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文摘   2024-11-10 20:22   江苏  


我个人看过《红楼梦》,也看过俞平伯、张爱玲等人评红楼,直到听到蒙曼讲红楼梦,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惊为天人。如果再加四个字,那就是——唇齿留香。
曹雪芹的《红楼梦》,皇冠之明珠,无出其右者。蒙曼解读红楼梦,个人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有出其右者,她的文采+口才,她的洞察力、见解、人生观都超越了世俗,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

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这一回其实写了四件事儿,第一件是李纨带着姐妹们找凤姐要了五十两银子做诗社的活动经费。第二件是赖嬷嬷的孙子当了官儿,她来请凤姐他们去参加酒宴。第三件是宝钗给黛玉送燕窝。第四件则是宝玉秋夜冒雨看望黛玉。在这四件事儿中,我拎出来两个话题跟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赖嬷嬷的奴才帝国

《红楼梦》真是写谁像谁。这里头不仅有金尊玉贵的公子小姐,有古灵精怪的小丫头,也有被宝玉视为死鱼眼,但其实权势了得的婆子们。那赖嬷嬷就是婆子的代表,此人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但却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这个响当当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呀?从赖嬷嬷第一次出场就看出来了,赖嬷嬷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三回,当时贾母不是给凤姐凑份子过生日吗?黑压压凑了一屋子的人呢,凤姐这一辈的少奶奶只能站着伺候,而赖嬷嬷就能坐下,因为她是服侍过贾府长辈的,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那后来大家按等级出份子钱,赖嬷嬷位分虽低,却是大财主,又跟少奶奶们算成了一个等级。

这也罢了,赖嬷嬷还跟凤姐开玩笑说,“她不向着两位太太,倒向着老太太,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竟成了外侄女”。从这一回我们就看出来了,赖嬷嬷呀,不仅有身份有体面,在主子面前还相当得宠。

那到这一回,赖嬷嬷就更神奇了,她的孙子赖尚荣选上了县令,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儿吗?《红楼梦》是这么写的,只见一个小丫头扶了赖嬷嬷进来。凤姐儿等忙站起来,笑道:“大娘坐。”又都向她道喜。赖嬷嬷向炕沿上坐了,笑道:“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李纨笑道:“多早晚上任去?”赖嬷嬷叹道:“我那里管他们,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我说:‘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大家看赖嬷嬷这段话,信息量可是太大了吧。第一个,贾府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是多么不遗余力呀。四王八公这个功臣集团是一个交际圈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是一个交际圈子,在这两个圈子之外啊,他们还培植自己的亲党势力。贾雨村不就是出身于贾府门下吗?这还罢了,贾雨村好歹也是正经的进士出身,之前也当过官儿,更夸张的是,贾府连自己的家奴都培养成了官员呢。就拿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来说吧,他是一出生就由贾府放粮,先成为自由人,20岁上呢,又由贾府安排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到30岁上,又有贾府出面让他选了出来,从候选人变成了实职官员。很明显,这在贾府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操作流程了。

那这个操作流程在当时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呢?其实是非法的。因为清朝虽然有捐纳制度,也就是公开让老百姓捐官儿,但是捐也是有要求的。按照规定要想监生,贡生,必须是三代家世清白呀。也就是说至少三代都得是平民,不能是奴婢。那赖尚荣是到他自己这一辈儿才放了粮的,根本不符合要求吧。

可是贾府势力大呀,就能绕过这些规矩,让赖尚荣的仕途一路绿灯,那贾府为什么要栽培他呀?赖嬷嬷说的好啊,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在这里头啊,尽忠报国只是一个幌子,孝敬主子才是真谛。贾府这是在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呀。

这些奴才就算是当了国家的官员,真正维护的也还是他们贾府的利益。有他们这些人在贾府就像八爪鱼一样,身子在京师一动不动,触角却伸到了全国各地各个部门。那这样的人越多,贾府的势力当然就越大。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些人要是犯了什么事儿,也会牵连到贾府吧。后来贾府覆灭,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在这之中,这些出身家奴的官员们为非作歹,横行霸道,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曹雪芹是在这儿埋了一条弧线。

