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A村村长在发布会上明确提到,“很多人已经进入了过年模式,但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所以我们只争朝夕。”
虽然字很少,话也很简单,但语气和措辞很严厉,间接说明上面对A村的定位开始转变……
随后昨天,证监会突然在长假节前发文,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我盘了下,具体文件要点有4个:
第一,鼓励编制更多创新指数、特色指数,打造“中国品牌”指数体系。
第二,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第三,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
文件中明确提到,要积极发展股票ETF,全面做优做强核心宽基股票ETF,推出更多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策略指数ETF。同时,稳步拓展债券ETF。
对场外指数基金也要大力发展,加大普通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的供给力度。
第四,降低指数基金投资成本。
免收ETF上市年费,推动降低或减免做市、登记结算、指数使用等费用,调降指数基金运作成本。
这个《行动方案》意味着,国内大指数基金的时代要来了!
其实,经过近两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国家队的重磅加码,指数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根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为3.96万亿,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为3.44万亿。
我认为,主动和被动的思维不太一样。
主动管理基金,看的是中长期超额收益。
被动指数基金,看的是风格不漂移,要的是确定性。投资时,定位更多是确定性点位低、估值低,不是未知和不透明,以及费率低、成本低。
就近几年市场环境变化来看,前几年偏主动,近几年偏被动,未来可能会像欧美那样被动型更多。
客观的说,其实主动和被动都是工具,没有谁好谁不好,各有优劣。
另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投资这件事也很简单,只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平凡,和自己的人性对抗、坚持做长线逢低买入,这才是最难的。其他时候,大致把握市场冷热、估值水平、市场情绪,已经足够了。
如果总想投最嗨的基金、最好的基金经理,以及看的太多、想的太多,反而乱花迷眼、追涨杀跌。
因为在行情杀跌、低迷之时,几乎全是负面信息,很难有正面看好信息。火热时,则刚好反过来。
注意,我不是说一定看好谁不看好谁,也不是说买谁不买谁,我们不是争执这些。而是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冷静认知,不被乱带节奏。
感觉我在这方面做的还行,经常跟大家做一些逆人性分析。
当然,也很痛苦。因为被喷过很多次,阅读和关注也受到一些影响。但事后又常常证明我是对的。
是选择热度、流量和顺利?还是选择冷门、稳健和被骂?
每个人会有不同选择,我也在问自己……
回顾近两年,我跟大家多次挖掘“低位、低估、超跌”基金名单,下图是2024年年初跟大家选的,确实写到了很多机会,甚至恒生科技、券商和大金融押到了行情主线。
市场投资实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