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不勒斯的心脏地带,一座融合共济会风格的小型巴洛克礼拜堂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秘密。
它的宏伟杰作将让你忘却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
《庄严》(Decorum,安东尼奥·科拉迪尼,1751-52)圣塞韦罗礼拜堂(Sansevero Chapel)侧门上的一则铭文邀请游客怀着敬畏之心进入,以尊敬贵族家族并沉思其中丰富的历史和艺术,然后再继续他们的旅程。
《乔万·弗朗切斯科·德·桑格罗纪念碑》(Monument to Giovan Francesco de' Sangro,弗朗切斯科·切莱布拉诺,1756年,圣塞韦罗第五任亲王)
这一切始于1590年左右,当时一位无辜者在被押往监狱的路上,看到一道花园墙倒塌,露出了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他发誓,如果自己无罪获释,将奉献一盏银灯——最终他得以洗清冤屈。
获释后,圣母的形象成为朝圣的地方,许多奇迹被归功于它。人们开始纷纷前来祈祷和祈求治愈。
托雷马焦雷公爵乔万·弗朗切斯科·迪·桑格罗(Giovan Francesco di Sangro, Duke of Torremaggiore)病危,向圣母玛利亚祈求康复。康复后,他在圣母显现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小礼拜堂。
乔万的儿子亚历山德罗·迪·桑格罗(Alessandro di Sangro)后来扩建了这座礼拜堂,将其改造成一个壮丽的家族陵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圣塞韦罗礼拜堂。
《宗教热忱》(Religious Zeal,福图纳托·奥内利、弗朗切斯科·切莱布拉诺等,1767)
1. 《蒙面的真理》(Veiled Truth,安东尼奥·科拉迪尼,1752年)
这件作品以细腻的雕刻技艺展示了“真理”这一抽象概念。科拉迪尼以极其精湛的手法表现出薄纱覆盖下的女性形象,纱布的透明感和质感如此逼真,仿佛雕刻的不是大理石,而是轻柔的布料。作品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对光线与材质的巧妙运用,传达出隐蔽中的真理,呼应巴洛克艺术追求的戏剧性与视觉张力。
2. 《蒙面基督》(Veiled Christ,朱塞佩·萨玛尔蒂诺,1753年)
这是圣塞韦罗礼拜堂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萨玛尔蒂诺的雕刻技艺几乎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将大理石雕刻成薄如蝉翼的纱布,覆盖在基督的身体上。这层纱布不仅表达了死亡的宁静,还象征着基督的灵魂超脱肉身的神圣旅程。作品的美学成就不仅在于雕刻的技术难度,还在于其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给人以悲痛与救赎的双重感受。
3. 《解脱》(Il Disinganno,弗朗切斯科·奎罗洛,1753-1754年)
这件作品象征着从罪恶与迷惑中解脱出来的过程。奎罗洛将人物从细密的网状束缚中挣脱而出,这张网象征着人类的罪恶和虚假,而雕像摆脱束缚的一刻象征灵魂的觉醒。美学上,奎罗洛的雕刻挑战了传统技艺的极限,复杂的网状结构与人物的动态形成对比,展现了巴洛克艺术中对运动感和戏剧性的追求。
4. 《武者之柔情》(The Sweetness of the Martial Yoke,保罗·佩尔西科,1768年)这座雕像展示了武士精神与柔情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平衡的美感。雕像的姿态优雅,面部表情柔和,象征着力量与温柔的和谐统一。美学上,作品不仅强调了人物的外在力量,还揭示了内心的温柔与克制,体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性反思。5. 《真挚》(Sincerity,弗朗切斯科·奎罗洛,1754-55年)作品表现了真挚的美德,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坦率与诚恳。奎罗洛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刻画,使雕像具有极高的感染力。美学上,作品的简洁与纯粹与巴洛克风格的复杂性形成对照,体现了艺术家对情感的深刻理解。6. 《宗教热忱》(Religious Zeal,福图纳托·奥内利、弗朗切斯科·切莱布拉诺等,1767年)这座雕像表现了对宗教的热忱与奉献,人物的姿态充满了力量,象征着信仰的坚定。美学上,雕像通过夸张的动态和情感表现,展现了巴洛克艺术中对戏剧性和情感冲突的追求,赋予静态雕塑以强烈的生命力。7. 