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对越轮战期间的1月2日至11日,我67军199师第595团侦察排对425号阵地实施了一次抵近侦察。
425号阵地位于盘龙江西岸,西北与我475号阵地对峙,南侧是我429号阵地,西南是我431号阵地,东南侧为越军424号阵地。425号阵地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40米,东北部为土质,西南部为石质。因敌我双方频繁炮击,整个阵地已无植被。(见下图1)
(图1:425号阵地区域简图)
越军866团3营9连于1985年11月下旬接替982团4连,该敌换防后,在防我进攻的同时,不断对我475、431号等阵地进行偷袭、袭扰。
团根据上级旱季作战方案,为稳定那拉地区防御,决心组织兵力,以偷袭与强袭战法相结合,全歼该阵地越军,拔掉这颗钉子,尔后视情稳妥撤离。
为查明攻击道路和该阵地敌情,团令侦察排在475阵地左、右两侧至425号阵地各开辟一条通路,查明出击425号阵地的道路、冲击出发阵地的位置及敌前沿情况,并于1月15日前完成侦察任务。
时间来到1月2日,副班长杨其军及侦察兵2名、工兵1名组成道路侦察组。6班长带4名侦察兵组成掩护组,在475号阵地南侧(右翼)石林中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掩护、并随时接应侦察组行动。侦察排长聂仁斌带领5名侦察兵,分别在431号阵地1、2号哨位、475号阵地3号哨位担任观察。侦察参谋陈亚、工兵排长孙爱萍组成侦察指挥组,配置在475号阵地西南侧1号屯兵洞。
凌晨2时30分,掩护组占领阵地,侦察组从475号阵地1号屯兵洞向前接近。3时40分,侦察组在乱石丛中向东南摸进约30米,进入与425号阵地相接约40米宽的开阔地。此时,敌向431号阵地前沿发射2发炮弹。经判断,是敌人打的冷炮,并没有发现我行动企图,决定利用炮火爆炸声作掩护,继续向敌阵地接近。4时20分,侦察组抵达425号阵地西北侧山脚,并对周围10米内进行了搜索侦察,发现第一层石林有一个小石洞,可屯兵5至7人。4时50分,侦察组根据团命令,按原路线返回475号阵地1号屯兵洞。
为进一步查明425号阵地黄土包及西北石质部的敌情、地形。代理排长孙开成带2名侦察兵、1名工兵,于1月9日凌晨3时,从475号阵地3号屯兵洞出发,沿475号阵地北侧(左翼)进入江边公路。途中,敌江东432高地的高射机枪向我475号阵地方向连续打了十几个长点射,侦察组巧妙地利用地形隐蔽。4时50分,进至离主峰约20米处,侦察组利用星光进行观察、潜听,发现主峰有越军的说话声,判断是敌主峰哨位。
5时20分,副班长杨其军又向前摸到黄土包下方10米处,开始对西北石质部侦察,在上一次侦察的基础上,扩大了搜索范围,新发现一个防炮性能较好的大石洞,能屯兵20余人。6时05分,代理排长孙开成收拢人员,进入第一层石林石洞内,将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转入昼间潜伏。19时15分,侦察组发现有1名敌人从主峰进到第二层石林顶端,查明了敌夜间警戒哨位的位置。22时,介于完成任务,侦察组按原路线撤回。
1月11日,根据团首长指示,侦察兵带领出击分队的突击队长、组长熟悉路线,进一步抵近侦察。12日1时50分至3时50分,副班长杨其军分3批将步兵第4连带至出击位置,完成了侦察任务。
该行动看似平平,不像其他侦察行动那样与敌干的大开大合,最后取得成功。实际上这次行动才是我们该学习的典范,因为侦察本身就是深入敌后获取敌重要军事情报为主,通常不具备攻击性任务。而本次行动就成功做到了如上这点,即完美完成了侦察任务没有与敌发生冲突,又成功地全身而退没有惊动敌人。所以说这次侦察行动才是成功的应当学习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