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居报告】通过提升饮水安全水平支持水源涵养地长效脱贫与乡村振兴——以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母亲水窖”项目为例

文摘   社会   2022-08-31 17:52   北京  

“城市人居报告”专栏旨在向广大读者分享《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内容。实践案例章节选取了地方在落实SDG11过程中政策制定、技术应用、工程实践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案例进行梳理总结。(本文采编于2021年)



饮水安全对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我国受自然社会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差异影响,饮水安全问题对于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是制约脱贫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将安全饮水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和约束性要求,多年来持续推进安全饮水设施及服务在贫困地区的持续供给,为地方脱贫打好坚实基础。承德市作为环京津城市群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饮水安全促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做法,对于同类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意义。以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例,分享由政府引导、NGO支持的安全饮水设施配置在社区尺度上助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与环境提升双赢共进的地方经验。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绝对短缺和由于人口激增带来的水压力为欠发达地区和脆弱群体造成了不平等的影响。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人,水资源需求量将增加55%。水资源分布不均、饮水设施供给失衡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在水资源获取上承受着更大的损失,并进一步强化贫困人口、妇女儿童等脆弱群体的弱势地位。

来源:联合国《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为此,饮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获取成为国际社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1992年,联合国《21世纪议程》明确了水资源可持续获取的重要意义。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目标7.3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减半”。2015年,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不落下任何人”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目标6(SDG6)指出“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清洁水源的获取对其他目标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充足水源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能保证充足的粮食供给继而影响健康膳食,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SDG2)的实现。水资源能促进就业并改善工作条件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为目标1(无贫穷,SDG1)、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SDG8)、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实现奠定基础。


水资源短缺与获取不畅严重威胁着农村地区的民生福祉,并导致贫困发生。饮水设施与服务的可及性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是农村贫困人口长效脱贫的关键。


2013年,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中贫困县所占比例高达56%。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农村地区靠天吃饭现象严重,灌溉设施普及率低,人畜饮水困难等原因使依赖传统农业及畜牧业的贫困村经济发展严重受阻。饮水安全无法保障和不可持续的水源供给将导致扶贫成果难以保持,脱贫人口及边缘群体出现返贫现象。


安全水源的获取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21世纪议程》在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中明确了城市发展应关注饮水、卫生、道路等服务的平衡供给,包括“优先考虑都市和农村中的贫民”并“向较穷的地区提供较多的基础社会和服务”。联合国《新城市议程》在13.a“将人人普遍享有安全和负担得起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列为我们设想的城市和人类住区目标之一。


中国一直将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关注,并在顶层设计中将饮水安全明确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和约束目标,协调相关部门政策力量和各级水利行业资源,系统推进水利扶贫工作。


2011年、201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两不愁、三保障”[2]的扶贫总目标, 并明确饮水安全是扶贫的重点任务。按照纲要要求,水利部2012 年配合印发《全国水利扶贫规划》,针对贫困地区水利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从8 个方面[3]配套措施,推进其水利公共服务能力。


201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全面脱贫划定时间节点。同年,水利部配合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发布《“十三五”全国水利扶贫专项规划》,以国家划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县为对象,从饮水工程、灌溉设施、水生态治理、人才保障等多方面配套扶持,保证“到2020 年,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考核指标上,明确了农村集中供水率83%(全国平均为8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5%(全国平均为80%)为约束性指标,作为水利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


201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同年,水利部制定了《水利扶贫行动三年(2018—2020年)实施方案》,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贫困退出评估指标。


2021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水利部部署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持续加大脱贫地区水利支持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水利基础。


承德市是京津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近年来环京津扶贫攻坚工作开展的重点地区,水资源分配和治理需求复杂多样。实现水生态涵养与水利扶贫的双赢共进,既是承德市脱贫工作的难点也是底线任务。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面积3.95万平方公里,辖3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4个县、3 个自治县。区位上,承德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 河流交错。由于生态良好、资源富集,历史上承德见证了“康乾盛世”,境内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市四周环山,北部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约束,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较多。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约束,境内用水情况差异较大,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在水量、水质、水资源获取等方面存在多样化的问题, 无法满足农作物灌溉、畜牧饮水、贫困人口卫生健康的相关需求[4]。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张承地区(即张家口市、承德市)要定位于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贫困地区饮水安全保障既是承德市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也是长效扶贫的现实需要。


