调受灾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保证原材料供应不断档,订单不减量。——落实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围绕企业资金短缺难题,开展金融专项帮扶。制定《关于灾后复工复产复市融资纾困支持措施》《保定市支持灾后复工复产复市银行贷款贴息实施细则》。——用好“河北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组织系列对接活动,围绕融资纾困措施、信贷担保支持等进行政策解读,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让广大市场主体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这一年,保定成功入选“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名单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跻身“全国快递业务量20强城市”。保定新动能快速成长、经济转型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正在加速打造。聚焦智能、绿色、健康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持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把对接北京作为方向性选择,加快构建“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建设,打造特色专科引领、医产研教数养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举全市之力支持长城汽车发展。长城汽车联合开发的车规级MCU芯片——紫荆M100成功研发。2024年1-10月,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售24.35万辆,同比增长21.22%;2024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营收1422.54亿元,净利润104.28亿元,同比增长108.78%,创历史新高。——聚焦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榜单。——聚焦数据产业,保定成功入选全国首批7个数据标注基地试点建设城市之一,全省唯一。目前,全市共编制数据目录7.9万条,归集59个部门、22个县(市、区)231亿条数据,支撑了全市便民服务、高效审批、数字治理等领域的20多个数字城市应用场景建设。——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全长1117公里的保定太行步道全线贯通,串联起7县2区400多个村庄,覆盖29万农村人口,近12万人次专程来保体验。1-10月份,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1亿人次,总收入1137.4亿元。“保定小院”独具魅力,不仅成为全国和美乡村建设的典范,更是吸引无数京津游客来保体验太行山居风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保定市共同举办的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受众突破2亿人次,吸引了无数歌迷,萦绕了古城内外,激荡了万千市民。古城保护取得新成效,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效明显,保定水利博物馆依托清河道署总建筑群建设而成,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今年“十一”假期,直隶总督署接待人次同比增长64%,古莲花池接待人次同比增长52.3%,西大街接待人次同比增长45%。——聚焦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积极创新绿色健康住宅商业模式,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绿色、健康、智能、安全”的“好房子”,建设“国际绿建之都”,2024中国国际门窗博览会在保定召开。——聚焦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扎实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小田变大田,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人民改革向前(九)“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话语始终回荡在耳边,体现出人民领袖至深至浓至热的为民情怀。“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一项硬任务。北方冬季长,山里冬天尤其冷,取暖工作务必落实落细,做到每家每户。”字字关切,暖人心田!去年10月中旬,涿州市所有受损热力站满足供热条件,11月1日,主管网进行正式供热,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又到了一年取暖季,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压实领导包联责任、属地责任、企业责任,加强供暖管网巡检维护,推动各项供暖工作落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统筹推动下,涿州市加快受损学校、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等重建工作,进一步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健全科学的就业促进机制,稳住“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落细落实各类补偿救助政策、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出台《中共保定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了9方面28条230余项改革措施,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保定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进一步推动12345热线“接诉即办”和“每月一题”改革,力争热线接通率、响应率、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市民中心为聋哑人等特殊群体设置专门席位,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倾听诉求。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提高招投标全程网办率、评标专家盲抽率、技术盲评率、分散评标率,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扎实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深化基础教育“1530”工程,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汇聚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位全国名校长、名师对口指导帮扶保定教育,助力保定教育“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全市10家市属医院、3家驻保省直医院实现与北京高水平医院合作全覆盖,分别与北京儿童医院、广安门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15家北京高水平医院深度合作,累计与京津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273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20项。过去,重病患者“遍访名医”。如今,优质医疗资源来到家门口,疑难杂症不用跑远门,急危重症双向转诊通道畅通……如今,不仅越来越多的保定人改变异地就医计划,选择留在本市就医,市域外参保人员来我市就医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多少风雨兼程的艰难跋涉,多少矢志不渝的勇毅笃行,汇聚成新时代昂扬奋进的洪流。——抢抓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机遇,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步履铿锵(十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水系相连,防汛抗洪是一盘棋,要深入研究推进京津冀地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协同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就是雄安新区在保定域内拔节生长;第二个十年,就是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实施。保定正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大力承接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和创新业务板块,截至目前,共有47家央企在我市注册成立央企子公司271家。——积极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对接北京,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了一系列重要合作事项。以京保石电力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廊道、京雄保石生命健康廊道、京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廊道、京保雄空天信息空天装备产业廊道、房保忻太新能源科创廊道为重点,探索打通联通北京的经济廊道。——高标准高质量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推动“七个一体化”,着力打造轨道交通圈、产业协作圈、就业通勤圈、统一市场圈和品质生活圈,让保定与雄安同步崛起、与北京共同发展,共同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保定主城区,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内人来人往,游客们在这里探寻地球生命奥秘,感受自然之美。这一博物馆的建设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范例,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保定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这一年,保定把协同创新牢牢抓在手上,坚定不移对接京津、联动雄安。