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注精详 落于实处——《任昉集笺注》是六朝诗文笺注可资借鉴的本子

文化   2024-11-12 19:07   北京  
来源 |《北京日报》2024年11月08日 第14版

任昉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人集团“竟陵八友”之一,与一代辞宗沈约合称“沈诗任笔”,是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任昉诗文用典繁复,出入经史子集四部,甚至多用僻典,学界尚无一本收集全面、编年完整、校勘详明、笺注有据的《任昉集》,李兆禄的《任昉集笺注》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底本、校本是保证古籍整理质量的基础。本书作者从众多的任昉诗文本子中好中选优,精选底本、校本,为校勘、笺注任昉诗文打下了良好的文献基础。本书还附录自南朝梁至清代吟咏任昉的诗词,通览历代评价,可以全方位了解任昉及其诗文,也可以一窥时代思想的变化。

南朝齐梁时期,兴起崇尚学问之风,这种风尚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注重隶事用典,骈文如此,诗歌创作也存在钟嵘所说“贵于用事”一派。任昉则是这种风气的代表作家。任昉诗文,尤其是骈文,今人读来已有一定困难。因此,查阅资料,弄清任昉诗文所用典故是读懂的首要步骤,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所在,体现出笺注精详、落于实处的特色。

近些年来,随着古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网络的普及,检索和摘录文献愈加方便,但任昉诗文用典繁复,甚至用偏典、僻典,这是网络资源和一般工具书所不能解决的。如《答陆倕〈感知己赋〉》中“折高、戴于《后台》,异邹、颜乎董幄”,依据网络数字化资源和工具书根本无法知晓所用何典,作者考索出是用擅长礼学的西汉经学家高堂生、戴德与戴圣之典,《后台》是西汉后仓说《礼》的著述《后氏曲台记》,这样此句突出陆倕擅长礼学;又考索出邹、颜、董分别是西汉擅长春秋学的经学家邹氏、颜安乐与董仲舒,突出陆倕长于春秋学,而“董幄”又赞扬了陆倕像董仲舒那样勤奋,可谓一典多义。

有些典故虽然容易查明出处,但语句文意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注释者简明扼要地串讲大意。本书于此颇为用心,如《答陆倕〈感知己赋〉》中“尔得海上之名”,容易使人联想到“海上有逐臭之夫”这个典故,但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在点明此典出处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指出:“‘尔得’句谓,任昉求人财货,散之他人,受人讥评;而陆倕不顾流俗之见,乐与任昉交往,被世人目为海上逐臭之夫。本赋前面赞陆倕‘此幽兰之信芳’,正与任昉之‘臭’相对。”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齐梁禅代之际,许多诏令出自任昉之手,要读懂这些高文典册,除弄清其中的典故外,还要明白当时的历史事件、名物典制等。如《为梁武帝掩骼埋胔令》开头“近朱雀之捷”中的“朱雀”指哪里,如果弄不明白,就不知道这是哪次战役。作者查询《建康实录》,弄清朱雀是朱雀桥的简称。再如《为齐宣德皇后令》开头一句“西诏至”,“西诏”是谁的诏令?难以从网络数字化资源中检索到,作者从《资治通鉴》中“宣德太后令曰:‘西诏至……’”的胡三省注中找到了正确解释:“齐和帝虽已至姑孰,其地犹在建康之西,故曰‘西诏’。”再如《答刘孝绰》诗“阅水既成澜,藏舟遂移壑”,作者在指明二句所用典故、解释词语后,阐明二句含义说:“‘阅水’二句,意谓刘孝绰学习勤奋,其学识犹如汇聚众水而成川,其未来成就也会不断变化,不止于现在的水平。”

《文选》六臣注一直被奉为权威,但作者并不盲从,而是根据详实的文献资料指出六臣注之误,除上提到的题解部分之外,笺注部分还有一些。

当然,《任昉集笺注》还存在一些瑕疵。任昉诗文中的一些人物的生平、名物的涵义已难考证,如《奏弹刘整》中的潘僧尚、《奏弹萧颖达》中的邓僧琰等;有些典故难以考索出自何书,用的何人何事之典。对这些人物及名物、典故,作者老老实实地注明“未详”,留下了遗憾,有待方家解决。

总之,本书是第一部辑录全面、编年校勘准确、笺注完备明畅的《任昉集》,堪称六朝诗文笺注的典范,为深化任昉及其作品研究,乃至南朝文史、古代文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本子。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点赞本文! 

人民出版社
关注人民出版社官方微信,即时收取新书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