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13吨的“咸鱼车”:二战后留存意大利军队里的“M型坦克”

百科   2025-01-30 21:11   江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遍布意大利半岛的意制中型坦克,即“carri armati M”(直译为M型坦克),被新成立的意大利陆军(Esercito Italiano)和国家警察(Polizia di Stato)单位接收使用。

由于有大量英、美制的装甲车辆可供填补空缺,这些“二战老臣”的存在感大大降低。在新成立的意军中,这些过时的坦克主要用于充当训练和重型警用车辆,也有些被编入一线单位

与冷战时期的装甲战斗车辆(AFVs)相比,这些“二战咸鱼”已经完全过时,1950年代初,M型坦克开始撤出意军序列。尽管最后一辆M型坦克在1954年完全撤出现役,但仍有部分该车作为反坦克训练车一直留在意军后备序列中,直至1960年代。

▲M15/42型坦克


简单来说,M型坦克,是1936年菲亚特和安萨尔多公司向意大利皇家陆军(Regio Esercito)提出的M11/39系列方案后所开发的首款中型坦克。虽然这种车辆在战后没有在意大利大规模使用,但它却是意制中型坦克中最知名的先驱,也是二战期间意大利王国唯一生产的中型坦克。

1938年年中,意军军方下达了首批100辆中型坦克的订单,要求在1939年11月前交付。采用M11/39时,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该撤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目的是在开发出具有旋转炮塔的强大中型坦克之前填补空缺。

安萨尔多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开始在M11/39底盘上开发一款中型坦克。新的M13/40原型车于1939年10月15日准备就绪,经过测试后,最终采纳并订购,总共生产了400多辆。


▲M11/39型坦克

▲M13/40型坦克

▲M14/41型坦克

▲M15/42型坦克

由于M13/40坦克的柴油发动机性能不佳,安萨尔多公司对其进行了改进。这个简单的升级将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从125马力提高到145马力,虽然减轻了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坦克动力不足的问题。除了这种修改和部分外部细节(如换装了更长的挡泥板)外,1941年中期投产的 M14/41坦克与旧款M13/40坦克并无二致。

二战结束前,最后一款下线的M型坦克是M15/42坦克。这是1942年末诞生的版本。据统计,自1939年初至二战结束,意大利共生产了100辆-M11/39、710辆 M13/40,752辆 M14/41和167辆 M15/42坦克


▲表1:意制M型坦克相关性能数据简表


新国家、新气象

在意大利社会共和国(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倒台和纳粹法西斯军队在意大利投降之后,盟军在此建立了战后临时政府。在经历了第一次自由普选之后,原先的意大利王国不复存在,1947年6月2日成立的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取而代之。

随着新共和国的建立,意军也迎来了重整。彼时的意军被分为“意大利陆军”(Esercito Italiano)、“国家警察”(Polizia di Stato)和“国家宪兵”(Arma dei Carabinieri,直译为“卡宾枪骑兵部队”)。这些部队前警察、游击队员、意大利皇家陆军(Regio Esercito)和意大利盟军(Esercito Cobelligerante Italiano)的士兵组成,在二战期间曾与盟军并肩作战。


▲战后于博法洛拉(Boffalora)同缴获的战利品一同合影的意大利游击队员。其中的一辆蓝旗亚3RO卡车的车牌还挂着“德国空军”的字样


上述三个单位主要装备了英、美制造的坦克和装甲车,这些车辆在战后由两国军队交付给新意大利政府。实际上,英、美两国的军管部门经过计算后认为,将所有在意大利战役中使用的军事车辆、装备运回本国成本太高,因此,更愿意将大部分设备充当“剩余物资”遗弃在整个意大利半岛的仓库、废料场中。

这些多余的盟军车辆的命运只有两个:要么报废,要么根据其状况和类型出售给私人。也有部分车辆被转手到其他国家,例如南斯拉夫。


▲新组建的意大利陆军所装备的M5A1轻型坦克

▲1940年代末,意大利卡塞塔省的某次阅兵式上出镜的盟军坦克。领头的是一辆M4A1-76W“谢尔曼”坦克,紧随其后的则是两辆“萤火虫”坦克


▲由都灵军工厂修复后重新交付意大利陆军的L3/35超轻型坦克

▲一辆准备交付意大利陆军的M15/42坦克,摄于都灵的军工厂中


根据《巴黎条约》的条款,意大利军队最多可以拥有185000名士兵、200辆坦克,并且不能拥有远程火炮。

1945年至1950年期间,由存在着亲共产主义势力接管的风险,英、美当局允许意大利在条约限制之外有相当大的操作余地。而国家警察和国家宪兵也并未受到所有组织或装备的限制。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意大利和共产主义南斯拉夫就边界领土(如的里雅斯特市)的主权发生冲突。英、美当局宽容允许意大利政府将其公职单位重新武装成军事组长,配备重型装甲车、自动火炮、迫击炮,甚至是轻型和中型坦克。这些装备大部分交拨给了分散在意大利半岛各地的快速反应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在必要时快速部署,以对抗南斯拉夫的潜在入侵或意大利共产主义革命者。