那第二个赖嬷嬷一家也太有实力了吧。他们不过是贾府的奴才,他们的孩子却跟公子哥一样,有丫头婆子照顾,长大之后读书识字。按照赖嬷嬷的说法,花的银子都够照样打出个银人来了。

那他们到底花了多少银子?咱们还是看看清朝的制度就知道了。清朝乾隆年间捐一个监生需要花108两银子,这个当然不算太多。但是要从监生或者贡生变成实职,这个价钱可就高了。由监生捐县令需要支付的纹银高达4620两,这个钱可就不能由贾府出,而是要赖家自己拿了。

那赖家拿得起拿不起,他当然拿得起。《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不是讲探春在大观园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吗?那探春的灵感来源恰恰就是赖嬷嬷家。赖家也有一个花园,面积有大观园的差不多一半儿大。大家想想,一个奴才居然也建起了私人花园,这得多有实力呀。

那赖嬷嬷一家为什么会这么有钱呢?因为他的两个儿子赖大和赖二分别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的大管家呀,这个大管家的权力可太大了。红楼梦第十六回,贾蔷要下姑苏去给未来的大观园采买小戏子。贾琏问他动用哪项银子,贾蔷不就说了吗?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5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汇票,我们带去,先支3万,下剩2万存着。

这里所谓的赖爷爷,就是荣国府的大管家赖大。那个赖大动一动嘴,五万两银子的预算可就出去了。大家想想这里的油水得有多大。那赖家三代人都从贾府开油,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贾府越来越穷,而他们赖家越来越富。有道是人穷志短,贾府里那些没钱的主子,在这有钱有势的奴才面前,慢慢的可就直不起腰来了。

你就拿贾蔷来说,他为什么要管赖大叫赖爷爷?这一方面当然是贾府尊重老家人的规矩教养,另一方面也是他自身底气不足。要知道赖嬷嬷跟贾母是一辈儿,赖大跟贾政是一辈儿,贾蔷是贾政的孙子辈儿,管赖大叫爷爷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话又说回来,主子和奴才之间可不能严格论辈分。就拿王熙凤来说吧,赖嬷嬷明明是她的奶奶辈儿,她不是照样管她叫赖大娘吗?这就是主子的派头。但是贾蔷就不一样了呀,他虽然跟贾蓉关系好,却并不是贾府的正口主子,而赖大可是有权有势的大管家,这样一来,贾蔷可不就得在赖大面前低头了吗?

这就让我不由得想起唐玄宗一朝的大宦官高力士来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力士在唐玄宗晚年很是得意,太子管他叫二兄,也就是二哥。诸王公主管他叫阿翁,也就是老伯。驸马们干脆管他叫爷爷。要知道太子诸王公主和驸马可都是同辈人,但是他们的政治身份不一样,有面子的管高力士叫哥哥,没面子的就得管高力士叫爷爷,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那可能有人要说了,赖嬷嬷何德何能,怎么他的两个儿子就能当上东西两府的大管家呢?赖嬷嬷可是个人精,她的情商太高了。她不是来请凤姐她们去坐席的吗?那这个席怎么摆呢?赖嬷嬷说了:‘摆一日酒,请这个也不是,请那个也不是。又想了一想,托主子洪福,想不到的这样荣耀,就倾了家,我也是愿意的。因此吩咐他老子连摆三日酒: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热闹三天,也是托着主子的洪福一场,光辉光辉。”

大家看到没有,赖嬷嬷这几句话说得多么得体,而且又把从主子到亲友再到奴才,这三个等级都安排的明明白白,一丝不错。这不就是赖嬷嬷的大局意识吗?可是光是能守礼还不够,赖嬷嬷还最擅长讲人情。

咱们看两件事儿就知道了,第一件事儿是唠叨宝玉。

那赖嬷嬷不是正跟凤姐说她怎么管教孙子,话锋一转就转到宝玉身上来了。

她就指着宝玉说道:“我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边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得不怕他?”

