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天才兄弟,造出3000亿“寒王”

文摘   2025-01-23 08:37   宁夏  

2024年,“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市值一举攀上3000亿元,被市场封为“寒王”。短短一年时间,寒武纪股价为何一飞冲天?营收表现平淡之下,寒武纪的价值该如何考量,未来又能否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作者 | 豆蔻
编辑 | 李不清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要问2024年,谁是A股市场中风头最劲、争议最大的公司,非寒武纪莫属。
作为股价“涨幅王”,寒武纪气势汹汹,一年时间股价上涨387%,市值涨幅超过2000亿元。进入2025年,寒武纪又一度涨至777.77元/股的历史新高,A股股价仅次于贵州茅台,股民开始将寒武纪戏称为“寒王”。
不过,市场对“寒王”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从2016年算起,已经连亏了8年的寒武纪,能不能配得上如此高的市值?
1月15日晚,寒武纪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年度营收为10.7亿~12亿元,同比增长50.83%~69.16%;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3.96亿~4.84亿元,同比亏损收窄42.95%~53.33%;扣非净利润为亏损7.65亿~9.35亿元,同比亏损收窄10.34%~26.64%。
在营收不及预期之下,1月16日,寒武纪股价突现14.65%的跌幅。截至收盘,股价来到了592元/股。不过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寒武纪又再度回暖。1月22日收盘,寒武纪股价已回升至641.12元/股。
一年时间,为何寒武纪一飞冲天?“寒王”的价值该如何考量?暴涨暴跌下,寒武纪又能否经受得住市场的检验?

AI应用爆发,利好ASIC芯片

“3200亿元,我真的被震撼了!”投资者陈晓(化名)尝到了寒武纪这波上涨热潮的甜头。

他对科技股有明显偏爱,大约一年前,他以188元/股的价格买入寒武纪,持有至今,一路看着它从“小寒”成长为“寒王”。
但面对今年的强劲走势,陈晓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以前从不分红、年年亏损的公司,没有丝毫明显回调的迹象。”
2023年初,寒武纪股价还在54.15元的低点。那时,已经开始有人表示看不懂。但仅仅过了2年,它的区间涨幅已经达到1040.44%。1月17日,寒武纪股价最低下探到592元/股时,陈晓的内心变得有些复杂。“时刻准备要卖掉了,很怕一路跌下去。”
最近,围绕寒武纪的一桩索赔42.87亿元的劳动争议诉讼案,也侧面印证了寒武纪价值的突飞猛进。
1月22日,寒武纪前CTO梁军在朋友圈发声,称他作为被告被起诉,要求其分别以2.51万元、2.76万元转让所持有的寒武纪约1152万股股票。同时,梁军于2024年10月14日发起劳动诉讼,要求寒武纪赔偿以2024年10月10日股价高点372元计算的、42.87亿元股权激励损失。
2000~2017年,梁军曾在华为工作了近20年。2017年,梁军离开华为加入寒武纪,担任副总经理兼CTO,负责AI芯片的总体技术和产品研发。
在此期间,寒武纪推出了首款7nm AI芯片思元290。2023年2月,梁军与寒武纪解除劳动合同。寒武纪曾回应梁军离职原因,表示双方分歧主要集中于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梁军的诉讼请求,寒武纪方面表示,梁军自2022年离职后一直未配合办理股权转让手续。而梁军则认为,其股权激励应被视为劳动报酬,据此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但明眼人可以看出,双方的争议关键也在于寒武纪股价飙升后,爆发出的巨大利益分歧。
那么,支撑寒武纪高昂市值的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对于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高预期。
目前,寒武纪主推的ASIC芯片是“思元”系列,如思元290训练芯片、思元37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等。
按照功能,AI芯片主要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其中,训练芯片指英伟达等生产的算力GPU芯片,而寒武纪的ASIC芯片,虽然算力远不及GPU,但更适用于推理。
特别是进入2024年后,AI应用进入爆发期后,ASIC推理芯片的机会更多显露。随着AI模型主体部分大多已训练完成,更多需要对数据进行预测、分类,推理芯片低延时、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也开始被放大。
特别是在耗能较低、空间较小的智能终端应用上,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摄像头、智能家居、无人机、无人驾驶等领域,ASIC芯片比GPU芯片更便宜,也更实用。在资本市场的热炒产业,如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上,ASIC芯片也是资本追捧的方向。
从芯片基础需求爆发来看,寒武纪确实具备想象空间。中信证券发布研报指出,预计2026年,国内AI芯片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其中属于国产芯片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除却市场机遇,寒武纪芯片也呈现出订单、量产预期双高的情况。
根据寒武纪最新财报,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存货为10.15亿元,相较上半年暴增了331.18%;预付款项高达8.54亿元,较上半年末增长54%,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两项重要的财务增长指标,被视为寒武纪芯片即将进入供应放量的利好迹象。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钱坤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寒武纪已经解决了产能问题,准备批量出货。
一旦寒武纪全面爆发,市值可参考海外对标公司——ASIC芯片龙头博通,其在2024财年的AI收入达到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20%,市值已经突破万亿美元,这也为不少投资者打开了期待。

