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长的三重身份:点子王、风向标和吹鼓手,备课组长的三重角色:领跑人、摆渡人和点灯人

百科   2024-09-09 00:00   重庆  

如何做教研组长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基层组织,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教研组长一般来说是组内业务的“权威”,在本学科领域内是本校乃至全区、甚至全市的“首席”,是组内的灵魂。
      教研组教学研究的开展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科学引领,教研组民主、合作、竞争、和谐的教研文化的创建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精心打造。因此,教研组长的业务水平、组织才能、合作精神、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等会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教研组内能否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团结协作;关系到全组教师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要想把本职工作做好,只能靠扎实的专业水平服人,靠优秀的教学成绩带动人,靠积极的工作态度感召人。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和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使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跟上时代的潮流,又具有本校特色。

 教研组长的定位


     教研组长应该是学校教育科研思想的落实者,是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青年教师的指导者,是新课程改革的促进者、践行者。教研组长的观念决定着一所学校学科发展的维度,教研组长的科研水平决定着一所学校学科教研的高度,教研组长的领导能力决定着一所学校新课程改革践行的力度。
(1)具备一位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
      一是要有比较强的专业水平,对学科的本质理解比较透彻;二是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三是要有比较强的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四是在学生中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信服你。
 (2)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的素质
      从协调这一层面来看,教研组长要协调好本学科内各备课组间的工作,要协调好与学校内各年级组的工作,要协调好和学校其他学科教研组间的关系,从而保证教研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从沟通这一层面来看,教研组长要经常、主动和以下三个部门进行沟通:一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内所组织的一些活动必须要取得学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区、市的教研中心,请他们对教研组的建设进行的经常性帮助和指导;三是兄弟学校的同学科教研组长,借鉴他们教研组建设的成功经验。
(3)具备教研组建设的素质
      教研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新(年轻)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经验教师的发展,专家型教师的作用发挥,让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成长重点,形成一个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共同体;二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从用教材教,到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案、学案、讲义,到最终形成学校的学科校本课程,这需要教研组长精心组织和长期培育;三是学校优势学科形成,学校优势学科的形成,要有一个稳定、积累、优化的过程,要有一套本组成员认可的富有活力的教研组工作体制和机制,要有组内的领军人物和稳定的学科教学质量;四是教研文化的建设,形成教研组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取向。
(4)具备较强的研究素质
      教研组长要善于分析、归纳、总结教研组建设的问题、经验和规律,并及时地对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以课例或课题的形式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形成教研组的教育教学特色。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研组长除了身体力行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出好思路,对课题的进展要有总体的把握;二是落实到位,使组内的教师明确各自研究的领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及时汇总成文,每一阶段的研究必须要积累素材,要有专门的统稿人;四是为组内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路。
(5)具备比较强的课程改革的素质
       作为学科教研组长,应该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引领:一是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善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二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让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有效落实,让过程和方法在课堂上更合理和科学,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真正体现,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三是重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引领。