为保障农村贫困地区用水安全,实现用水需求精准对接和饮水服务的持续供给,针对燕山——太行山、坝上高原和黑龙港流域贫困地区,河北省先后制定了《河北省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办法》《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扶贫行动实施方案》《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作做出顶层部署,根据水源条件、地形状况,分类推进。


承德市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对饮水安全提出了更精准、更系统的政策措施。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集中饮水工程”“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工程建设中,承德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提高扶贫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规范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等方面档案管理,实现精准对接。2016年, 《承德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农村饮水覆盖率、水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提出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等关键指标。针对工程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承德配套《承德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完善运维管理体系。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村“母亲水窖”[5]安全饮水工程为例,介绍承德市水利扶贫相关经验。


丰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丰宁县)位于承德市西部,与北京接壤,位于2011年划定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水资源条件上, 丰宁县是潮河、滦河的发源地,也是北京和天津的重要水源地。


2017年以前,土城村饮水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农户主要集中在111户由丰宁县小坝子乡移民至土城村的移民搬迁小组(以下简称移民小组)。小坝子乡受历史遗留毁林开荒问题影响,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生存条件恶劣,持久脱贫难以实现。2000年开始,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落地,111户居民于2000年响应生态搬迁政策由小坝子乡移民至土城村。搬迁后,村民饮水供给主要通过自家挖井取地表浅层水饮用,水井深度约10米,缺乏集中供水工程配套。

2000年小坝子乡农户住房被荒漠流沙包围

土城村移民小组饮水问题使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水资源获取不畅使村民生活环境、卫生健康、经济收入、精神面貌都受到了负面影响,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效果的实现。水量上,由于人口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日益增加,移民小组原有的村民自建地表水饮水工程出现了水源保障率低、供水间断、干旱年份缺水等问题,加上季节性缺水、干旱新增缺水等问题,饮水保障率不足,无法达到安全饮水要求。水质上,移民小组村民养殖的奶牛由自家庭院集中至附近奶牛小区。随着奶牛产业集中化养殖经营,奶牛饲养青储玉米发酵饲料的大量堆积经地表渗透对浅层水形成污染。随着污染面及污染程度逐渐扩大, 土城村移民小组水中微生物、气味、颜色均达不到饮用标准,饮水安全问题加重。工程建设上, 土城村地势较高,且境内111 国道穿境而过,铺设管线较长,城镇集中供水工程难度大,成本高昂。

母亲水窖建设前居民靠自建水井取水


丰宁县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视为民心工程全力推进,“母亲水窖”公益性饮水安全项目通过非政府组织资助,政府相关部门推进,居民自发参与,解决了土城村移民小组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


《丰宁满族自治县2019年安全饮水工作实施方案》总体目标中指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远高于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为促进工作落实,丰宁县提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彻底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2016年,丰宁满族自治县妇女联合会和县水务局联合对土城村移民小组饮水情况进行调研,通过与村民沟通交流用水需求,制定解决饮水问题方案,并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提出“母亲水窖”项目申请,争取资金,改善村民现有饮水状况。


2017年,“母亲水窖”项目开工建设,同年10月底完工并通过验收。项目总投资48万元,其中中国妇女基金会下援资金4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万元。项目采取地下水水源,打深水井一座,深约100米,修建地下截门井2座, 饮水工程接县城水厂管网,铺设地下管网3400米,配套水泵1 台套。丰宁县“母亲水窖”安全饮水工程经检验符合国家饮水安全相关标准,有效地解决了土城村980户3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111户外来移民搬迁至土城村移民小区的居民饮水情况有了很大改善。项目配备设施管理维护员,由村民自发担任,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维护。

集中供水后饮水入户


项目建成后,丰宁县政府积极落实综合管理责任,从工程管理、源头治理、水结构调整等方面,保障饮水安全建设成果长效可持续。


工程管理机制配套上,土城村“母亲水窖”项目建成后,被纳入全县统一管理。丰宁县水务局采取“六抓六确保”的综合监督管理体系,从饮水情况排查、饮水工程建设、水质检测、问题受理、工程质量、工程运维等六个环节配备人员、技术,确保全县饮水工程建设长效高质量运营。


农业结构调整上,丰宁县农业农村局以节水农业为导向,推进优质高效旱作作物种植,推广燕麦、胡麻、油菜籽、中药材等优质高效抗旱作物,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促进农民增收。灌溉技术上,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采取膜下滴灌、陆地滴灌、微喷等节水措施。全年推广节水措施种植50.18万亩,节水7527万立方米。


