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国民党军官,到孙中山先生陵前“哭灵”,蒋介石大发雷霆

文摘   2024-11-23 10:52   福建  
试想上百名军官列阵墓前高声哭号,是一种怎样震撼的场景?而这足以载入世界军史的一幕,于1947年真实地发生在了孙中山先生的寝陵之前。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哭灵队伍当中,甚至不乏许多将官级别的高级将领。
这些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铮铮铁汉,面对流血和牺牲都不曾皱眉,此刻却在领袖的墓前哭得像个孩子。


这些人大多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都曾留下过他们奋勇杀敌的身影。
按理说本该是国民党的有功之臣,可如今这般景象却不由得令人心生疑惑。
很快此事就传播开来,举国震惊,面对多方诘责以及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国民党的高层也终于坐不住了,而这件事的不断发酵也让蒋介石大发雷霆。


冠冕堂皇的借口

抗日战争的硝烟散去,顽强的中华民族从苦难中挺了过来。
人民欢呼雀跃、国家百废待兴,可在这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和国民党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二战期间,国民党曾多次受到美军援助,在强援的加持之下,国民党的军队规模开始与日俱增。
待到二战结束之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登记在册的部队总人数,已突破400万大关。


倘若国民党当局能认清形势,将这股庞大的国防力量用于正途,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之中,这自然会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但显然他们并没有这个打算。
蒋介石大手一挥,一场轰轰烈烈的“裁军行动”随之展开。
不可否认,战后对军队的合理裁撤,是有益于国家的正向发展的,怎奈此次裁军整编的背后实际上暗藏玄机。
对于裁军行动,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有着“官方味道”极其浓郁的解释:数额巨大的军费开支在战后重建的经费花销中占比过大,因此裁军整编是必然会发生的。


但翻阅此次裁撤的部队名单不难发现,被蒋介石视为心腹的嫡系部队纹丝未动,而非嫡系的部队官兵几乎没有一个连队得以留存。
蒋介石的真正目的也呼之欲出——因战斗损耗不得已扩军本就是无奈之举,这些增补的部队和指战员未必真正和他一条心,若内战全面爆发,这些人很可能反噬于他。
秉持着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另类解读,国民党核心圈层将非嫡系部队视为附骨之疽,丝毫不留情面地开始肃清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士兵裁减问题的解决,这把悬在半空中的利刃便顺理成章掉到了军官头上。
为此蒋介石创造性地开设中央训练团,将这数百名军官集合到了一起参加所谓的“党国培训活动”。
集结起来的将官队伍,由国防部委任为中训团中将或少将团员,全新的身份背后,是这些功勋之臣都在一夜之间,被夺取了兵权的无奈和彷徨。
美其名曰:由中央训练团所开展的党国培训活动,实际上不过是在强制他们解甲归田之前而走的一个过场。


当这群人后知后觉之时,手下的部队早已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战争年代的军人大多数都是行伍出身,他们将半生精力都留在了枪林弹雨之间。
突然让他们脱下军装归于平凡,任谁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安排。
他们不是没有抗争过,很多人以递交信件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不解,但均如泥牛入海没了下文。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何况这个人亲手缔造了你的噩梦。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期中央训练团的成员,还有很多是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出生入死的老面孔,他们早在东征,惠州战役时期,就已披上戎装投身疆场,但最终仍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蒋介石此举,几乎是不加丝毫掩饰地在排除异己势力,徒有其表的国民政府更像老蒋的一言堂。
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全部都寄托在了党国身上,可党国似乎从未记得过他们。


践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此刻,极具讽刺意味,待到国民党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当初蒋介石所提出的裁军理由,听上去则更像是黑色幽默。
裁撤名单之内的军官心灰意冷,这一刻他们清晰地听到了内心深处那信仰坍塌的声音。
万念俱灰之际,他们只能前往中山陵祭拜自己所追随的先驱,可这一拜却让蒋介石大发雷霆。