教研组长应该做什么


(1)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制定学习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集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每期推荐一本好书让老师自学(可向学科教研员多请教);组织观看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教学实录。以此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材观。
(2)组织课堂教学交流。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评课说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过关课;突出某一特点的特色课;探讨某一种课堂结构模式的研究课。在听课时给每位老师分配听课任务,使得评课时人人均有话说,评课要及时,要确定主评人。也可通过以上教研活动为平台来培养新教师,但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应有所侧重。0-3年教师,主要抓课堂教学,指导其管理学生,指导其做优秀生、学困生的辅导工作,真诚帮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其充满自信地站稳讲台,取得好成绩,获得好口碑。3-10年的教师,要压担子,要指导年轻教师,要撰写教学论文、做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学习及应用能力。10年以上的教师则要充分发挥其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结对的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形成积极上进的教研氛围。
(3)组织课题研究。一是对上级教研部门推荐的课题或子课题的推广应用和实验研究。二是对兄弟学校已经出了成果的课题实验的应用和研究。三更重要的是教研组自主开发教研教改课题实验。自主开发教研课题要坚持走两种模式:“问题求解模式的研究”和“理论应用模式的研究”。(问题求解模式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理论应用模式就是要研究和构建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
(4)培养新教师和帮扶“薄弱”教师。在组内开展“师徒结对”,督促学习提高,“集体诊断”等方式,帮助新上岗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尽早走向成熟,帮助少数“薄弱”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全组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5)指导集体备课。帮助和指导各年级备课组搞好集体备课,检查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执行情况。
(6)确保教研活动开展的实效性。确保每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教研组长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凸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组长每次教研活动之前,要提前充分准备。如这次教研活动,要学习什么内容,要讨论什么议题,谁做中心发言人,要取得什么效果,解决什么问题,形成什么材料等。教研活动后要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是否有效,成功在哪里?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当好教研组长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计划。要搞好教研工作,也必须有长计划短安排。作为一个学科教研组长,头脑里要有提高本组教师整体水平和专业发展的长远打算,不能事到临头才去应付了事。
(2)要善于研究。作为教研组长必须实践在先,首先让自己的课堂精彩,让自己的日常教学扎实;其次要率先养成“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的习惯;再次要善于分析,找出研究点,探索出研究的方法。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设计好每一个学期教研计划以及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安排。
(3)要注意观察,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收集、总结、思考教师教和学生学习中的普遍性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大家研究和努力的方向。设计的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4)要严肃教研活动纪律,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激发本组成员研究兴趣,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
(5)要引领沟通,会组织。组织管理是一个教研组教研的质量保障,作为教研组长既是研究的领导者,又是同组人员的研究伙伴。教研组长不是官,可他还要进行必要的组织管理,那么首先,更应该做好引领的工作,做在前、想在先,让老师们能心服口服,才能有效引领。其次,要随时接受并主动接受领导的指导,善于运用全校管理中的优势与平台,以便在研究的方向、重点、疑问等重大转折点中及时得到领导的帮助和支持。
(6)严谨反思,有主见。研究难免会走些弯路,也会有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观点不断涌现。作为教研组长必须有一双慧眼,一个善于反思的头脑,有及时把握正确研究思路的能力。教研组长的主见很关键,它决定了研究的正确性、研究的效率等。
(7)善于总结,勤提升。作为教研组长在研究过程中的轨迹一定及时记录保存好,并做到勤提升。不一定是最后总的提升,而是重在日常的提升。研究每走一步,每次有一点点的收获,都要及时进行总结提升,这样才能聚小溪而成江河。
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体现以下这样一个过程:即关注→引领→分享。其中关注是前提,引领是关键,分享是目的。
       关注:即关注教师,具体要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提升、回应、预设、整合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和大家一起探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给与恰当的回应,从而解决这些困惑。这就要求教研组长要思考在前,只有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实施有效的关注。
        引领:即过程中的指导,在共同的学习、探讨、实践中与大家交流。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在不同的场合、活动中为大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援助,比如在大家处于茫然时,给与大家引导性的建议——提示老师可以如何操作;在大家遇到困难时,给与大家援助性的建议——解答老师心中的困惑;在大家意见分歧时,给与大家参考性的建议——使他们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分享:即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研讨的成果,然而真正的分享不应是单纯意义上的分享,真正的分享应该是一种内化,一种升华,内化我们研讨中走过的每一个过程,并将研讨后解决的问题、达成的共识进行小结归纳,这样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才能真正的凸显出来,这样的教研才是每位老师的内在需要。
(8)形成教研成果。教研组长要在日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收集、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教研教改成果,形成资料。在收集和积累中不断完善,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做教研组长很难,一方面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另外,各项工作的开展要达到高效的目的,需要各位教师有较高的热情,真正参与教研活动。但老师中有年龄偏大的、不求上进的、做事很认真但缺乏能力的、懒散的等等情况,影响“组风”建设。
      所以要当好教研组长心态要摆平,要摆好自己的位置,真诚帮助组里的每一位教师,踏踏实实做好计划中的每一件事,关注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勤于反思和学习。
      当然当好教研组长也会有一种成就感,优秀是无止境的一种追求,是不断超越。教研组长对教师的引领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思想感染是一种人格魅力。

如何培养教研组长?

