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树上的樱花”——中国军队改装自行火炮小史(修订篇)

百科   军事   2025-02-02 12:53   江苏  


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政府从对方手中接收了大量技术兵器。根据“国史馆”提供的档案原件显示,截至1946年2月初,总计收缴日寇战车305辆、装甲车151辆,各类型卡车总计14964辆,一定程度上弥补其在抗战期间的损失,重新武装各支部队。

据悉,国民政府将原先接收自日寇战车第3师团下属的战车第13、17联队的一系列坦克及装甲车辆,编入位于北平丰台的战车第3团序列中。该团也是唯一全数装备日械车辆的部队。而本文的“主角”——那辆造型怪异的“改装自行火炮”,便是出自该部队。

人员结构上,该团以驻印军战车第2营、第6营和战车第2团第8连人员为核心,分别整编为该团战车第1营(营长梁燕,驻地辽宁抚顺)、战车第2营(营长王绶辉,驻地北平丰台)、独立战车第2连(连长樊忠耀)、特务连(连长侯长明)、辎重连(连长常文华)、通信排及修造工厂(主任李正平)。

战3团战车营最初编制包括:营部、本部连,战车第1连、第2连及第3连。本部连配备“九四”式轻装甲车八辆;战车第1连配备“九五”式轻战车十七辆;战车第2连配备十辆“九四”式轻装甲车及五辆“九七”式中战改;战车第3连配备十六辆“九七”式中战车改以及一辆“九七式”中战车(连长座车

如果单从编制上看,并没有发现这个“改装自行火炮”的序列。那造型怪异的它又是怎么来的?

■战车第3团2营5连的准尉特务长张玺(站立者)与其乘员在座车上的合影。该车是一辆配有47毫米火炮的九七式中战车改型


■九七式中型坦克线图。装备一门57毫米坦克炮。二战期间,该车及其后继改型始终是日寇装甲部队的核心车辆。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该车无论是火力、装甲还是机动性,都远不如同时期盟军车辆,


遗憾的是,现存有关“改装自行火炮”留存下来的资料十分稀少,因此对于这款支援型载具的名称至今也没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该车在中文文献里被划分为“自行火炮”。但该名称究竟是官方名称还是仅仅用于区别载具的使用类别,至今无从知晓。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该车是以九七式中型坦克底盘为基础,配以一门九四式75毫米山炮改造而成。由于该车采用的大部分武备为日本造,因此有研究者提出,该车是由驻扎东北的关东军部队开发而成,但并没有实际材料佐证。不过,日军确实在二战中研究、制造过一批以九七式中型坦克为底盘的自行火炮(诸如九七式120毫米自行火炮)。


与之相对的,在《联勤学术研究季刊》(成书于1948年10月)的技术杂志中,有一篇名为《自走炮——兵工署摄》的文章,其内容除了介绍国军利用剩余的M10“狼獾”坦克歼击车底盘与日式火炮自行组装、改造的自行火炮外,还刊登了数张关于“改装自行火炮”的照片。简要介绍该车的一些技术性能与优势的同时,还声称该车装备有两挺国产的“捷克式机枪”(即7.92毫米的ZB-26).除上述材料外,日本战车文献《J-Tank》第15期也曾刊有《乌梅树上的樱花——国军自行火炮的短暂独立研发史》一文,加以证明。


“改装自行火炮”的车体——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于1936年开始研发,其目的是取代老旧的八九式中型坦克。最初,该车为有效支援步兵作战,装配有一门九七式57毫米短身管坦克炮。


诺门坎战役后,受苏军“铁甲狂潮”刺激的日本军方开始设计新式坦克炮用于增强反坦克能力,这便是九七改。与前者相比,采用新炮台造型的九七改不仅能更有效地反制“斯图亚特”、T-26、BT-5/7这些盟、苏坦克,造型低矮的它更适合在雨林中设伏,给自大的英、美坦克手来个下马威。


(作者注:这里的“奇哈”只是中文音译名。Chi (チ) 来自‘中战车'(チュウセンシャ,Chū-sensha),意为中型坦克。而Ha则是日本旧式字母‘伊吕波'(iroha)中的第3个字母,即3型。


截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有超过1200辆九七式、九七改坦克进入日军中服役,范围遍及全亚。


■日文杂志《J-Tank》第15期的封面,就是这些怪异造型的自行火炮

《J-Tank》第15期目录及有关“改装自行火炮”的部分介绍


■同缴获的九七式120毫米火炮车合影的美军士兵,摄于1945年10月日本佐世保(Sasebo)市。该车原先搭配的一式47毫米速射炮,被替换成海军用短管120毫米反潜艇火炮,可发射两种类型的榴弹:一种弹药的引信位于弹底,弹头部分设计为柔软的平顶结构。这种炮弹赋予了火炮对抗潜艇的能力,发射后会像深水炸弹一样下潜并爆炸,而另一种的引信位于弹头,可设定为延时引爆或撞击引爆。在对抗成群的敌方步兵、防御工事及轻型装甲车辆时,120毫米火炮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军队利用M10“狼獾”车体,配以日式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改进的“M10自行火炮”实物(上)与彩绘(下)。该车炮塔改为封闭样式,同时在侧面加装一挺M1919A4机枪用于自卫。至于为何没有采用原先的M7型76毫米火炮,这批“狼獾”底盘本就是被美军弃之不用的“报废军品”,火炮也是被前者拆除的


