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卖药的好大夫,还是卖身给蚂蚁了

文摘   2025-01-20 11:54   宁夏  

好大夫创立之初,创始人王航就坚持不卖药。虽然他想做件好事,但现实很骨感,医疗这东西,纯卖医生服务,没有利润。最终困在盈利难题中的好大夫,还是选择了卖身蚂蚁集团。

作者 | 陈大壮
编辑 | 朗明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2025年新年伊始,一则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的新闻,让沉寂许久的互联网医疗,变得不平静。
好大夫在线成立于2006年,在业内有“互联网在线诊疗鼻祖”之称。与其他医疗公司身上“引流卖药”的标签不同,其创始人王航从创立之初就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卖药、不自建线下医院、不做医疗广告。
说白了,就是放着赚快钱的生意不做,单纯依靠医疗服务付费。也因此,好大夫被赞誉为“医疗界的良心”。
“想象一下,你是⼀位地处三、四线小城的患者,一心想到北京看病。于是在好大夫上提前找好医院和医生,花钱问诊,加了号,第二天便飞往北京直接做手术。一套流程下来,比你跑来北京线下医院现场排队挂号的效率是不是快多了?也省心多了?”资深用户陶艳用亲身经历举例表示。
听闻好大夫以卖身收场的消息,她心中不免唏嘘。但换个思路,她又觉得,这未必不是件好事,“我一度担心它靠理想主义撑不下去,如今有了接盘方,最起码公司的基因被保留下来了。有情怀的好大夫,有了好归宿。”
说这话时,陶艳流露出对好大夫做强做大的期许。但问题是,已经发展了20年有余的互联网医疗,真正“服务于人”的盈利模式始终没有被探索出来,能屹立不倒的,几乎都是卖药商。蚂蚁集团和好大夫的联姻,有望打破行业卖药求生的怪圈吗?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图源/蚂蚁集团
有情怀的好大夫,还是被卖了