激活“三重身份”搭建成长路径

来源:乐乡树人,作者:陈绍清

“教研组长”身上,普遍存在着一个矛盾:既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核心,却又非行政职务,难以从行政上约束教师,更难从经济上激励教师。没有“实权”,让许多教研组长变成“好好先生”和“传声筒”,无法为教研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


那么,一个好的教研组长该长什么模样?如何让教研组长真正发挥才能和效用?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原业务副所长陈绍清认为,教研组长应是个“点子王”、“风向标”和“吹鼓手”,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无限的价值。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核心,其工作动机与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一个学校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可现实的状况往往是,教研组长在绝大多数学校非行政职务,一些教研组长害怕激发矛盾,逐渐将自己修炼成“好好先生”,只充当“上传下达”的“传话筒”,导致传达变味、执行变通、甚至欺上瞒下的状况时有发生。


好教研组长长什么模样?笔者认为,他应该热爱教研,主动作为、积极思考,做教研的“点子王”;他应该热爱学习,统筹全组,激励引领,做教研的“风向标”;他应该热爱教师,搭建平台,积极宣传,做教研的“吹鼓手”



01

好教研组长应该是教研“点子王”

——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教研工作要常中有新,常中出彩,离不开教研组长一个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的点子。当足够多的点子连成“线”,串成“网”,形成系统,其创造的价值将会难以估量。因此,好教研组长应该是教研“点子王”——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用思想者的慧心时时思考教研,不断修炼点石成金的本领。


如何成为这样的“点子王”?寻找标杆非常关键,河南省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就是这样一位课改“点子王”,他在对于前期大破大立、浩浩荡荡的课改进行冷静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创教学改革”的理念,从备课、作业设计、培优补差等一些老生常谈的常态化工作入手,聚焦真问题,寻求真点子,终成独具一格的教研智慧。在这里以培优补差为例,分享一下他的观点和做法。


当前的培优补差,多是由教师在课前饭后、学生放学后、甚至牺牲星期天进行,这不仅大大加重了教师负担,还因学生主观上不太乐意,补差不在状态,故效果也不太明显。


王红顺认为,培优补差主战场应在课堂,在课堂上落实培优补差,形成独到的“点子”。例如,在英语、语文早读课上,优等生不陪读,完成规定任务后可以养成并启动个人早读目标;把学困生单独集中在教室后面,让班级设立的领读员帮助学困生先会读(不会认的字和不会读的单词句型),然后再回到座位上去背诵、去记忆。


例如,在自习课上,“1+1X3自习法”,让前10名特优生自主“拔高”,中间10名优等生为后30名普通生讲题,让差生学会,中等生也更清晰明白,这样,在一节自习课上,制定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再如,在作业布置上,提出按照“学困生与优等生做题的数量时间应大致相当”的原则,优等生可不同类型各做一道,重题型;学困生基础重点同类型做多道,重掌握。


其实,想要成为“点子王”并不难,需要教研组长变被动接受工作为主动思考工作,用教学实绩和创新精神锻造学术魅力,用人格魅力融洽组内关系,浓郁教研氛围,用舍我其谁的锐气锤炼自己的思考力、学习力、创新力和行动力,带领组内成员个个创先争优,在合作竞争中人人出彩。


比如:云阳县南溪中学为锻造高绩效教研组,近年来非常重视教研组长的放权、分权问题,激活了教研组长的管理智慧,许多教研组长成为创意无限的“点子王”和“细节控”。


思政教研组长聚焦“议题式教学法”,开展了课例探析、还原研究、教学再创等一系列研究;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开展了现场解题说题活动,检验并提升教师专业基本功;物理教研组长开展了“一题多解”活动,即选用典型高考真题,由教师搭建思维阶梯、举一反三变式等进行多角度解读,拓展学科思维。




