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首页底部菜单留言栏回复“礼包” “群”
免费加入“长宽高书院“专项班级
最近聊“固收+”的基民多了起来。
其实不管是基金业绩,还是新基金发行,以及新闻报道,都显示“固收+”基金又火了!“固收+”真的值得配置吗?且听下文分析……
此外,文末我重点筛选了10只能扛能打、长期回撤较小的优质“固收+”,需要的在菜单栏发送“固收+”加小助理获得。
我认为“固收+”火起来原因有3点:
第一,“固收+”基金主投的两大基础资产:债市和股市都上涨了,债市更是连续大涨,牛气冲天。
第二,当下和未来的市场变化。
债市连续大涨后,有远见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了未来单边债市可能空间有限。
我昨天也跟大家写了一篇《大佬提示债灾风险?》,大佬杨东在最新一期投资者报告中明确表达了对债市的担忧,“如果2025年发生一次债灾,我们一点也不奇怪。”
因此需要我们转变思维,不能死守债市,而是资产配置、向权益要收益。
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这点。
“固收+”基金可以一键式资产配置:股债搭配、干活不累,净值波动相对较小,投资体验比较好!
如果将偏债混合基金指数、二级债基基金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放在一张图,很容易发现“固收+”基金能“遇山开路,逢水架桥”,中长期稳健向上,风险波动较小。
比起A股的极端剧烈波动,真的太幸福了,基民也更容易拿住!
再举个通俗的例子:
债市资产好比是面条,是基础的、打底的。但我们不能只吃面条吧?还需要配点鲜肉、虾米、蔬菜,这是“+”的部分。这样吃起来,才能有滋有味……
与此同时,“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确实出彩,规模也稳步增长!
根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固收+”基金年内发行规模约1264亿,比同期增加17%。全市场“固收+”基金也来到1200只附近,规模1.7万亿左右。
业绩表现方面,约有360只占比30%的“固收+”基金产品,净值创历史新高!
备注:A、C份额合并统计。
同期,主动权益基金普遍发行艰难,凄凄惨惨戚戚,甚至有很多主动权益基金产品被连续净赎回。
我顺便盘点了下,如果按规模排序,在一众“固收+”基金中,已涌现出一些长期霸榜基金产品,基金规模也冲到百亿以上,颇受基民认可。
其中,规模前四名依次是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B、易方达裕祥回报债券A、广发双债添利债券A和招商产业债券A,4只规模都在200亿以上。
名单中也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基金经理,比如胡剑、王晓晨、张清华、张雅君、马龙、姜晓丽等。
他们管理“固收+”很久,普遍在10年以上,长期年化回报普遍7%以上。
接下来我从中挑了一位“固收+”代表性大咖——张清华,跟大家重点盘下他的“固收+”投资策略。
张清华的代表作基金,是易方达裕丰回报债券A,目前累计管理长达11年,任职年化回报8.22%。
管理以来,基金净值也稳健攀升。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张清华在这两点下足了功夫:
首先,张清华从不做单一资产配置、单一行业配置。
比如定增市场、大宗交易、新股申购、股市投资、债市投资等,他都有参与,让基金收益多元化。
这样也可以优化净值波动,基民投资体验较好,更能拿得住。
其次,张清华在有机会赚钱的时候,尽可能多赚钱。
张清华认为,“往往股票没机会的时候,债有机会。债没机会的时候,股票有机会。大类资产本质不全是择时,而是比较,观察哪些市场更有机会的时候更多的参与那些市场。”
说人话就是:顺风时,务必满舵。
最后跟大家总结下:
比起A股的剧烈波动,“固收+”更值得我们关注,基民也更容易拿住!
综合基金成立年限、中长期回报和回撤数据,我重点筛选了10只能扛能打、长期回撤较小的优质“固收+”基金,需要的后台发送“固收+”加小助理获得。
市场投资实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