机构抱团,带飞市值

不久前,花旗将寒武纪的目标股价甚至上调到了1500元,主要理由是寒武纪的ASIC芯片将随着端侧AI需求,爆发式增长。摩根士丹利则发表研报称,凭借针对性优化和成本优势,ASIC有望逐步从英伟达GPU手中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不过,一位深入关注科创企业的投资人士对《财经天下》表示,虽说ASIC行业发展空间很大,但寒武纪能吃到多大的红利还不好说。
“一旦市场起来,竞争公司会冒出很多。届时如果寒武纪不能快速拿下市场,就会面临价格战,盈利空间被压缩,代工能力也会跟不上。”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市场对于寒武纪价值的分歧已经持续了数年,这也让寒武纪的股价屡屡呈现出震荡“过山车”的走势。2024年年初,寒武纪股价还在136元/股,进入2月,曾降至95.85元/股的低位,此后又一路震荡走高。
特别是最近几年,寒武纪在营收平淡的背景下,研发投入居高不下。2019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寒武纪累计投入研发费用高达57.5亿元。其中,单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纪营业收入仅为1.85亿元的情况下,研发费用却达6.59亿元,占到了营收的355.65%。
虽然研发向来是衡量科技硬核企业实力和潜力的关键,但这些数字也让投资人的心情上下波动。
为此,不少股民对寒武纪忧心忡忡。Wind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寒武纪的散户数量为33184户,到2024年第三季度末,降低到了26469户。
那么,从2022年底的46.59元/股,一路涨至2025年开年的777.77元/股,究竟谁是寒武纪暴涨的幕后推手?
某种程度上,是机构抱团撑起了寒武纪的基本面。
Wind数据显示,目前寒武纪的前十大股东多以机构为主。2024年年中,寒武纪被739家机构,合计持股2.094亿股,其中,基金持股达到734家,持股数为9778万股。
到2024年9月末,寒武纪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50、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华泰柏瑞沪深300等基金,有近20%的股份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
更有明星基金经理将寒武纪买成了第一大重仓股。例如,持有寒武纪最多的权益基金——银河创新成长A,在2024年第一季度,该基金明星经理郑巍山买入了寒武纪490万股。期间,郑巍山虽然边涨边卖,截至2024年第三季报,银河创新成长A仍持有寒武纪435万股。
过去两年,随着寒武纪被接连纳入科创50、沪深300、上证50、中证A500等多个重要指数,也让大量挂钩了对应指数的基金产品被动加仓,进一步助推了“寒王”的上涨。
特别是在2024年11月29日,寒武纪被纳入“上证50”指数后,国信证券研究计算,寒武纪预计净调入资金规模为35.67亿元。
这些资金的源源流入,让寒武纪步入了市值巅峰。在科创板上,目前寒武纪市值位列第三名,仅次于中芯国际和海光信息。截至1月22日收盘,寒武纪市值为2676.4亿元。