02

好教研组长应该是教研“风向标”

——一只聪明的懒蚂蚁


教研组长是教育系统最小的“官”,没有“实权”,难以从行政上约束教师,更难从经济上激励教师。


基于这样的角色认知,笔者认为,教研组长不妨换个视角看问题,做一只“聪明的懒蚂蚁”,不给答案给方向,不给批评给激励,不给资金给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练就压箱底的绝活,成为引领前沿教研的“风向标”。


教研组长要成为教研“风向标”,自己必须“研”在前面,针对新课程标准、大单元教学设计、双减等热门领域开展深度教研,关注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短板。同时,带领每个教师明晰研究方向,全身心卷入研究过程,尽享研究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方面,云阳县石小燕中学思政名师工作室有许多探索之举。主持人石小燕是一所农村高完中的教科室主任,自担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来,多维审视“教研组长”这个全新的角色。


石小燕认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实就是一个“大教研组长”,用大平台凝聚大智慧,用大项目撬动每个成员的专业大发展。于是,在县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石小燕带领15名学员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共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该工作室成员中,有一部分是学校推荐,但也不乏“慕名而来”的个人成长起点较高的“追随者”。这些成员对于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短板有清晰的认知,对于自己未来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


作为领头羊的“大教研组长”,石小燕非常用心地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精细了解每一位成员想要什么;第二件事,为每一位成员寻求适当的发展路径,满足其专业需要。


朱丹老师和刁显利老师是两位优秀成员,目前已是县级骨干教师,加入工作室无任何功利性目的,纯粹只为更进一步提升自己。朱丹老师是研究生学历,在专业知识解读、高考方向把握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是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但参加各级赛课却总是“千年老二”,她的未来发展动机在于教学设计与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刁显利老师则恰好相反,应对不同公开课游刃有余,但在研究和写作上存在明显短板,加入工作室是为了凝练教学智慧,成为“研究型”教师。


于是,工作室成立之初,石小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每一位成员的现状与动机,然后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成长目标,第一年强优势,第二、三年补薄弱。目前,15名工作室成员,个个是组长,人人有任务,天天有成长。




03

好教研组长应该是教研“吹鼓手”

——一位优秀的宣传员


好教研组长要苦练“吹功”,当好宣传员,成为优秀的“吹鼓手”。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精彩不叫精彩,一群人的精彩才叫精彩。


每个教师都是一座潜能无限的富矿。好教研组长要善于发现教师的潜能和特长,搭建多层次的展示平台,让每个成员“走出去”上公开课、作报告,甚至著书立说,成为教坛明星。同时,巧妙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组员的教研风采,让每个成员都能成为最美最好的自己。


比如,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凭借其自身优势,在培养名师、宣传教师上特别“给力”。


开展“四级晒课”,展示教学风采。行政管理人员率先上引路课,引领全体教师贯彻学校教学常规、课改教改、校本教研要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围绕常态课堂的“四高”要求(参与指数高、兴趣指数高、思维指数高、目标达成度高)作深度探索;新教师上研讨课,推动新问题研究与验证的同时引领新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上展示课,传承教学智慧,凝练教学风格,防止职业倦怠。通过这种方式,将全体教师“逼”上讲台,尽情在课堂展示专业风采。


借助各级平台,力争人人成“名”。借助县域内每年开展的新教师培训、新课标学科培训、新高考全员培训、山东威海名师赴云阳县送教活动等契机,让一大批青年教师登台露脸,一展“芳华”。


比如,在2021年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研讨活动中,该校将教龄不到一年的青年思政教师叶丽“逼”上讲台,与重庆主城名校的大师同台上课,在同课异构中展现学校“双主互动”课堂范式的风采。


