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中,沟通没有反馈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就像《如父如子》里,两个家庭的孩子因为多年前的一场乌龙被互换了,当各自的家庭得知真相,就决定把孩子各自带回家。其中一个家庭的父亲野野宫良多事业有成,却很少与孩子沟通。
原本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但是看着亲生儿子拼了命都想回去以前的家,得知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却相处了6年的儿子,也暗暗觉得自己是被抛弃时,野野宫良多才明白,那些错失的亲子沟通机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并不是只有谩骂和殴打才算暴力,对家人来说,一张冷冰冰的脸,比拳头更硬,比耳光更疼。当家人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快乐、悲伤或烦恼时,如果你报以沉默,只关注自己,这就会慢慢吞噬掉家人的自尊心和安全感,耗光家庭的幸福值。
积极回应,就是家庭里的一道光。会让人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的需求是被看到的,自己的未来是有盼头的。
家庭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家人的圆舞曲。积极地回应让对方更信任,真诚的沟通让彼此更紧密。如此,爱就会流动起来。
01
哪怕你认为自己拙于言辞
也不要吝啬对孩子表达
孩子跟家长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想和家长分享一切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新鲜事物,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小孩怎么这么黏人。
但是,别忘了,孩子无时无刻想要黏着父母的时光其实弹指一挥间,很快他就会长大,离开父母的庇护,尝试独立生活。
如果在孩子表达时没有回音,那么他的表达积极性就会被挫伤,渐渐陷入沉默当中。
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是这样的,总是单方面地输出、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就像没了引线的风筝,永远落不了地,解决不了任何矛盾和问题。
情绪没有了出口,就会沉淀成家庭气氛沉重的底色,彼此对抗、拒绝沟通,让成见和误解持续破坏家庭关系。
英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鲁道夫・谢弗指出,孩子会对父母形成依恋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在父母积极回应孩子时才能运作,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
父母积极回应孩子,能让孩子倍感幸福。多点回应,多点沟通,对烦恼和痛苦给予理解和接纳,把孩子眼里的大事当成大人的事去对待,而不是指责、呵斥,孩子慢慢感受到的是大人对他的重视和理解,他的内心就会被爱填满,进而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事事有回应,时时被支持的孩子,不会发展出讨好型人格,不会自卑、胆怯,而是充满着自信和活力。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那无与伦比的旅行中,时刻会提出成千上万个类似的问题。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走进学校后就越聪明,眼睛就更明亮,记忆力也就更敏捷。您要成为自己孩子智慧的培育者,要教他学会思维。”
自信、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在探索世界时能够探索到更多的可能性。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笔财富,只有在受到支持时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如果孩子的提问总是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鼓励,他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即使父母不知道答案,向孩子坦诚并主动一起学习获取答案,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探索和表达的欲望。
不仅如此,事事有回应,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共情力的培养。
共情力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那些细心周到、有爱心、敏感、为他人着想,并且宽容大度的人容易建立起优质的社交关系。
为了培养这种能力,孩子必须练习如何用温和的、能被他人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读懂别人的言外之意,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善待他人。
主动沟通的习惯,事事有回应,让孩子更踏实,更有机会从家长身上学到如何管理情绪,解决困难,从而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交往。
02
回应孩子的话也有技巧
锻炼社交能力更要注意开放和提问
回应孩子,不只是让孩子的话不掉到地上,倾听也很重要,却也是最难做好的一步。
多听少说,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为孩子预设立场和原因,只是从孩子的话语和性格出发,帮助孩子补全他想要表达而未表达好的意思。
具体来说,在孩子说话时,父母不要中途打断,注意眼神交流,保持身体前倾,利用好被动时刻,提出一些问题但不要急于下结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耐心和重视。
用描述性语言概括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个 “听懂了” 的确认,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全然接受。比如 “你现在很生气,因为弟弟把你的作业撕坏了”,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辨别自己的情绪,还能帮助孩子表达自己,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我们不要急着安抚孩子的感受,让他马上脱离负面情绪,陪孩子与那个感受待一会儿,让他慢慢地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快乐和愤怒。
接纳孩子的感受,意味着父母不轻易否定或批评,无论孩子是不是做错了事情,还是他和好朋友闹矛盾。
这些都是孩子不可避免遭遇到的人生经历,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更加要教会孩子如何和负面情绪相处。
有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足,而是他被自己的情绪困住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因此,陪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处理好情绪之后,启发或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父母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困难和挑战,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让孩子独自到超市购买蔬菜,故意晚一会儿去幼儿园接孩子,把家里取送快递的任务交给他等。
同时,父母可以向孩子提一些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 “乐乐不喜欢老师,他该怎么办?”“敏敏在幼儿园经常受别的孩子欺负,害怕上幼儿园怎么办?” 等。
通过这种思维训练,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就能想到更多的解决办法,从而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评估并实施共同分析意见的可行性,尊重孩子的决定。在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评估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如果孩子的方法可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决定,让他们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的方法不可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事事有回应,不仅意味着孩子主动向爸爸妈妈提出问题,也是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将培养起孩子有事就对爸爸妈妈倾诉的习惯,让我们及时能够关注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他疏解和应对。
事事有回应是为孩子情绪兜底,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好方法。父母要把孩子的每一件事情放在心里,给予及时回应,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事事有回应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方式,更是为孩子搭建良好社交能力的坚固基石。
当孩子分享快乐时,父母的回应给予他们自信和满足;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
通过事事有回应,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尊重,从而建立起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促使他们勇敢地探索世界,积极地与他人交往。无论是学会表达自己、关心别人、倾听他人,还是培养兴趣爱好和学会分享,都离不开父母的回应与鼓励,让我们用心去回应孩子的每一个需求和感受。
本文图片来源自 深圳·笑眯眯蒙特梭利儿童成长中心,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