早在去年8月,就有相关报道指出,好大夫由于商业化进展不顺利,面临股东撤资、要求赎回的巨大压力,正在寻求收购方。

“百度和京东健康都接触过,王航综合了多方情况,以及双方理念,最终定下蚂蚁集团。”接近好大夫的知情人士李志告诉《财经天下》。关于收购价格,《财经天下》询问蚂蚁集团方面,未获结果。
时隔半年不到,在2025年1月11日的好大夫峰会上,王航首次公开确认,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尘埃落定。双方藏在水面下的动作随即浮出水面,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上线了好大夫在线问诊服务,好大夫运营主体完成工商变更,股东为蚂蚁集团旗下的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此外,好大夫已成为支付宝医疗健康事业部的一个部门。
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围绕在好大夫身上的故事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王航1993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曾在中美史克工作两年,后又与初中同学周鸿祎创办了奇虎。
但即使坐到了奇虎360副总裁的位置,内心的医学梦依然驱动着王航开创属于自己的医疗公司。那时,大众点评网风头正盛,王航就想做一个医疗领域的“大众点评”,公司名称差点取名叫医疗点评网。
说干就干,他和团队每天跑到北京各大医院,抄写医生出诊信息,放到平台数据库,还和线下患者交流,收集对医生的真实评价。
紧接着,创业第二年,王航便说服雷军投了天使轮,由此为开端,挚信资本、崇德投资、腾讯等投资方纷纷跟了上来。好大夫估值最高的时候,有传言称达到100亿元。
然而,接下来的故事,却没有按照资本介入——规模扩大——盈利赚钱——资本套现的剧本走。
王航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对外接受采访时,都强调“医药分家”的理念。他认为,“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如果从药品上赚钱,最终一定会演变成‘推动医生多开药’。”不碰线下医院的原因也是类似,“完全没有自己的医院,平台才能真正站在患者角度,帮他们对接合适的医生和合适的医院”。
王航要解决的问题是,“帮患者找到真正的好大夫”。据悉,在好大夫,所有公司内部的绩效评定、奖金发放等,都是看大家有没有扎扎实实帮患者处理问题、服务好医生的需求,而不是看订单数量和盈利金额。
创业邦一则2018年的报道显示,好大夫平台90%以上的业务是咨询业务,其中包含收费的电话咨询服务,费用从几十到几百不等。王航也明确告知,好大夫的商业模式是医生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平台从中抽成。
一位曾在好大夫就职的员工,在知乎上的分享内容,进一步佐证了好大夫的执拗。
该员工称,很多健康类网站都是满屏牛皮癣广告,且很多成立比好大夫晚的平台都靠⼴告业务盈利了。但当有人询问好大夫,在首页打广告的费用是多少时,好大夫的回答是“没有这个业务”。好⼤夫对收录的医院和医生,也有严格的准⼊机制,高的时候,每天被拒绝认证的医生占到⼀半以上。
初衷虽好,但资本是要看成绩的。同样有大厂资金加持的后来者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分别于2014年和2020年上市,好大夫却迟迟不见上市动静。“腾讯退出了,雷军也退出了。虽没有曝出具体退出时间,但足以说明好大夫的投资方耐心逐渐被耗尽。”业内人士表示。
2022年冬天,好大夫被曝裁员和转型。半年后,王航发出公开信,表示调整方案未达到预期,部分股东强烈敦促公司迅速改善收益。为此,公司将继续寻找相对较快的扩大规模、增加收入的方式。期间,部分管理层对调整策略并不认同,选择了离开。“公司2016年巅峰时期有1000多人,到去年3月员工告诉我只剩60人左右。”李志透露。
也是从那时候起,好大夫开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转折。许多用户发现,好大夫连看医生评价都要收钱了,问诊流程上还安排了一个专门整理病历的医生,收费6元。好大夫还花钱找来擅长洗脑营销的品牌咨询公司华与华,设计出蓝白配色的大幅海报,投放到北京、上海的机场、地铁、写字楼,甚至电梯中。
不过这些举措效果都不大,用圈内人的话说,相比消费互联网业务,医疗属于低频需求,通过触达C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知名度,而非切实的收益和成交。
最终,经历了一系列摇摆动荡后,好大夫卖身蚂蚁集团。天眼查上,蚂蚁集团100%控股,王航虽有董事长之名,但实则已无股份,“他未来还能不能守住‘不卖药’的底线,都不好说。”有业内人士担忧道。

在线医疗陷入“卖药”困境

如果说2006年成立的好大夫,与2000年上线的丁香园等网站,代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兴起,那么,2010年起,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各路身怀绝技的明星企业跑了出来,有每天解答36万个健康问题的春雨医生,有开创了首家“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微医网,有28分钟送药到家的叮当快药。

一时间,“用互联网颠覆医院”成了红极一时的口号,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尝试以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互联网医疗。来自医学界的数据称,单是2014年,就有7亿美元投向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很多行业一样,狂热过后,由于商业模式始终难以落地,资本的投资热度逐步趋于理性,大厂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以和好大夫同处医疗问诊赛道的项目来看,《财经天下》不完全统计发现,百度于2015年成立移动医疗事业部,打造“百度医生”,2017年便关停并清空数据;腾讯的腾爱医生于2016年问世,3年时间后亦以关闭服务告终;字节的小荷健康App于2020年上线,但到2023年年初,多家媒体曝出,小荷健康团队面临调整,业务将并入抖音。
淘汰完存活下来的少数选手,除了好大夫(侧重在线问诊)、微医(侧重挂号业务)、春雨(侧重健康档案)、丁香医生(侧重医疗科普),剩下的就是卖药公司了。
近几年,阿里健康医药自营和医药电商平台业务营收占比均在95%以上,京东健康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的收入占比也都高于85%。
同为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的另外一家平安好医生是个特例。公司早期也是卖药为主,后来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逐渐超过50%,但这些收入来源主要靠自家平安集团。保单用户在购买集团旗下保险公司产品后,保单上会有医疗服务这项增值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互联网医疗发展20多年了,想靠卖服务赚钱的商业模式还是走不通?
医生王伟有着多年使用互联网App的在线接诊经历。在他看来,要让好医生在线上给到好服务,基本就是一个悖论。“越忙越专业的医生越没时间看App,而这些App对医生的一个重要考核项就是响应时间。当医生线下就诊太忙,回复晚了或回复慢了,甚至回复简单一点,就被给差评。”
而在患者实际体验上,线上就诊能解决的问题也十分有限,“临床医生这个词,强调的就是要临床才能看病,中医也讲究望闻问切,所以,别指望远程问诊。”一位不看好在线问诊的患者称。
曾对移动医疗感兴趣的一位投资人对《财经天下》表示,他早期考察过几个项目,但发现估值很高,不值那个价。后来他也分析了原因,医疗服务是离不开线下实体医院的,线上只能起到辅助或前期引导作用。
有人把互联网医疗平台比喻成像滴滴这类“只赚平台费”的中间商,但好医生和好医院永远是供小于求的稀缺资源,永远不缺患者。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医疗平台不具话语权,想坐收平台费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
了解了上述困境后,好大夫放下执念,卖身蚂蚁集团的举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李志称,好大夫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于问诊费,还有一部分开处方药的平台费。“王航坚持的医药分家是它最大的瓶颈,他固然是想做件好事,但现实很骨感,医疗这东西,纯卖医生服务,没有利润。”