利用集团优势,推动个个成“家”。中山外国语是一所隶属于上海新纪元集团的的民办学校,集团范围广,学校多。集团内部经常性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这就倒逼学科教师将自己的教研成果理论化、系统化,成果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一线老师就是通过这些平台的历练,成为集团内外、县域内外的教研专家、教学能手、市县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甚至正高级教师。


总之,一位好教研组长就是一个品牌教研组,一个品牌教研组可以带动一批品牌教师,一批品牌教师可以培养一批品牌学生,一批品牌学生可以成就一批品牌学校。


故,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研组长要顺势而为,主动有为,在平凡教坛夯实底气、展现锐气、营造风气、成就大气,以自身的气质和品位,引领一线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点子王、风向标和吹鼓手,真正成为德艺双馨的学术领袖和精神标杆。


作者简介

陈绍清,男,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原业务副所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十佳读书人,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研先进个人,重庆市基础教育评估与监测专家、重庆市“十四五规划课题”评审专家、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主持(主研)重庆市重大、重点、规划课题四项,主编(参编)专著、地方教材30余本,计220余万字,在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教育类文章35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40余篇。


“双减”背景下,好“备课组长”要修炼“三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备课组是年级组、教研组共同领导下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的教师基层组织。备课组的凝聚力、战斗力如何,直接关系着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直接领导下,既负有教学研究的职能又负有教学管理的职能,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学校基层负责人。

在当前新课改“双新”(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探讨好备课组长的角色转型和教研力修炼问题,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好备课组长长什么模样?笔者想从“三重”角色和“三力”修炼的视角予以解读。

一、主动修炼“统筹力”,成为学科教学的“领跑人”



“一头狮子率领的羊群一定能打败由一个羊率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精辟概括了备课组长作为团队领袖的重要性。

要成为真正的团队领袖,备课组长必须要修炼统筹力。

何谓统筹力?统筹力是统筹能力的简称,指洞察事物、工作谋划、整合协调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一个好备课组长,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和大境界,努力修炼统揽全局、筹备谋划的能力,成为备课组的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一只明灯。

如何修炼统筹力,成为学科教学的“领跑人”?首先,打铁还得自身硬,当“学科领袖”要底气足,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学术魅力去服众,激励带动全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相互竞争,你追我赶,争创一流业绩;其次,要具备“搜商”智慧和信息素养。搜商,指通过搜索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与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作为备课组长,一定要做到信息畅通,知己知彼。及时了解国家、市、县教育政策,教育名校有关精准备考、精准备题、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的鲜活经验,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方法,做到宏观有思路,微观有特色,努力把想法看法变成办法和做法;最后,要具备把“问题串”变成“微课题集群”的意识和能力。精细梳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串”,然后以科研的方式将“问题串”转化成“课题集群”,带领全组教师全员参与微课题研究,形成可推广的课题成果,助力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比如,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思政教师朱丹在担任备课组长的三年期间,带领本组成员完成两个县级课题的申报(一个结题,一个在研)和一个市级德育基地的申报。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虽劳力劳心,但大多苦并快乐着,消除了科研神秘感,丰富了理论素养,提升了研究能力,享受了研究带来的妙趣。目前,该备课组实现了人人都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人人都有教研成果的研究愿景。

二、主动修炼“表率力”,成为年轻教师的“摆渡人”



表率是最好的领导力。它意味着示范,成为别人眼中的标杆、榜样、模范;它意味着担当,在困难时冲在最前面,出现错误不躲在后面。

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备课组长要成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摆渡人”,引领他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沿着“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首席教师-正高级教师”的进阶之路勇敢前行。

首先,备课组长要在年轻教师“生涯规划”上做表率。生涯规划是什么?如何做生涯规划?如何评价生涯规划取得的成效?备课组长要给方向、给路径、给方法、给范例。比如,重庆巴川中学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规划,该校制定的规划书包含个人基本情况、自查个人成长基础、制定近三年成长目标三个部分,在“制定近三年成长目标”板块中,分设了目标定位和三个可检视目标,要求可检视目标必须是外显的、可检验的,如读一本或几本什么书、教学成绩在本教研组达到何水平、参加何比赛获得何奖、撰写论文获什么级奖多少篇、获得什么证书或称号等……

