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枪,为什么要磨掉厂家商标?——记一把“三朝元老”蛇牌撸子

百科   2025-02-02 12:53   江苏  

本文仍是收费长文蛇年将至,细说“蛇牌撸子”——德国绍尔M1913手枪以及它的后代的配套免费阅读内容,介绍绍尔蛇牌撸子的周边知识,强烈建议读者们读一读收费长文。今天是初五,开工大吉,蛇牌撸子瞅一瞅,蛇年能买一栋楼。

今天要介绍的还是一把外国枪支爱好者收藏的绍尔M1913,它属于“第三型”,手动保险下多了一个“附加保险”,Zusatzsicherung,但这把枪上有一些特殊的印记值得注意。

这把外国收藏家收藏的绍尔M1913手枪

首先是,这把绍尔M1913在枪底把上有“1920”刻字,而且令人费解的是,两侧握把片上方代表绍尔公司的“S&S”商标被粗暴地划掉了。

枪底把靠近扳机护圈处有“1920”,握把片上的“S&S”商标被划掉。

第二个特殊标志是,这把枪的握把前缘有“Pw.B.”的刻字,这是什么?

握把前缘的“Pw.B.”铭文

第三个特殊标志是,这把枪的握把后缘又有“Bavaria Border Police”,“巴伐利亚边防警察”的铭文,“巴伐利亚边防警察”又是什么部门?

其实这些特殊铭文代表了从魏玛德国、纳粹德国到战后西德的三个时代,这把枪算是三朝元老了。

首先说那个“1920”,这代表《凡尔赛和约》开始生效的1920年。根据《凡尔赛和约》,魏玛德国只能保留10万国防军,国防军和中央、地方警察配发的武器需与员额匹配,不准超额生产配发,留用的帝德时期枪支需打上“1920”铭文,代表这是根据《凡尔赛和约》保留的枪支。

类似的铭文也出现在同时期其他型号的德国枪支上,比如下面这把卢格P08,这把枪是DWM公司在一战时期生产的,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被魏玛国防军留用,也打上了“1920”铭文。

一把顶部有“1920”,列入《凡尔赛和约》监管的卢格P08手枪。

握把前缘刻的“Pw.B.”是 ”Polizeiwehr Bayern ",“巴伐利亚警察局”的缩写,是巴伐利亚州的地方警察部门。根据《凡尔赛和约》,魏玛德国中央政府和地方警察部门配发的枪支需用铭文注明所属机构,当然还包括“1920”,代表这是和约允许范围内配发的枪支。1935年德国建立纳粹独裁政权后,巴伐利亚警察局依旧存在,这把绍尔M1913就在巴伐利亚州警察局继续使用,直到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

1945年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一开始德国被彻底解除武装,但后来因为治安的需要,被有限度地恢复城市警察力量。巴伐利亚州属于美军占领区,该州面积广大,除了城市还有广大农村和森林,还与瑞士、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接壤,有边境巡防的需求,于是1945-1946年在美军占领当局监管下,巴伐利亚州成立了“巴伐利亚边防警察”,Bavaria Border Police。

巴伐利亚边防警察,使用美援M1卡宾枪。

按照同盟国关于战后德国“非武装化”的协议,禁止德国重新生产装备武器装备,边防警察、城市警察等执法部门因公务所需的枪支由占领国提供,所以巴伐利亚边防警察装备了大量美式武器,比如M1卡宾枪、M1911A1手枪、史密斯-维森.38转轮手枪等。

使用M1卡宾枪进行射击训练的巴伐利亚边防警察

但美援武器的数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旧德国军警部门留下的枪支不用也是浪费,于是一种变通的办法就是将留用的德国造枪支磨掉德国军工企业商标铭文使用,这种做法当然是掩耳盗铃,但在战后初期政治背景下属于一种默契行为,西方国家、苏联和德国人自己都心照不宣。

右侧握把片上的“S&S”商标也被划掉

套筒顶部标注生产厂家的铭文也被磨平

这把绍尔M1913可能在巴伐利亚边防警察中一直用到1950-1960年代,然后退役并被出售,枪上这些特殊的印记记录下它“三朝元老”的历史。

—完—

相关阅读:

蛇年将至,细说“蛇牌撸子”——德国绍尔M1913手枪以及它的后代

这把“蛇牌撸子”套筒上刻的“R.F.V. 1871”是什么意思?原来这是魏玛德国财政部的枪

大过年的

打个赏,请我喝杯啤酒呗?

战史探索者
以介绍近现代战争中的战史、武器装备、人文历史为主的军事自媒体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