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Borobudur),世界上最重要、最神秘的建筑之一。
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佛教寺庙——而且它还曾被遗弃了将近一千年……
婆罗浮屠建于公元9世纪,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神秘的夏连特拉王朝(Shailendra Dynasty)建造。
夏连特拉王朝在中爪哇建造了数十座佛教寺庙,而婆罗浮屠是他们最宏伟的一座。
但到了11世纪,夏连特拉王朝离开爪哇前往苏门答腊,婆罗浮屠也渐渐被人们遗忘。
此后,它被火山灰掩埋,并被丛林吞噬。
除了关于爪哇森林里隐藏着一座神秘寺庙的只言片语,婆罗浮屠在历史上几乎销声匿迹。
直到1814年,当时的爪哇英国总督斯坦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得知此事,受当地人指引对它展开调查。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婆罗浮屠逐步被发掘,但仍处于部分废墟状态。
1911年,荷兰考古学家对婆罗浮屠进行了初次修复。
1973年至1983年,婆罗浮屠经历了一次全面修复。
在这次修复中,婆罗浮屠几乎被完全拆解并逐块重建,并增加了排水系统以确保其长久保存——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婆罗浮屠于1991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其设计极为独特。
寺庙共有九层(九是佛教中的重要数字)——包括底座、五层方形平台和三层圆形平台。
这些平台同心环绕,顶部则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佛塔(stupa)。
它的布局基于“曼荼罗”(mandala),这种高度象征性的几何设计在佛教和印度教中都具有神圣的意义。
尽管曼荼罗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或用途,但婆罗浮屠似乎是根据代表佛教宇宙观的曼荼罗设计的。
婆罗浮屠还象征着须弥山(Mount Meru),这座神圣的山被认为是所有宇宙的中心。
此外,婆罗浮屠借鉴了佛塔的形式,佛塔是一种圆顶形佛教圣地,通常供奉着与佛陀或其他圣贤相关的遗物。
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位于印度桑奇(Sanchi)的大塔(Great Stupa),它建于公元前3世纪。
婆罗浮屠的设计融合了多种象征性的建筑形式,它是一座精心设计且蕴含丰富宗教意义的纪念性建筑。
据说,婆罗浮屠由一位名叫古纳达玛(Gunadharma)的建筑师设计,但就像建造它的夏连特拉王朝一样,婆罗浮屠至今仍笼罩在神秘之中。
这还不是全部。
婆罗浮屠最好被理解为一张路径网络,每条路径都被墙壁和栏杆包围,而这些墙壁和栏杆上刻满了数以千计的雕塑。
朝圣者从东侧进入,沿着四千多米的路径,按顺时针方向逐步上升,最终到达顶端。
这些路径上的雕塑内容广泛、精美,并且每一件都有明确的目的——要么是传递佛陀的教义,要么是讲述佛陀前世的故事,要么是展示佛教经典。
婆罗浮屠共有2500多幅浮雕,并且(最初)有超过500尊佛像。
底座上的雕塑——如今部分被后来添加的基础结构所遮挡——象征着“欲界”(kamadhatu),即物欲横流的世界。
接下来的五层雕塑代表“色界”(rupadhatu),即摆脱了物欲但仍执着于名称和形象的境界。
最后三层圆形平台象征着“无色界”(arupadhatu),即摆脱了一切形相与自我,达到觉悟的境界。
这些平台上排列着72座小佛塔,每座佛塔内都供奉着一尊佛像。
在这一切的中心,耸立着巨大的中央佛塔,俯瞰整个婆罗浮屠。
因此,朝圣者从婆罗浮屠的底层进入,一步步缓慢上升至顶端,这一过程象征着根据大乘佛教教义,身体、心灵与信仰的三重旅程——通向觉悟的道路。
站在婆罗浮屠顶端的体验,必定因眼前的壮丽景色而更加升华:
类似的宗教体验,可以在中世纪大教堂中的雕塑、壁画和彩绘玻璃窗中找到,这些艺术形式共同讲述了基督教的历史、经典与圣人们的故事。
但婆罗浮屠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规模与规划的结合。很少有如此巨大的纪念建筑能够如此精心安排,从而打造出一个全面的宗教体验。
相比之下,像吉萨金字塔那样的建筑——尽管令人叹为观止——在象征意义上显得相对单一。
甚至有人认为,婆罗浮屠建在一座小山上,周围可能曾经有一个湖泊,但如今已消失。
尽管这一说法仍有争议,但确实有一些水道的证据存在——因此,婆罗浮屠或许曾像一朵漂浮的莲花,赋予它更多的象征意义。
婆罗浮屠附近还有两座由夏连特拉王朝建造的佛教寺庙,名为门都寺(Mendut)和巴翁寺(Pawon),这三座寺庙沿一条直线排列。
这就是婆罗浮屠——世界上最伟大、最独特的宗教纪念建筑之一。
这座曾在几个世纪里被遗弃和遗忘的寺庙,如今重焕生机,恢复了它作为朝圣与敬仰之地的原始功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并关注公众号《网络奇幻漂流》,以获得更多关于美丽、美好和善良的故事。
海东佛国 八万大藏
悬崖上的信仰
永恒而神秘的印度建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