80后天才兄弟站上风口

寒武纪股价暴涨,最大的赢家自然当属公司实控人陈天石。若以寒武纪1月22日收盘价641.12元/股计算,目前陈天石直接持有1.19亿股,对应市值约为763亿元。

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陈天石以320亿元的身价排行第140位,成为南昌首富。
细究起来,寒武纪能在AI芯片研发上大放异彩,实际上是“陈氏兄弟”二人——陈天石和陈云霁共同努力的结果。
陈氏兄弟都是实打实的“天才少年”出身。1983年,陈云霁出生于江西南昌,他14岁便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岁顺利进入中科院自主研发的“龙芯”团队,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员。24岁时,陈云霁博士毕业,并在29岁晋升为研究员。
更令人称奇的是,陈云霁的道路又被比他小两岁的弟弟陈天石,几乎原样复制了一遍。
16岁时,陈天石同样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他一路跳级,在年仅25岁时拿到了中科大计算机学院的博士学位。后来,陈天石同样顺利进入了哥哥所在的“龙芯”项目。兄弟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展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
彼时,中国的芯片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被认为落后国外几十年,但这对天才学霸兄弟却对AI芯片格外痴迷,决心死磕到底。
2010年前后,陈氏兄弟在中科院计算所内的报告中做了AI芯片的设想,并得到了所内高层的肯定。
2016年3月,在中科院、元禾原点等机构投资下,陈云霁、陈天石开启了创业之旅,寒武纪宣告成立,寓意“希望人工智能也能像寒武纪的生物一样大爆发”。
寒武纪CEO陈天石(左)
公司成立后,陈氏兄弟二人也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陈云霁在中科院计算所继续担任研究员,提供技术支持,但目前在寒武纪没有任职,弟弟陈天石则全心全意当起了公司CEO。
此后几年,寒武纪的发展相当迅猛。2016年,寒武纪发布了世界首款终端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IP——寒武纪1A。后来,这款芯片被华为海思相中,集成进了麒麟970芯片的手机Mate10,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第一个独角兽公司。
与华为的结盟,让寒武纪一下子名声大噪,身价也上涨了许多倍。2017年,寒武纪获得了联想、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多家机构融资,A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成了资本市场的新星。
势如破竹的增长势头,给了陈天石不小的信心。2017年,陈天石对外喊话道:“公司将在三年内占领中国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30%,并在全球10亿台设备上植入寒武纪的芯片。”
不过,到了2018年10月,华为转而高调布局AI芯片,决定从麒麟980开始使用自研NPU,消息公布后,寒武纪估值一度大跌超过50亿美元。但和华为的合作终止,没有打乱寒武纪在芯片市场的发力节奏,反而展现出了更生猛的研发态势。
2018年以来,寒武纪开始加强自研芯片,陆续推出思元100、思元270、思元220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实现了云端、边缘端、终端产品的完整布局。
此后,寒武纪的AI芯片陆续渗透到了手机、智能眼镜、手环等多类终端产品,并先后与百度、科大讯飞、阿里、联想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寒武纪处理器应用在了云端和边缘端场景。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2022年,寒武纪又再次定增,总募集资金净额为16.49亿元。
不过,陈氏兄弟可能也不会想到,随着2023年以来AI浪潮的奔涌,寒武纪会站上超过3000亿元的市值风口。
而接下来,寒武纪要如何用技术实力、更丰富的产品来匹配市场的期待,对于兄弟二人将是更为重大的考验。
END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财经天下杂志公众号

财经天下WEEKLY
《财经天下》周刊官方账号,提供有品质的深度报道,讲述中国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精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