《自制》(Self-Control,弗朗切斯科·切莱布拉诺,1767年)作品象征着自我控制和克制的重要性,雕像的姿态沉稳,面部表情冷静,展示了在面对诱惑时的内在力量。美学上,作品的静谧与高贵气质赋予其一种庄严的美感,表现出巴洛克艺术对内心精神力量的深刻关注。8. 《慷慨》(Liberality,弗朗切斯科·奎罗洛,1753-54年)这座雕像表现了慷慨这一美德,人物的姿态开放,双手展开,象征着无私的给予。美学上,作品通过流畅的线条和优雅的姿态,表达了人性中最崇高的品质,展示了奎罗洛在表现情感与美德方面的卓越能力。9. 《教育》(Education,弗朗切斯科·奎罗洛,1753年)作品象征了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启迪作用,雕像表现出一种学识的力量。美学上,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姿态,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与人类智慧的光辉,充满了启蒙时代的精神追求。10. 《庄严》(Decorum,安东尼奥·科拉迪尼,1751-52年)这座雕像表现了高贵的姿态与仪态,象征着礼仪与礼节。科拉迪尼通过细腻的雕刻技巧,展现了人物的优雅和从容。美学上,作品体现了巴洛克艺术对细节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动静结合的掌控,彰显了人物的内在尊严。11. 《神圣的爱》(Divine Love,弗朗切斯科·奎罗洛?,18世纪)这座雕像象征神圣的爱,表现了人与神之间纯洁且崇高的情感。美学上,作品通过柔和的线条和富有情感的姿态,传达出神圣爱意的无形力量,表现了巴洛克艺术中精神与情感的交融。12. 《切科·迪·桑格罗纪念碑》(Monument to Cecco di Sangro,弗朗切斯科·切莱布拉诺,1766年)这座纪念碑表现了切科·迪·桑格罗的勇敢与荣誉,雕像的姿态充满了力量与自信。美学上,作品通过强烈的动态和细腻的表情刻画,展现了人物的英雄气概,象征着家族的荣耀与历史传承。13. 《乔万·弗朗切斯科·迪·桑格罗纪念碑,圣塞韦罗第一任亲王》(Monument to Giovan Francesco di Sangro, the First Prince of Sansevero,贾科莫·拉扎里,17世纪)这座纪念碑展现了第一任亲王的荣耀与尊贵,雕像通过庄严的姿态和奢华的装饰,表现出家族的显赫地位。美学上,作品强调了权威与力量的象征,符合巴洛克时期贵族纪念碑的宏大风格。14. 《保罗·迪·桑格罗纪念碑,圣塞韦罗第二任亲王》(Monument to Paolo di Sangro, Second Prince of Sansevero,无名那不勒斯艺术家,17世纪上半叶)这座纪念碑以其精致的雕刻和庄重的设计,传达了家族的继承与传统。美学上,作品通过古典雕塑的比例与巴洛克风格的装饰细节,展现了权威与家族历史的深厚底蕴。15. 《乔万·弗朗切斯科·迪·桑格罗纪念碑,圣塞韦罗第三任亲王》(Monument to Giovan Francesco di Sangro, the Third Prince of Sansevero,安东尼奥·科拉迪尼,1754年)这座纪念碑表现了第三任亲王的威严与高贵,雕刻细腻生动。美学上,作品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刻画,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贵族气质,呼应巴洛克艺术的精致与动态之美。16. 《保罗·迪·桑格罗纪念碑,圣塞韦罗第四任亲王》(Monument to Paolo di Sangro, the Fourth Prince of Sansevero,贝拉多·兰迪尼和朱利奥·门卡利亚,1642年)这座纪念碑是对第四任亲王的致敬,雕像表现出对家族荣耀的坚守。美学上,作品在装饰和细节处理上极其考究,传达出巴洛克艺术中对家族荣耀与宗教虔诚的结合。17. 《圣罗萨利亚》(Saint Rosalia,弗朗切斯科·奎罗洛,1756年)雕像描绘了圣罗萨利亚的圣洁形象,表现出了她的虔诚与神圣气质。美学上,作品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力量,象征着对神的忠诚与信仰。18. 《圣奥德里西奥》(Saint Oderisio,弗朗切斯科·奎罗洛,1756年)这座雕像表现了圣奥德里西奥的虔诚与勇气,象征着坚定的信仰。美学上,作品通过夸张的动作和深刻的情感表现,突显了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与精神力量。礼拜堂的历史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黑暗往事——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并关注公众号《网络奇幻漂流》,以获得更多关于美丽、美好和善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