这段话有意思吧,云淡风轻之间就把贾府的家事给说了一遍。原来贾政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不省事儿,但那时候还有上一代管着,总算没出大错。可是到了现在这一辈儿,家风就变了,有的是不敢管,比方说贾政一管宝玉,贾母就拦着。有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比方贾珍管贾蓉,严厉倒是足够严厉了,可是赖嬷嬷说的好啊,他自己也不管管自己,怎么怨得这些兄弟侄儿不怕他?这不就是一辈不如一辈吗?

那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不是和焦大一样吗?焦大不也说宁国府是“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还闹着要到祠堂里哭太爷。那焦大服务的是贾府的第一代主子,赖嬷嬷服侍的是贾府的第二代主子。论辈分,焦大还要比赖嬷嬷高上一倍,怎么焦大就终身潦倒,而赖嬷嬷一家就享尽荣华富贵了?

因为这两个人虽然都看得明白,但是他们处事的方式可是太不一样了。焦大是在什么场合说的那些话?他是在公开场合,在客人面前骂出来的,那可就是不给主人面子了。而赖嬷嬷她选的可是私下场合,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唠叨出来的这不就和软多了吗?

那还有焦大说的是什么问题?他说的是扒灰养小叔子这一类大丑闻,那在当时可是要丢官掉脑袋的事儿,主子怎么可能容忍?而赖嬷嬷说的无非是子女教育这类小事儿,这几乎都算不上是批评,只能说是一种老母亲似的唠叨了。对这类唠叨,主子不仅不会恼,还会油然生出一种对老家奴的温情。

还有焦大是闹着要到祠堂里去哭太爷,这分明是没有把现任的主子放在眼里,而赖嬷嬷呢,她可是把现在的主子都哄得滴溜乱转啊,就算是说了两句不中听的话,针对的也是宝玉这种根本就不管事的闲人,这不就是赖嬷嬷的圆滑之处了吗?表面看起来对主子忠心耿耿,知无不言,但其实谁能说谁说不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她可是分得清清楚楚。

那再看第二件事儿,替周瑞家的儿子求情。

那赖嬷嬷正说着呢,只见她的儿媳妇儿,荣国府的管家娘子赖大家的进来了。接着就是周瑞家的张材家的,也都进来回事情。那赖嬷嬷一看周瑞家的就对凤姐说道:“可是还有一句话问奶奶,这周嫂子的儿子犯了什么不是,撵了他不用?”凤姐儿听了,笑道:“正是我要告诉你媳妇,事情多也忘了。赖嫂子回去说给你老头子,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

这不是断人生路吗?欢迎关注公众号“丁中广祥听文化”周瑞吓得赶紧跪下央求,赖嬷嬷忙道:“什么事?说给我评评。”凤姐儿道:“前日我生日,里头还没吃酒,他小子先醉了。老娘那边送了礼来,他不说在外头张罗,他倒坐着骂人,礼也不送进来。两个女人进来了,他才带着小幺们往里抬。小幺们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了手,撒了一院子馒头。人去了,打发彩明去说他,他倒骂了彩明一顿。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不撵了作什么!”

很明显,周瑞家的儿子最大的事情就是喝酒误事,顶撞主子。这样的罪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那赖嬷嬷是怎么摆平的?她笑着说,“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依我说,奶奶教导他几板子,以戒下次,仍旧留着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

那大家说赖嬷嬷这个闲事儿管的对不对?太对了。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就跟刘姥姥说,凤姐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待下人太严。此刻她的这句老话就应验在自己儿子身上。问题是大观园里的人际关系可是盘根错节,看着不过是个奴才,谁知道背后又牵涉到哪一位的利益,哪一位的脸面呢?赖嬷嬷这是提醒凤姐,打狗还得看主人,别为这么一件小事儿把太太给得罪了。这是不是正理儿?当然是凤姐是个明白人,她肯定不会因此怪罪赖嬷嬷。