兔死狐悲的凄凉

被迫离开部队之后,打了半辈子仗的职业军人一时之间很难适应。
最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脱离军队失去收入,甚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了一道无解之题。
这场看似从全局出发“不得已而为之”的裁军整编背后暗流涌动,在此期间发生的三起悲剧,更是催化了此后轰动全国乃至引来世界为之侧目的“哭灵”事件。
其一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军官张清泉,因其非嫡系出身所以自然被纳进了裁撤之列。


他所率领的部队,被整编后划入中央军战斗序列,他本人则成为了“编余军官”。
自中央训练团结业之后,张清泉始终未能等来所谓的“妥善安置”,最后甚至窘迫到了家中无米下锅的地步。
不要说过上多么富足安逸的生活,就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张清泉最后走投无路,只能将自己妻子卖给一个商人做小妾换取一些钱财。
活生生的人竟然沦为可以变卖的商品,这是何等的悲惨又是何等的黑暗,可蒋介石却始终对此置若罔闻。


其二是曾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奚泽将军,他不仅是一位华侨同时也有着同盟会成员的身份。
在早年间他毫不犹豫地变卖家产,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也因此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
可就是这样一位心系人民的爱国人士,一名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功勋老臣。
却依旧被无情地排除在了国民党所认为的“能用之人”的名单之外。
国民党军政部,将奚泽评价为“年事渐高,难以胜任战时任务”。


这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质疑除了令人心寒之外,也引发了另一种思考——战后重建的进程中何来战时任务?
难以自圆其说的国民党干脆破罐子破摔,既然不占理索性不讲理。
这种土匪行径和强盗逻辑击碎了奚泽将军最后的幻想,他的夫人也在对腐朽的国民政府的绝望之中投江自尽。
奚泽将军的夫人以最为决绝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控诉,可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却未能唤醒对国民党高层的一丝良知,这种麻木和冷血思之令人胆寒。


其三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陈天民,被蛮横地收回兵权之前本是190师少将副师长。
他在长沙会战中作战英勇,全身多次负伤,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战斗英雄。
然而即便如此,一非中央军嫡系、二无高层后台的陈天民,还是步了张清泉和奚泽的后尘。
成为编余军官之时,他已是肺癌晚期,家中五个孩子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
离开军队后生活日渐窘迫,自己身患重疾孩子日夜啼哭,失去信念的陈天民万念俱灰,终于在趁妻子出门借钱的时候,吞下一大把安眠药自杀身亡。


陈天民死后家中一贫如洗,连给他操办后事的钱都没有。
还是昔日黄埔军校的同学闻讯赶来,集资凑钱为他料理了后事。
发丧之日,陈天民家中一片缟素,妻儿哭号之声不绝于耳,当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至于他效忠一生的国民政府,甚至连一句慰问话语都不曾送上。
悲剧频发,令中央训练团的其他学员倍感心酸,古语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想现如今自己也切实体会到了其中的失落。


加之这一时期,共产党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寻找战争时期隐蔽战线上,那些不为人知的英雄。
两党对比之下,显而易见的差距,让中央训练团受训学员的心中有着极大的落差。
打着“将更充足的经费用于战后重建”的旗号,披着“受训结业后妥善进行安置”的外衣,可这所谓的“因发展必要的裁撤整编”实则为一场“清除异己补强嫡系军备内战”卑劣勾当。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噼里啪啦打得震天响,但这算盘上每一次拨珠碰撞的表象背后所破碎了的,却尽是职业军人信仰和家庭的分崩离析。


自知被抛弃的训练团成员只得无奈接受现实,在被彻底遣散之际,有人提出最后再去孙中山先生陵前谒祭一次,也算和最初追随的领袖好好告个别。
虽然没有得到国民党一视同仁的对待,但那份关乎“三民主义”的执念,还是令他们心有不甘。
所以这一建议很快就得到了一致赞同,于是“谒陵”变“哭灵”的无奈和悲凉也悄然而至。


