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动能视角推进新质生产力学理化

文化   2024-11-08 18:54   北京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1日 第A08版
作者刘守英,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典范,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球经济新趋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新机遇,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命题,指引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掀起学术界研究新质生产力的高潮。研究论文、著作竞相涌现,从不同角度对新质生产力展开了研究。

↑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任保平教授合著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堪称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力作。该书在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的表现。该著作旗帜鲜明地提出对生产力本身有质和量的区分,与投入要素的质和量相关,而新质生产力突出反映要素质的提升。针对将新质生产力泛化的倾向,该书明确指出产生质变的新质生产力是由量变累积而成的,但只是产生量变的科技创新还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只有最终产生质变的科技创新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辨明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重要理论价值。

该书提出应当从两个方面把握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质态。一是从新动能角度把握新质生产力,具体表现在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产业,以及促使这三个方面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领域。新科技产生科技生产力,新能源推动绿色生产力,新产业催生产业生产力,数字经济驱动数字生产力。二是从生产力要素角度把握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方面质态依次跃升的基础上,对三者进行优化组合将产生新质全要素生产率。这一观点对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视角研究新质生产力是该书的最大特点。该书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主要表现为新质生产力要素对传统要素的革新和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将新型生产要素融入渗透到生产活动中,并重塑传统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对实现模式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浪潮中,以颠覆性创新为核心的新技术、以转换升级为特征的新要素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具体而言,该书在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方面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新观点。

第一,以颠覆性创新为核心的新技术。该书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创新“数量”驱动,更依靠创新“质量”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创新不是一般的技术创新,而是颠覆性技术创新。颠覆性技术改变产业的竞争格局,为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基础技术力量,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的新需求,不断创造新需求、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消费升级和市场变革。

第二,以转换升级为特征的新要素。该书认为新质生产力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起了关键作用。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作为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要素,能够以非竞争性、强渗透性与规模经济性等典型特征与传统生产要素深度融合,进而对生产方式产生重塑作用。释放数据要素生产力,并依托其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环节的高效流通状态,在拓展传统生产要素增值空间的同时形成普惠式增长红利,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释放了新要素动能。

第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该书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前沿产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核心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因重大技术突破或重大需求而发展形成,知识技术密集度高、产业链条长;未来产业以未来技术为支撑,满足未来需求,着眼于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二者能够充分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性。先发布局的经济体可以获取巨大的“创新租金”,发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在准确地理解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学理化上作出了贡献,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与政策的研究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总之,该书对完整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点赞本文! 

人民出版社
关注人民出版社官方微信,即时收取新书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