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甚至现在和未来几年,我对A股和港股有个核心判断:大牛市恐怕很难,但是结构性行情很多,甚至层出不穷。
我过去挖掘的“低位、低估、超跌”基金名单,也踩到了很多机会,甚至恒生科技、券商和大金融等押到了行情的主线!
另外我筛选了最新版13只“低位、低估、超跌”基金,在后台发送“超跌”加小助理获得基金名单。
开头先解释下为啥认为大牛市很难,但结构性行情很多。
说白了就是上面的套牢盘压力很大,去年国庆猛烈行情还新加了套牢盘,大盘权重很难连续大涨。
但总要有的玩啊,主力也要吃饭,结构性行业板块的机会自然大大增加。
还要提防着主力经常跟散户反着来。
“你买小盘,它炒大盘;你买大盘,它炒小盘;你买成长,它炒价值;你买价值,它炒成长……”
此外过去几年,白酒、医药、新能源、煤炭、石油、银行、人工智能等,其实本质都是结构性行情。
综合以上几个核心因素,结论不就明确了?
我也经常跟大家翻石头,挖掘一些具有“低位、低估、超跌”标签的指数和基金。与其跑来跑去,不如守住低位的超跌机会。比如下图过去2年我跟大家写过的类似基金名单:
比如2024年年初,跟大家写的11个“冷门、低估、超跌”的投资主线和其基金。
回头看,我们确实写对了不少机会。恒生科技、券商和大金融基金还曾是市场领头羊,领涨全场。
在行情突变,比如小微盘、豆粕、REITs基金等大跌后,曾反向分析提示了中证1000、豆粕基金、高股息REITs基金等的逆人性投资机会。
类似维度确实抓到很多投资机会。
当然了,也有一些弱势的机会,比如恒生医疗、环境治理等少数基金,写了后继续大跌,甚至跌到怀疑人生,直到去年底的大反弹。但坚持定投的话,距今也是小赚的。
因此也要吸取教训,“低位、低估、超跌”并非100%靠谱,仍要注意分散投资、按期定投。
接下来,跟大家翻下最新的石头,找下目前仍在深坑的指数和其基金。
由于刚经历一轮猛烈大涨,回调幅度也没太大,因此这次挖到的机会不多。在复盘和浏览了数百只指数基金后,找到6大类行业基金机会。
第一,医药。有300医药、800医卫、恒生医疗、港股创新药、创新药、生物医药等基金。
具体医药类分析,我前两天在这篇《怒怼集采,医药基金迎来转机?》中,刚刚跟大家重点写过,可以点击蓝字跳转阅读。
核心观点是恒生医疗、港股创新药估值是内地医药指数的一半左右,可以无惧行业变化逢低定投。
其次是国内市场,我优先选择了医药宽基,选的800医卫指数基金。
最后是生物医药、创新药基金。
第二,大农业。主要有中证农业、畜牧养殖等基金。
以中证农业指数为例,去年下半年曾达到2016年、2018年大底部水平。后来快速反弹,近期回落后距离大底部还有一些距离,但离的并不远。
农业也是一个容易走妖的中小市值行业。
第三,地产基建。主要有300地产、内地地产、基建工程、建材等指数基金。
目前,300地产和内地地产指数,近10多年行情走势如下,确实跌到极低位置。
不过要注意下,地产基建的时代已过去,未来行业出清也还没有真正到来,风险依然很大。
因此,核心投资点是低点超跌后,博弈房地产政策,轻仓、波段为主。
第四,新能源。主要有新能源、光伏、碳中和等基金。
以光伏基金为例,目前最大回撤67%。
好好的朝阳产业,被国内卷成产能过剩,类似事情还发生过好几轮,真的挺让人唏嘘的。
但前景还在,布局新能源类基金,核心就是熬行业产能出清,然后荣光崛起。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月26日
第五,环保。主要有环保50、中证环保等基金。
第六,商品。主要是豆粕基金。
在前段时间历史性低点时,我曾跟大家写过两三次豆粕基金,写了后进一步杀跌,随后快速大涨。但总体点位不高,回撤调整后仍可逢低布局。
最后综合对比估值点位等,我认为性价比高的主要有7类13只指数基金:恒生医疗、港股创新药、800医卫、中证农业、800地产、光伏、豆粕。
具体7类13只指数基金的名单,我放在一个表格里了,需要的后台发送“超跌”,加小助理获得。
市场投资实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