那与此同时,赖嬷嬷又维护了周家儿子的利益,周瑞家的能不衷心感激吗?当即就要给赖嬷嬷磕头。其实我觉得先让赖嬷嬷来跟凤姐聊着,周瑞家的再进来,赖嬷嬷再替她说情,这原本就是他们事先做好的扣。周瑞家的相信凤姐能给赖嬷嬷这个面子,赖嬷嬷也愿意给她帮这个忙。这不又是赖嬷嬷的老道之处了。她不光是维护主子,她也维护奴才,只有这样,他的两个儿子才能坐稳梁府大管家的位置。

那说到这儿,咱们又要分析什么叫赖嬷嬷的奴才帝国。如果说贾母是整个贾府的大掌门,那么赖嬷嬷也是整个赖家的大掌门哪。对这样的女性大掌门,曹雪芹其实是颇有赞叹之心的。因为他们曹家的崛起,凭借的就是曾祖母孙氏的力量。当年如果不是孙氏去当康熙皇帝的奶妈,哪有曹府祖孙三代将近60年掌管江宁织造的美事儿?

很多人都说贾母身上有曹家老祖母的影子,其实赖嬷嬷身上也有曹家老祖母的影子。可是,尽管曹雪芹对这样精明能干的老嬷嬷们怀有温情,他也清清楚楚的看到赖嬷嬷建立的奴才帝国,掏空的其实正是贾府的基石。有道是覆巢之下无完卵,有朝一日贾府的大厦倾覆,依附在他身上的奴才帝国又会怎样?那才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部分:林妹妹长大了。

在《红楼梦》的前四十回,林妹妹一直不怎么懂事儿,整天跟宝哥哥纠缠,你爱不爱我也就罢了,对宝姐姐也是冷嘲热讽,防范甚严,在丫头婆子跟前更是毛病多多,甚至连小丫头们都宁可跟宝钗亲近。可是到这第四十五回,林妹妹真是一下子长大了。她对宝姐姐吐露心曲,对宝哥哥表露深情,甚至对婆子们都得体的应酬了起来。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先说跟宝姐姐吐露心曲。

此前我们不是讲过宝钗发现黛玉偷看《西厢记》《牡丹亭》这一类杂书吗?还规劝了黛玉一番,让黛玉大为感动。而宝钗呢,也在刻意加深跟黛玉之间的友情。

此时正是秋天,黛玉又犯了咳嗽,而且比往年还要重些,宝钗呢,就过来看望她。两个人谈起病情,宝钗就说:“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大家听这一段对话是不是就颇有沉重之感了?咱们一直都知道林妹妹娇弱,但是在此之前,《红楼梦》可还没有如此细致的谈论过她的病情。可是现在,林妹妹的衰弱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了。可怜她刚刚对爱情放下心来,对身体的不放心,却又已经沉甸甸地压上了心头。

那听了黛玉如此消极的说法,宝钗又是怎么说的呢?宝钗说,“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怎么样?宝钗真是渊博吧,她什么都懂,跟宝玉能讲戏,跟惜春能讲画。此刻她又跟黛玉论上医理了,按照黛玉往日的性格,面对这样的万事通,她一定会翻上个大白眼,大概率还会讽刺两句。

但是这一次,黛玉居然叹了口气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大家听这段话真是掏心掏肝。她讲什么?其实是两层意思。第一层向宝钗认错。要知道因为看杂书,黛玉已经跟宝钗认过一次错。那时候她说的是什么?是“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那个态度还是颇有点不情不愿,侧重点在于确保你别告诉别人。

可是经过这么几天的回思,黛玉是真的认错了。她说我此前只当你心里藏奸,谁知竟自我每次看到这儿,我都觉得特别动容,为什么呢?因为黛玉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她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被送到外祖母家抚养,虽然有人宠她,却没有人认真管她,这在一个孩子的心里该留下多大的空洞啊。哪怕你正走向深渊,也不会有人拉你一把,哪个孩子会不惶恐呢?