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38.7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建14类创新平台1776个,其中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到了516家,建设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5562家,居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企业1750家,居全省第二。大力培养“懂北京、懂保定、懂科技、懂产业、懂市场、懂政策、懂金融”的技术经理人,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在保定转化效率和比重,目前已培养技术经理人1050人。2024年9月30日,科技部、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支持位于保定涿州市的东方物探公司建设“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标志着这一国家级创新平台申建工作取得成功,实现了河北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这也是继今年6月24日东方物探公司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河北省在该奖项主研项目一等奖“零”的突破之后的又一次“零”的突破。(十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生产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要继续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加大农资供应保障力度,加强农技指导,组织安排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涿州抢抓国债项目机遇,实施了总投资4.19亿元的1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对14万亩农田进行水毁修复。11月1日,涿州市刁窝镇东冯村农田里,青翠的大白菜叶片肥厚,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收割、装车、出售,一派繁忙勾勒出喜悦的收获场景。“今年我们村的大白菜又丰收了,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做到了!”东冯村党支部书记王森难掩内心欢喜。(十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作出“重建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省委要求保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保定地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农业服务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农场”152家,引进高等人才1176人。目前,共有99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603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5151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保定净菜占全省总量的50.8%,居全省第一位,占北京份额的29.3%,“菜篮子”“果盘子”在京津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成为环首都城市群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落实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入选首批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望都县建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实收单产969.01公斤,同比增长10.47%,创黄淮海北部夏玉米种植区单产最高记录。——2023年,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0.2万亩,比2020年基本翻了一番,增量全省领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共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65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2家。——加快建设中国(保定)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绽放新颜(十六)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水利现代化、应急管理现代化。”涿州市增发国债项目25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14个项目已完工。计划总投资129.39亿元,下达国债资金91.8亿元。随着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小清河分洪区、平原水库、涿州城市防洪堤等项目有序推进,涿州城市防洪标准大幅提升,为涿州市及周边地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保定主城区以及各县城排水防涝设施全面提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更新,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流域和区域,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滞洪”的要求,抓好山区水库扩建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一年来,全市总投资587.2亿元的383个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7.7亿元,179个项目已完工,87个水毁修复工程全部完工,34个交通领域项目灾后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等重点防洪工程按期完工,城市防洪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汛期以来,在经受住了几轮极端天气的风雨检验后,全市实现安全度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急、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公安、工信、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高效整合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全市应急抢险队伍5300余支,15万余人。从涿州到保定,一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展开。(十八)“希望乡亲们坚定信心,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始终激励和鼓舞着保定人民。这一年,保定坚定不移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品质、更有韧性、更有活力,城市建设再展新颜。聚焦“新颜值”,加强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把保定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崭新的形象面貌和奋斗姿态抢抓新机遇、开创新未来。坚持文化兴市、艺术筑城,把城市美学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和治理各个环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公园、健身场所“串珠成链”,环城水系“一城双马”成为保定“奥运冠军之城”新品牌。书院之城、博物馆之城加快建设,160座书院、76家博物馆成为“打卡热点”,保定入选“全国宜居城市百强”。京津冀青少年攀岩公开赛、首届匹克球交流赛、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京津冀马术邀请赛等系列体育赛事活动精彩不断,令人心驰神往,“冠军之城”实至名归!街道更加整洁宽敞,绿化更加美观大方,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便捷。市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保定落地的生动实践,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保定落地的生动实践,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保定落地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定落地的生动实践,为1000万保定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目标,激发出1000万保定人民“明天会更好”的信心与激情奋进、拼搏奉献的斗志!回望这一年,保定跨过的每一道关口、打赢的每一场硬仗、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都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保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回望这一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我们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但胸怀梦想的远征,从来不畏千难万险,更不惧千山万水!向上攀登的路,向前奋进的路,连接起新时代发展的万千气象,编织出美好生活的锦绣画卷;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中开辟新路,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筑就通途,新时代的每一天都在抵达新的远方。掌握历史主动,一个结论颠扑不破:“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时间镌刻不朽,一个事实举世瞩目:保定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凝聚奋进伟力,一个启示发人深省: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城市才有希望!只要1000万保定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会到达。——扬帆起航,我们正奋进在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更壮阔的征程。——乘势而上,我们必将夺取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伟大的胜利。
老牛不吃草
有思想、有价值、有品位、有追求,年轻干部的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