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将“AC建筑与文化”设为星标公众号
不错过任何精彩资讯*
引言 FOREWORD
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聚焦城乡建设模式发展转型,聚焦城乡空间品质和活力提升,以“更新的家园 更美的生活”为主题,共征集到2402项作品(学生组1881项、职业组521项),共有306所院校、271家设计机构的选手参赛、9477人次参与赛事。
参赛作品紧扣“更新”主题,创作了一批题材广泛、类型多元、亮点纷呈、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近期微信公众号将逐步推出第十届紫金奖建筑赛获奖作品解读,期待能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思考启迪。
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职业组】
金奖作品
◎ 作品视频
◎ 获奖人员
创作回顾
Review of Creations
一次旅行,一个偶遇,一份惊喜
项目缘起于一次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自驾旅行,其中1号风景道上的重要节点——月亮湾,形似弯月、瀑水如珠,美如仙境,但邻近的观景台却已老旧。基于建筑师的职业本能,我们想织补、更新一个兼具观景和服务功能的驿站,并尽量使其较为自然地生长于月亮湾的自然环境之中。
△ 设计基地区位图和现状实景(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月亮湾风景
与自然共生长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生态,作品采用简约、灵巧、质朴、与自然共生长的理念,设计了由观赏平台、混凝土盒子、玻璃体阳光房等构成的一组小体量建筑,采用环保耐久的建筑材料,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组织交通流线,将老旧观景台改造为小而精、小而美的驿站综合体。
△ 更新后的观景台效果
△ 自驾者驶过驿站的效果
△ 驿站轴测图
为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并获得最佳观景效果,观景台临水而建,充分利用了坡地地形,避免了大面积开挖士方;观景台由2个承重柱和4个不同标高的平台构成,满足游客多视角、全方位的观景体验。
△ 观景台
△ 观景台设计剖面图
为更好“隐”于环境,游客中心由3个小型实体和1个玻璃体形成一组小体量建筑构成,并结合山体走势采用线性布局。游客中心设计应用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位于中庭的玻璃体可充分进行自然采光。
△ 游客中心
△ 游客中心剖透视图
在交通组织设计方面,方案中巧妙设置了4块分流草坪,选择适合的人流穿行方式,设计与景区标识一体化的交通信号灯,用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引导人车分流,保障了行人安全,同时尽量不影响现有生态环境。
△ 车行流线示意图
△ 人行流线示意图
△ 人车分流效果
设计解读
Design Ideas
设计为何选用了清水混凝土而非灵巧的钢结构或质朴的天然石料?
宋楠楠
清水混凝土建筑强调自然、简约之美,体现返璞归真的设计追求。另一方面,清水混凝土作为被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经济节约、资源消耗小,既不需要像钢结构那样定期维护,也不需要因开采天然石材而破坏自然,符合我们与自然共生长的设计理念。
△ 清水混凝土建筑外观效果
设计视觉形象较为强烈,如何体现“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
周卫
驿站选址于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游客中心和观景台的双重功能,因此需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和鲜明的视觉形象。“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主要体现在顺应地形地貌和缩小建筑体量方面,驿站通过灵活设置观景平台、线性建筑布局来顺应现有坡地地形,同时行人采用地面过街方式,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整体影响。
选手风采
Moments of Contestants
评委点评
Opinions of the Jury
汤朝晖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这是一组由若干个小型体量组成的建筑聚落,驿站分为游客中心与观景台两个主要分区。其中,游客中心部分的体量呼应周边的山势,以流动的线性关系组合;观景台部分的体量则临水选址,以观景视线为引导灵动错落组合。建筑群落关系收放有致,与自然环境实现了较好的融合。设计选用了清水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可以实现较好的耐候性与耐久性,符合风景区的使用需求,可以较大程度减少日后运营维护成本。
— END —
审 核 | 何培根
编 审 | 樊思嘉 庞慧冉 濮蓉
供 稿 | 周卫 宋楠楠 周仪
排 版 | 薄皓文
延伸阅读
01
时光储蓄池——基于养老新模式的常州清潭污水厂更新改造计划【东南大学】第十届紫金奖建筑赛
02
邻里·林里 ——无锡园博园S6农贸市场改造更新【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03
树“间”接送——以老旧校园接送空间更新与拓展为主导的城市驿站【苏州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