美国有一本小说叫《麦田里的守望者》讲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善良的心愿吗?那个主人公说,悬崖上有一片麦田,小孩子都在麦田里兴奋地跑来跑去,他只希望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看见哪个孩子跑到悬崖边了,就把他拉回来。黛玉一直寻找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麦田的守望者,这个守望者不一定全知全能,就像宝钗那些特别规矩的说法,黛玉也不一定全盘认可。但是只要有这么一个人诚心诚意的守望着你,你的心里不就踏实了吗?

其实通常来说,父母或者是哥哥姐姐会是我们天然的守望者。可是这些亲人黛玉都没有,她只有一个溺爱她的外祖母和一个钟情她的宝哥哥,这两位都极爱她,可正因为如此,他们又都承担不起管教他的角色。现在宝钗这么一个被她视为敌人的人居然肯管她,黛玉怎么可能不感动?

咱们总说凤姐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那是说凤姐聪明通透。其实我觉得黛玉才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儿,她不仅通透还纯真,所以她才会毫不犹豫的认错,也毫无保留的就把宝钗当成亲姐姐了。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说到第二层意思,燕窝是小,可是她寄人篱下,又怎么能够随随便便跟人要这要那?大家想这种寄人篱下的心情真是黛玉无法言说的痛苦。这样的话,她能跟老太太说吗?不能吧。能跟宝玉说吗?也不能。他们都是贾府的人,也都足够疼她了,她怎么还能够再跟人家说我在你家寄人篱下了。

其实黛玉不仅不能对外人说,她也不愿意说,她一点软弱的迹象都不想表现,因为她又是那个最骄傲的人,她怎么能让人看轻她呢?所以她总是比人家的正头主子还带刺儿,借着八丈高的气势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可是在宝钗面前,她把这些伪装都放下了,就这么实打实地把内心最深的脆弱和伤感都讲了出来。

我想啊,这么两百多年间,黛玉这个形象圈粉无数,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百伶百俐,更是因为她这份毫无保留的赤诚吧。让我们觉得呀,她是可怜的,更是可爱可敬的。

那宝钗是怎么回应的呢?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怎么样?宝钗还真是有大姐姐风范,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却涵盖了三层意思。先是小小一个玩笑,轻松却又不轻佻,让黛玉破颜一笑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又对黛玉做出庄严承诺,你放心,只要我在这里一日,就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只管告诉我。这已经是黛玉听到的第二个,你放心了,这不就是来自大姐姐的保护吗?

那再之后就要解决燕窝问题了。既然黛玉在贾府开不了口,那就由她来解决好了,这跟她给湘云安排螃蟹宴是一个道理。这些小小的破费对于薛家来讲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黛玉说的好啊,东西事儿小,难得你多情如此,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不就是黛玉懂事了吗?

再来看第二件事儿,对宝哥哥展现成熟的深情。

当时不是秋天吗?黄昏时分就下起雨来,雨滴竹梢,分外凄凉。那黛玉是个诗人,触景生情,就写下一首秋窗风雨夕。这首诗挺长,也挺重要,我们干脆把它放到问题中去解释,就不在这里详细说明了。那在这儿说什么呢?说黛玉跟宝玉之间的深情。

那黛玉才放下笔,就看见宝玉头上戴着大若笠,身上披着蓑衣走了进来。那宝玉见黛玉自然是嘘寒问暖了,可是两个人还没说几句话,黛玉就说道:“我也好了许多,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下雨还来。这会子夜深了,我也要歇着,你且请回去,明儿再来。”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说道:“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

说着,披蓑戴笠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黛玉笑道:“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有两个婆子答应:“有人,外面拿着伞点着灯笼呢。”黛玉笑道:“这个天点灯笼?”宝玉道:“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了下来,命点一支小蜡来,递与宝玉,道:“这个又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