污染面源防治上,丰宁县生态环境分局针对生活用水未经处理渗入地下的现象,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其中土城镇潮河干流傍河村庄污水收集并网项目涵盖土城村村址,项目收集生活污水全部并入县城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针对生产用水污染,土城镇奶牛集中养殖场迁移工作正有序推进。


2018年以来,丰宁满族自治县推进县、乡(镇)、村上下联动的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作, 使15520个贫困户、3920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配合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推动,丰宁县饮水安全项目为脱贫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利保障, 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构建了水利基础,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稳定脱贫攻坚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扶贫产业上,依托水资源获取条件改善,土城镇构筑“三加三”(果蔬、杂粮中药材、肉牛生态猪养殖+ 生态林果、光伏、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目前全镇设施果蔬种植达到4760亩,杂粮中药材种植达6000亩,蔬菜种植达7800亩。针对贫困户,开展光伏产业带动,全镇贫困户1100户,2711人,至少都实现了两个产业带动,户均增收7300元。


扶贫就业上,饮水条件的改善提升了家庭生产效率、就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同时,丰宁县针对贫困劳动力提供技能训练,开展了木工、瓦工、钢筋工、月嫂等二十多项技能培训。通过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开发公益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创业带动+扶贫车间+产业大棚等多种方式促进就业。目前,已经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易地搬迁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2020年2月29日,丰宁满族自治县经考核验收,达到脱贫标准正式批准脱贫摘帽。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9.44% 下降到0%,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785元提到了2020年前的10782元。


丰宁县土城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农村生活方式,为人居环境改善、卫生健康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生与健康方面,集中饮水项目接通后,改善了土城村的饮水条件,解决了过去由于缺水, 村民长期饮用碱水、雨水以及矿物质、细菌严重超标的不清洁水,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多种并发症频发的现状。土城村1896名妇女儿童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如厕洗手等卫生习惯养成和卫生健康管理综合能力提升,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好转,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此外,饮水安全促进粮食安全成本降低,村民通过种植新鲜的蔬菜,饮食结构得到了改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增强。

土城村水设施改善促进卫生健康能力提升


人居环境方面,饮水设施配套为多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源供给为丰宁县推进户厕公厕改造项目、村庄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治形成了工作基础。水源保障使村民精神面貌得到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推动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全面提升。妇女学习农业技术、美化庭院的主动性增加,通过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菜,村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对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创建、乡村振兴起到了助推作用。

土城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利扶贫与水资源综合治理的成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可持续发展多个经济社会领域体现出促进作用。
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


促进居民养成卫生和健康意识,改变生活方式。


促进女性赋能,减少妇女取水时间,增加了家庭用水的便利性,为女性参与其他生产活动和外出务工创造了机会。

多部门开展行动,对水生态环境涵养、水问题长效解决具有积极意义,为乡村振兴奠定水利基础。


村民筹资参与建设、参加建设讨论、维护水源安全,提升村民参与意识。[6]


安全饮水服务节省了取水劳动时间,减轻了取水劳动强度。
以庭院经济、外出务工等形式促进贫困地区家庭经营结构调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饮水条件改善为现代卫生设备的接入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助于乡村环境改善。



农村安全饮水设施建设在预防农村贫困人口返贫、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长效机制建立、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必要条件。饮水服务和设施的可持续获取,使水利支撑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的改善从根本上破解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难题,并对村民精神面貌改善,脆弱群体健康状态改善、村庄文明卫生意识提升、产业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丰宁满族自治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经验成果为农村欠发达地区安全饮水获取与乡村振兴实现、水源涵养地水资源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促进提供良好示范。



[1]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2016 水与就业[R].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
[2] 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3] 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农村水电工程、基层行业能力、涉水管理能力等八大任务建设。
[4] 姬鸿鑫,王占升. 承德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浅析[J]. 河北水利,2015(5):21-22.
[5] “母亲水窖”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1年开始实施的慈善性集中供水工程项目,重点关注饮水困难地区妇女及家庭饮水问题的解决,其经验成果受到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的多次肯定。
[6] 陈方.“母亲水窖”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3-7.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旨在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在中国的落实,评估地方城乡建设过程中对于SDG11工作的实践效果,更好地梳理地方经验、凝练中国故事,为联合国最佳实践案例提供素材。



欢迎关注


【关于我们】

【业务方向】


Special Committee for Human Settlements

Chinese Socie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SSD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
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CSSD)的分支机构,以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追踪国内外学术动态、分享实践经验,推进相关领域科技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