■“改装自行火炮”实物照。可见该车同样采用全封闭式战斗室,隐约可见战斗室后部用于自卫的“捷克式”机枪。据称此照摄于北平丰台战3团驻地,车下还摆放有部分弹药


■《联勤学术研究季刊》实物


据《联勤学术研究季刊》一书中所述,“改装自行火炮”是研究欧美在二战时期的自行火炮技术后诞生的。该车的优势如下:


一、可以为前线部队提供直接、间接性的火力支援

二、相比固定式火炮,拥有一定的机动性,能够快速射击、转移。

三、拥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够保障炮组免受轻武器与炮弹弹片的袭扰,减少伤亡。

四、该车所用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射程远,发射高爆弹药(HE)时有效射程为7.5公里,而发射破甲弹(HEAT)时射程为8.5公里,足以重创敌方。


即便如此,该车还是存在一些不可规避的问题。首先,二战中日军装备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确实曾配发过二式破甲弹(日方称之为“夕弹”)。但直到二战结束,该型破甲弹也仅生产44000发,数量本就稀少,且多数配发在本土作为试验弹使用,根本就没有投入过实战的记录。那中国军队的这批破甲弹又是从何而来的?


其次,而根据上述材料,“改装自行火炮”的破甲弹射程居然可达到8.5公里!在这个距离下,且不谈能不能命中目标,弹药能否打到这个距离都是个问题。更何况,二式破甲弹想在1公里外的位置命中固定靶都有些费力,何谈8.5公里?


从现有的照片可见,“改装自行火炮”原先炮塔被人拆除,改成新式封闭战斗室。在战斗室后部装有一挺“捷克式”,车体机枪也被拆下换为“捷克式”。战斗室上部左侧有一个舱门,用于车组进出。同时在左后侧还有一个较小的抛弹、装弹舱。


有趣的是,该车战斗室的形状看上去与二战中德军使用的BP-42装甲列车上的某些炮塔相似,但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

■德军使用的61号BP-42型装甲列车。可见该车挂有运载38t坦克的坦克舱外,还有一门颇像“改装自行火炮”战斗室的榴炮炮塔


■粉刷一新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其背景处还有九五式轻型坦克、九零式75毫米野炮作为背景


■“改装自行火炮”三视图,出自1948年的《联勤学术研究季刊》


■九四式75毫米山炮实物图

■根据标识牌上文字可知,这是一门晋造36年式75毫米山炮,仿自缴获日寇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明显是“山西王”阎锡山的作品

而“改装自行火炮”的主武器——九四式75毫米山炮是日军步兵师团的标配支援火炮。该炮于1934年9月进入生产,随后定型。日军本是计划用该炮全面换装四一式75毫米山炮,可受限于国力未能如愿。据称,九四式75毫米山炮总产量约1500门。


二战期间,九四式75毫米山炮分布于亚洲、太平洋战区。一个标准的驮马制步兵师团下辖的师团直属山炮联队中,便有36门该型火炮。


如前文所述,“改装自行火炮”车体、炮塔后部皆装备7.92毫米“捷克式”车载机枪(20发弹匣,两挺总备弹1000发)。该车依然采用170马力的日式三菱风冷SA12200 V-12柴油机,其车体与悬挂系统相比九七式中型坦克也没有明显变化,整体结构也无区别。


就装甲防护而言,“改装自行火炮”很有可能与九七式中型坦克“如出一辙”。其车体正面为25毫米,侧后部为20毫米,顶部8毫米。尚不清楚该车战斗室的具体防护,应足以保护车组免受轻武器与破片伤害。


目前尚不清楚这款“改装自行火炮”有多少辆,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个位。至于该车到底是在何地被人民军队所缴获,也是众说纷纭。有一张照片曾被披露出来,照片主人声称该照片是1949年解放军解放徐州后所摄,且确有发现“改装自行火炮”的踪迹,但无法得到证实。


如今较为可信的说法,是说该车于北平(今北京)丰台被解放军缴获。根据资料,国军战车3团就驻扎此地,而且全团装备的都是日式坦克。而驻守徐州的国军战车1团则全部配备美式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但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辆“改装自行火炮”是由战3团转交给战1团作为火力支援,随后被解放军缴获的。至于这辆特殊的“奇哈”自行火炮最终的命运究竟如何,尚无定论。很有可能是在某个时间段内被当作“报废”车辆拆解,成了历史上的一缕尘烟。


另外,也没有其他资料表明,“改装自行火炮”曾被特地编组或是组成特殊的“战斗单位”投入战斗,也没有其他的“改装自行火炮”被解放军缴获,就这一点来说,实为遗憾。


■至今争论不休的这张照片。图中红圈处所标识的,就是疑似“改装自行火炮”的车辆


■“改装自行火炮”彩绘。


总结来说,“改装自行火炮”也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大“奇葩”。由于该型装甲车辆的性质十分模糊,使得后人无法对该车设计进行全面设计,更不用说对该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全面了解。可以说,这样的“默默无闻”最终也导致了它沉沦于历史的文献之中,难以让人有所耳闻。




附录:





■一群电子书群已满,如有相关需要,可申请加入二群。

■电子书开团项目、添加入群可找我


战史探索者
以介绍近现代战争中的战史、武器装备、人文历史为主的军事自媒体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