声泪俱下地控诉

经过大家民主选举,原黄埔一期毕业生,官至陆军中将的黄鹤,成为了此次谒陵活动总指挥。
这次自发的活动组织和民主选举,也使这群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真正的“民主”。
黄鹤中将率领众人,心情沉重地来到位于南京的孙中山陵园。
这一支300余人的祭拜队伍,不约而同身着军装,还不忘将自己所获得过的勋章挂在胸前。


这是一种虽然无声却令人振聋发聩的控诉,他们以军人的方式维护着自己军人的身份,也在维护着自己往日的荣光和最后的一丝尊严。
他们按照入学黄埔军校的时间和年龄排成方阵,依次向孙中山先生进献花圈,再由黄鹤将军宣读祭文以表哀思,随即这300余名军官神色凝重,在灵前集体低头默哀了三分钟的时间。
待到默哀结束后,军官方阵再次列队,进入灵堂瞻仰孙中山先生灵柩。
这时已经有人低声啜泣,肃穆压抑的气氛几乎快让人喘不过气。


队伍退回灵堂前的石坪后,悲伤和愤懑交织的情绪终于迎来了汹涌的爆发。
陆续有军官迈步来到祭拜队伍的前方,言辞激烈且声泪俱下地痛斥国民政府的腐朽和黑暗。
对蒋介石蛮横独裁的绝望,对整编政策的寒心,对“三民主义”发展的迷茫,无一不让这些在面对枪林弹雨时,都毫无惧色的铁汉们深感空虚和恐慌。
滴落的泪水打湿了佩戴在胸前的勋章,这本是他们最看重的荣耀,可它如今折射出的那缕光却深深刺痛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闻讯而来的围观者,都被这种氛围感染——这支声泪俱下的军官队伍早已不仅是在代表他们自己,这分明就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统治下未来中国的模样。
这场由谒陵变为哭灵的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这300多名军官都很清楚,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以军人的身份站在这里了,而往后的日子不仅失去了军职更失去了希望。
得知此事的蒋介石大为光火,他绝不允许有任何人或者任何事去动摇他“蒋家王朝”的根基,即便挑起战火令举国陷入内战的国民党政权早已摇摇欲坠。


蒋介石怒骂这支哭灵队伍目无法纪、心怀鬼胎,言辞之激烈仿佛他才是那个最大的受害者。
但他似乎忘了“没有理由的愤怒是无能的表现”,他的种种行为根本没有站得住脚的立场。
随着这件事被更多人所知晓,来自中外的多方关注和舆论压力与日俱增,蒋介石这才想起来自己得抓紧解决这个大麻烦。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军政部和军委会制定了自认为“极为妥帖”的裁撤整编安置政策。
直到这时他们还在做着粉饰太平以堵悠悠众口的春秋大梦。


五十岁以下一级将领转为地方文职,四十五至五十岁将领划入警察或交通部门,四十岁以下将领送往陆军大学“继续深造”,年龄较大的将领“适当”多发一点遣散费。
这就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认为已是诚意满满的解决方案,秉持着一贯“假大空”的官场作风,也让国人彻底认清了他们的丑恶嘴脸和虚伪的面具。


这场震惊中外的“哭灵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参与者的黯然离场,最后于无奈中不了了之。
蒋介石并不在乎“独怆然而涕下”的心境是何等悲凉,这也从来都不是他愿意考虑的问题。
中央训练团的成立和撤销更像是一场笑话,与人民离心离德的国民政府自然逃不过垮台命运。
而被裁撤整编的军官队伍自发组织的哭灵活动,更是加速了蒋家王朝的轰然坍塌。


历史的客观性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所做的贡献是会被铭记的。
但“正道的光”绝对不会让以偏概全的阴霾,长久地笼罩在天空。
国家陷入危难之际,仍不忘计算一己私欲的领袖和政府,自然无法得到人民真正的认可和拥护。
民众的意志是不会因任何个人因素而发生转变的,这个道理蒋介石始终都没能领会。
无论是蒋家王朝独裁政府的覆灭,还是腐朽无能的国民政府的垮台,都是觉醒的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但我们由衷地希望,类似300余名军官哭灵的事件不要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历史典故趣事
汇聚历史人文知识,纵览古今历史奇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