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董明国:疏肝醒脾,清化湿热法治疗泄泻案

健康   健康   2024-10-30 15:01   广东  



▲董明国,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首届中医优秀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的脾胃病及肝胆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李某,男,时年47岁,于2020年03月19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慢性泄泻10余年,腹痛即大便,黏稠便,排便不畅,有后重感,便后则舒。经肠镜和多次大便检查未见病变,排除痢疾等病,多方治疗,收效甚微。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泄泻,腹痛即大便,黏稠便,排便不畅,有后重感,便后则舒
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麦氏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5次/分。舌质边尖红,舌苔黄白微腻,脉弦细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平素喜喝酒,无吸烟等不良嗜好,否认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泄泻(肝脾不和)。
治法:疏肝醒脾,清化湿热
处方:予柴胡10克,防风10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白术20克,红藤20克,木香5克,槟榔5克,甘草10克,木香5克(后下)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复诊多次,均遵原治法,随症加减,治疗月余,泄泻告愈。


【按语】

众所周知,凡是暴饮暴食、嗜酒及厚味等易导致脾胃消化病。而因情志异常产生消化道疾病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其发病有增无减。由于当今都市生活肉食偏多,杂粮偏少,饮酒成风,蔬菜农药超标,饮食污染等比比皆是;加上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相互攀比等致情志异常极为多见;内外因交加,每可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酿成脾的清气不升,胃浊失降。肝强脾弱,肝木克犯脾土,可见腹痛则大便、大便不畅等升降紊乱、湿热之邪滞留之表现。治疗上必须抑肝扶脾和清化肠道滞留的湿热双管齐下,方能逆转其病理变化。故用痛泻要方抑肝扶脾,用香连丸合木香槟榔丸加减,清热化浊导滞。致病的肝贼和湿热浊邪得到清除,使脾胃功能可如常运筹,则病可康复

本病例的病位在大肠,不能一叶障目,只看肠而忽视其它脏腑的影响。必须从整体观出发,运用脏腑辨证思维,审究病机,辨明病因症结,才有可能消除病因,逆转病理,拨乱反正,这体现了中医辨证的丰富内涵。否则,不是捕风捉影,就是遇见诊断难题,草率地乱下或风、或湿、或虚、或实等诊断,敷衍应付,要想治愈疾病,只能是望洋兴叹。凡是病久则有瘀,瘀阻病灶络脉必造成微循环障碍,治疗药物和必需的营养均难到病位,致疾病迁延难愈。而红藤是肠道祛瘀通络的主要药物,用之常奏佳效。故在治疗本病例时,从始至终都在用红藤,以祛瘀且不伤正。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临床上应注意与痢疾、霍乱相鉴别。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病位在脾胃肠。辨证要点以辨寒热虚实、泻下物和缓急为主。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

(本案编写:董明国名医工作室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医学指导:董明国 主任医师


推荐阅读




广东中医药
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