由于部分原因,意大利警察单位没有装备较新的车辆,如M4“谢尔曼”中型坦克(陆军和国家宪兵倒是部署了许多衍生车系)或T17E1猎鹿犬装甲车,而是改为采用较落伍的AB系列装甲车、货用巡逻车及M型坦克。

▲1948年4月4日,罗马阅兵式上出镜的国家宪兵用T17E1“猎鹿犬”装甲车


“二战老臣”从何而来?

尽管战后欧洲许多国家(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法国)经过整修后,将留在其领土上德国坦克重新投入使用,但意大利受制于停战协定的要求,并没有重新使用德制车辆,而是优先使用盟军及一些意大利自行生产的车辆。

鉴于意制车辆的原材料、备件库存量大,因此,翻新一些意大利制造的车辆并将其投入次要任务显然更容易。经过盟军批准后,战后的意大利临时政府被允许生产小批量的轮式车辆,例如8辆AB43型“铁路”装甲车(Autoblinde AB43 ‘Ferroviarie’)以及一些用于警察部队的AS42型“地下铁路”用卡车(Camionette SPA-Viberti AS42 ‘Metropolitane’)及 AS43型卡车。此外,一家由临时政府创建,名为“ARAR”(全称为Azienda Recupero Alienazione Residuati,即回收与处置公司)参与了重建工作,该公司负责整修和出售从敌方那里缴获或被盟军遗弃在意大利领土上的军事车辆。

不过,ARAR主要是翻新无武装车辆,如卡车、汽车、摩托车、半履带车以及一些改装为农业拖拉机的布伦、罗伊德火炮牵引车。意大利各地的一些军火库和生产厂也参与了整备受损的意制坦克、装甲车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备后,这些车辆被交付给新组建意大利陆军,并配上新的伪装和徽章。维修所需的备件来源广泛,包括在战争期间生产这些坦克的安萨尔多工厂。

▲意大利热那亚近郊的一处装备回收厂上停靠的大量盟国制半履带装甲车辆

意大利陆军中的M型坦克

在二战结束和首批盟军坦克、装甲车交付给意大利军队(Esercito Italiano)的间隔期间,从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陆军中缴获的许多M型坦克、AB系列装甲车被重新投入使用。这些车辆要么在缴获时就完好无损,要么只需快速检修即可重新服役。意制坦克主要交付给训练单位及部署在意大利半岛各地的独立步兵团,还有警察部队的快速反应单位。

意大利陆军在主要城市内配有当时最现代化的车辆,如美制M8灰狗(M8 Greyhound)和T17E1猎鹿犬(Staghound)重型装甲车,以及M24霞飞(M24 Chaffee)轻型坦克和M4谢尔曼(M4 Sherman)中型坦克。至于那些较不先进的国产车主要交付给较小的城市(除了热那亚,那里既有旧式坦克也有盟国货)。此外,位于帕多瓦(Padua)的第1051坦克驾驶团(1051° Reggimento di Carristi Autieri)也接收了数百件军事装备。

▲由都灵军工厂修复后重新交付意大利陆军的L3/35超轻型坦克

▲一辆准备交付意大利陆军的M15/42坦克,摄于都灵的军工厂中


外网资料显示,由尼古拉·皮尼亚托(Nicola Pignato)和菲利波·卡佩拉诺(Filippo Cappellano)撰写的《意大利军队的战斗车辆》一书并未提到具体哪些单位接收了过时的M型坦克。书中只提及有单位装备的M5A1“斯图亚特”(M5A1 Stuart)、不同型号的M4谢尔曼(M4 Sherman)、T17猎鹿犬(Staghound)和M8灰狗(M8 Greyhound)装甲车、L3轻型坦克、M型坦克、AB系列装甲车、指挥坦克、M41 75/18和M42 75/18自行火炮,甚至还有一些1939年生产的47/32自行火炮(Cannoni da 47/32 Modello 1939)。


▲阅兵式上出镜的第78“托斯卡纳之狼”步兵团使用的M15/42坦克。1952年时,该团驻地为佛罗伦萨

战史探索者
以介绍近现代战争中的战史、武器装备、人文历史为主的军事自媒体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