好大夫的未来会更好吗?

尽管走到如今的地步,好大夫的未来仍然被很多人看好。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好大夫在线最值钱的是它的医生资源和用户数据。医生资源自不必说,目前好大夫在线平台实名注册医生达28万名,这都是王航带着手下人一家家跑出来的。在医疗信息不透明的当下,这些资源极其珍贵。
同时,好大夫累计服务患者超1亿次,“这些积累下来的大量真实就诊记录、病例信息及医生反馈等宝贵数据,对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郭涛所指的人工智能模型,是蚂蚁集团牵手好大夫之后,双方合作的重点方向,即用“AI+医疗”实现创新。蚂蚁集团方面表示,支付宝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也已经有10年,此次合作是双向奔赴,让28万好大夫医生能更好地服务支付宝医疗8亿用户,也将以AI能力支持28万医生工作。
盯上AI+医疗的不止蚂蚁集团一家。国内已发布医疗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超30个,医疗健康AI大模型的服务对象从制药企业至医生、患者等,到覆盖诊疗、医疗科研、健康管理等多个场景。
参与者众多,关于AI+医疗的必要性,以及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招商证券在一份相关报告中做过详细解读。
报告称,普通人视角下,AI在问诊咨询、辅助就诊及健康管理三大领域,存在大量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要不要去医院?去什么级别的医院?怎么提高就医效率、质量和体验感?就诊结束后如何康复?
AI不知疲倦、不懂偷懒的特性体现出来了。
问诊咨询方面,AI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患者基本信息、过往病历、当前问诊数据等相关资料自动生成一份患者档案,极大压缩医生与患者交流基本信息的时间。
辅助门诊方面,AI能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或医疗诉求,通过算法模型预测患者的病情,安排患者去对应科室做检查。数据显示,通过AI辅助门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患者平均等待时间从约2小时减少到0.38小时。
健康管理方面,市面上最常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能起到监测睡眠等作用。更复杂的比如操控机器等,能代替人体肌肉,辅助病人完成日常的生活需求。等到科技再发展下去,有了AI医生或护士,也能在诊后护理和日常健康管理上为患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帮助。
基于这些设想,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猜测,蚂蚁集团入主后,好大夫的商业模式有望改善,除了现有的线上诊疗和咨询服务,可能会拓展更多增值服务,如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指导等。也有可能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针对线上医疗的保险产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3.2%。也就是说,每100个人,就有33个人在线上渠道解决过就医问题。
郭涛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公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技术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可能,政策层面也在不断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医疗能够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特别是为偏远地区群体提供更多便捷的医疗服务。因此,虽然短期内面临挑战,但从长期来看,互联网医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社会价值。”
这些都说明,或许属于互联网医疗的二次爆发时刻,还没到来。
(文中陶艳、李志、王伟为化名)
END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财经天下杂志公众号

财经天下WEEKLY
《财经天下》周刊官方账号,提供有品质的深度报道,讲述中国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精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