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700字
预计阅读时间:9.5分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青海省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青海迈向现代化的最大发展优势、最大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省委办公厅整体把握、一体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职能,在谋划和推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协助省委把好关、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负好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
把牢政治关,确保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对标重要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青海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深刻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为青海明确了“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指明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强调“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我们严格对标对表,在服务省委谋划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牢记做好青海工作,核心的一条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优化省委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对其中涉及全局、事关长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改革事项,协调省级领导领衔推进,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把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要求转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写入省委全会文件,服务省委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抓好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工作,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对照总体部署。青海集高原地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于一体,只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更加自觉、更加主动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才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我们围绕“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总目标,按照“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部署,牢牢把握青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服务省委组织深入研讨,高标准筹备召开省委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研究制订任务分工方案,确保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大局下统一行动。服务省委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协调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青机制,深入推进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青海贡献。
防范政治风险。生态保护是青海工作的“根”和“魂”,生态主动就是政治主动、历史主动;生态被动就是政治被动、全局被动。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等,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推动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不定期分析研判加强调度,及时处置应对风险隐患,牢牢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开展第三轮党内法规集中清理,严格执规责任,研究制定提请省委决策事项风险防范工作若干措施,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引导约束,开展前置性审核、政策性把关,全面评估风险,提出防范应对建议。加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策一致性评估,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防止“翻烧饼”“一刀切”,把准改革指向、顺应社会预期,顺利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把好统筹关,确保与其他领域改革相互衔接
抓大事,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青海省域内90%属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域,走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逐步构建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把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三服务”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把牢方向、聚焦重点,“有所不为”就是守牢底线、守好边界,统筹资源要素、会同行业部门,健全完善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强化统筹协调,优化省级班子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要部署、重点工作的协调联动,组织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借智借力开展政策咨询,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打破各自为战发展模式,促进清洁能源、盐湖产业、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业有机融合,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转型,抓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黄金机遇期”,推动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攻重点,统筹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民生工作是关乎人心、牵动全局的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群众最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坚持统筹做好“增绿”与“增收”,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中,梳理政策法规、源头保护、矿权退出、环境整治、体制机制等十余项问题清单,服务省委领导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形成统筹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促进就业的生态旅游改革思路举措。会同多部门进行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情况摸底调查,深入研究完善生态公益性岗位政策、发展经营性服务业机制,让群众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双赢。
谋长远,统筹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守护好“中华水塔”、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各民族共同美好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我们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极端天气增多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深入民族地区调研,提出生态修复治理、切坡建房建寺整治、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等对策措施,完善各族群众共同应对自然灾害机制。在国家公园创建中,服务省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充分考虑民族文化习俗和特色,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人居环境,在经营性服务中优先扶持民族文化创意、民族手工艺品等,促进国家公园内社区协调发展,推进社区共建,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进一步凝聚生态保护全民力量,以环境大保护、维护大安全、促进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
把好实效关,确保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
立足省情实际。青海生态保护事关大局、事关长远。我们服务省委积极探索具有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始终着眼长远,决不止步于全国性的目标要求,决不止步于一般性的看护管护,决不止步于已取得的保护成效,以生态功能最大化固根本、利长远、惠全国;始终守牢底线,不大干快上、不急功近利,共抓大保护,坚决保护好“中华水塔”、守护好生灵草木、守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最珍贵的家底,确保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符合省情实际、行之有效。
回应群众期待。青海少数民族相对集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对改革带来的变化更加期待。我们服务省委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协调省级领导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调研,有针对性明确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召开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会,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建立生态富民体制机制、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把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落实好,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机制、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把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推进好,推动改革改到群众的心坎上,引领各族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符合实践要求。实践是对改革成效的最好检验。青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证明,抓落实是要求、是行动,也是改革取得实效的制胜之道。我们认真履行抓落实基本职能,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举措落实机制,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督查职能,督进度、督成效,查责任、查作风,把推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现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要求上,体现在服务省委统筹谋划、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进工作的实践中,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
(作者系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
推荐阅读▼
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范波:为“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党办力量
来源:《秘书工作》202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王泽阳
编辑:李宇清
设计制作:许丹
投稿信箱:bjb@msgz.s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