其次,备课组长要在“好课多磨”中做表率。要围绕“课”字做系列文章,比如:主动登山台上示范课,发挥自身好课例的辐射引领作用;引领全组教师开展“智囊团对抗式同课异构”,让每位参与教师深深卷入其中,利用集体智慧打造精品课例;引领新入职教师开展“一课三上四研”活动,助力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成为恪守常识、优雅从教的“大先生”。比如,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常态开展“一课三上四研”备课活动,形成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组本教研系列成果,锻造了一大批备课解题能手、课改明星、学业质量优秀教师。

最后,备课组长要在“专业写作”上做表率。目前,不愿意写作的教师特别多,他们惧怕专业写作,常以“没时间没精力写作”“没兴趣没能力写作”等作为托词,这是极其悲哀的事。专业写作需要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在持续的专业阅读过程中积淀素材,在常态的深度思考中酝酿“写作点子”,在课余饭后中坚持“爬格子”,这是一条注定孤独但又前景广阔的专业成长之路。备课组长作为“摆渡人”,要带头修炼写作力,以丰硕的教研成果影响、带动组内教师以写作的名义讲好自己的教学故事、教研故事、育人故事,力争让年轻教师跑出专业成长“加速度”。比如,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校正高级教师张锋,近30年来潜心教书育人,带领年轻语文教师走“专业阅读-专业研究-专业写作”之路,让一大批语文教师在历练教学技能、奠定学术根基、厚实学科素养中成“名”成“家”。

三、主动修炼“教研力”,成为学科教研的“点灯人”



教研力指教师研究教学的能力,包括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能力。常规教研能力是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考试和评价的能力;课题研究能力通常是指教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教研力是备课组长的核心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强大的教研力可以保障备课组长“呼风唤雨,应者如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课题研究前文已经涉及,不再赘述。这里侧重探讨常规教研能力问题。备课组长如何带领组员聚焦教学真问题,研究解决真问题,考量的是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这方面,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校高三年级9个高考学科备课组长探索了两点成功经验。一是围绕“命题做题”出“真招”。组员人人参与学校、全县开展的两级“命题大赛”,通过比赛倒逼教师开展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新学情、新教情、新校情的深度教研活动,整体提升教师文本解读力、教学设计力、课堂实践力;二是围绕“集体备课”出“新招”。坚持“一课一研”教研理念,探索“四定”“四内容”“六步骤”操作模式,“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四内容”指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探究;本课思路设计、教学方法、重难点突破;分层作业设计。“六步骤”,包括“提供”(“三案”加课件)——“主讲”(一人主讲,二人副主讲,其他人人讲)——“讨论”(全员、全身心参与)——“点评”(组员互评、领导点评)——“个案”(根据个人风格及所带班级情况弹性修定)——“反思”(按照“闪光点-遗憾点-生长点”反思流程规范进行)。

常规教研助推了盘石中学教师的教研力,近年来该校学科备课组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获得28项市县级等级奖,其中市级二等奖、县级特等奖各1项,县级一等奖6项,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好备课组长需要修炼统筹力、表率力、教研力,当好领跑人、摆渡人、点灯人,通过“六破六兴”捍卫教育人的职业尊严,即破“因循守旧”之弊,兴“改革创新”之风;破“等靠要看”之弊,兴“主动快干”之风;破“畏难怯战”之弊,兴“攻坚克难”之风;破“精神懈怠”之弊,兴“担当入局”之风;破“小进则满”之弊,兴“勇创争先”之风;破“虚飘浮假”之弊,兴“实干笃行”之风。

好备课组长,怀揣新教育梦想的的教育行者,永远躬行在探索新课改的路上。


师生成长
关注教师发展,关心学生成长,干货索引,共同学习。我们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