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命他们前头照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大家看这个地方写的多动人哪。咱们此前看黛玉跟宝玉深情归深情,可是总免不了吵吵闹闹,这一回倒好,两个人之间不仅有小情侣的深情,甚至都有小夫妻的温情。黛玉是怕宝玉辛苦,催着他回去,而宝玉呢,却是去了又来,问黛玉想吃什么,他去告诉老太太,这难道不是体恤黛玉寄人篱下不便开口的痛苦吗?

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黛玉满可以借此机会说出燕窝的事儿来吧,可是黛玉呢,却偏偏不开这个口。这不也是因为黛玉知道有人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就虎视眈眈嘛。她生怕宝玉多事儿,更引起人家的嫉妒。两个人这样彼此体恤,真是一派默默温情吧。

这也罢了,更动人的是那个玻璃灯啊。要知道玻璃灯和宝玉怀里的金表一样,都是舶来品,就算在贵族人家也足够金贵,就连宝玉都舍不得拿出来。可是黛玉却毫不吝惜,随手就把自己的那一个给了宝玉,而且还教训宝玉说是“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

此前呢,我们看到的都是宝玉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留给黛玉,那这一次,却反了过来,是黛玉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了宝玉了。这样温柔的体贴,跟此前啼啼笑笑的纠缠相比,欢迎关注公众号“丁中广祥听文化”是不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神情?

不过深情归深情,这一部分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放心不下的内容。什么?其实是宝玉跟黛玉随意的一番谈笑。刚刚不是说宝玉是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进的门吗?那黛玉一看她这番装束,就笑了说哪里来的渔翁?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这话刚一出口,她又想起刚刚说宝玉是渔翁的事儿来。一个渔翁一个渔婆,这不恰恰是一对夫妻吗?羞的黛玉满脸绯红,伏在桌子上咳嗽不住。

粗粗一看,这个场面温馨,可是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问题了。那渔婆怎么会说是画上画的和戏上扮的呢?那不就是假的吗?很显然,这处极温馨的场景恰恰又是曹雪芹给我们设下的一处极险的伏笔。黛玉和宝玉的爱情,看来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

那再看第三件事儿,应酬老婆子。

这边宝义刚走,那边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

大家看这个黛玉真是聪明吧,别看她总不出屋,婆子们吃酒赌钱这些事儿她全都知道,这不又给后面检抄大观园埋下了伏笔吗?那知道之后又如何呢?黛玉可不管这些闲事儿,她只是给了那婆子几百钱,说误了她发财,给她打酒吃。这不就是娴熟的应酬了吗?这可比她当年嗔怪着周瑞家的送宫花不先送她要成熟多了吧。

那看到黛玉对宝姐姐吐露心曲,对宝哥哥展露温情,对婆子们得体应酬,大家是不是真的感觉到黛玉长大了呀?虽说长大是生命的必然,也是《红楼梦》故事逻辑发展的必要,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还是衷心不希望林妹妹长大。

为什么?因为只要黛玉还只知道争强好胜,只知道和宝玉闹着你到底爱不爱我,那就意味着她的生活其实还是轻松的。可是一旦林妹妹都摆脱了幼稚任性的状态,懂事起来,那其实倒意味着她的处境和心境都变得更加复杂了。事实上就是从这一回起,林妹妹更深的那些忧虑就一点点的出现了,她病弱的身体还能否支撑下去呀?婚姻到底何时才能确定下来?贾府还能有几年好光景?这三大问题哪一个不比你爱不爱我更无解。

这样看来,从《葬花吟》再到《秋窗风雨夕》其实就是一个预警。它告诉我们,明媚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冷冷的秋雨已经无可挽回地笼罩了大观园。本号有偿提供与此配套的音频资源,如有需要可与我联系。

丁中广祥听文化
以声音之美,传文化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