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500字
预计阅读时间:8.5分钟
民以食为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粮情,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举措,推动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宝库,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扎实做好粮食收储调控工作,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内涵丰富,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确立了立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依靠自身力量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底线目标,强化政策措施,主动担当作为,始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明确了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国际市场贸易条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必须准确把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科学内涵,将其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加强统筹谋划,稳步推进落实,持续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指明了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宁可多生产、多储备一些,多了的压力和少了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十四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必须扎实做好粮食生产、流通、储备等各环节工作,切实提高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为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准确把握粮食收储调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决心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粮食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自给率超过100%。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启动实施,粮食生产供应基础将更加坚实。
库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包括政府储备、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等,库存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再加上农户手中还有不少存粮,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十分扎实。
收储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收购组织有力,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有力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政策性粮食投放精准有序,较好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成品粮油储备保障天数达到15天以上。
政策制度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形成了较完备、可持续的耕地保护、农田水利基建投入、财政补贴、安全责任考核等支持保障体系,中央和地方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格局更加稳固。得益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在全球粮价大幅震荡波动的形势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了供应较为充足、价格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长期保障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一些风险挑战。
持续稳产增产压力较大。受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等硬性约束,短期内大幅增产的空间有限。
品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常年产大于需,口粮安全有绝对保障;玉米、大豆等饲料粮品种存在缺口,特别是国产大豆满足食用消费有余,但油用饲用缺口较大,主要依赖进口。
国际市场传导影响不容忽视。全球范围内地区冲突、极端天气、限制出口、资本炒作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在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背景下,随时可能对国内粮食市场带来直接冲击和联动影响。
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国情粮情出发,积极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扎实做好粮食收储调控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
抓好保供稳价,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紧密结合粮食市场运行态势,坚持分品分类施策,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预调微调,提高粮食市场调控的预见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指导相关省份和企业合理把握政府储备收储轮换节奏,发挥好吞吐调节作用;强化中央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形成保供稳价合力。用好用活政策性粮食库存,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公开销售,灵活调整销售品种、数量、时机、节奏和力度;细化完善交易规则,更好满足用粮企业需求。强化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变化,下好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先手棋”。
抓好粮食收购,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粮食收购是保护农民利益、掌握调控粮源的基础性工作。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优化市场购销环境,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激发市场购销活力。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不断提升收购现场、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各环节服务水平。紧贴农民售粮需要,指导相关省份和企业用好“惠三农”“满意苏粮”“智慧皖粮”“龙粮管家”“潇湘粮储”等预约平台,加大预约收购探索推广力度,切实提高收购工作效率效能,让农民少跑腿、少排队、快售粮。积极防范应对暴雨洪涝、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充分发挥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及时提供清理、干燥、收储等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帮助农民减损增收。
抓好储备管理,夯实宏观调控物质基础。储备粮是政府调节市场供求、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服务宏观调控和保供稳价的前提下,指导有关企业认真执行年度轮换计划,确保储备常储常新,确保需要时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根据粮源、仓容、市场形势等情况,不断优化储备规模和区域布局。从严执法监管,推进阳光操作,持续提升粮食储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抓好产销合作,促进区域粮食高效顺畅流通。产销合作是精准对接生产和消费需求,满足产销双方售粮和用粮需要,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的重要手段。加强省际、区域、经营主体的产销合作,鼓励产销区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引导销区企业到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仓储物流设施,产区企业在销区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和营销网络,不断丰富产销合作形式,拓展产销合作内容,进一步完善政府搭台、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产销合作长效机制。国家有关部门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有关省份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的区域性产销洽谈活动,着力打造覆盖面广、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产销合作平台。
(作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
推荐阅读▼
来源:《秘书工作》2024年第9期
责任编辑:王泽阳
编辑:雷宁
设计制作:胡小慧
投稿信箱:bjb@msgz.s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