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仁才
(2021年论坛主讲嘉宾):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等。
景感生态学的诞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其周边生态环境品质的的追求不断上升,开始主张以人为核心研究生态学问题。随着环境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对各类环境要素开展监测,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体验更加深刻,实现了生态环境价值的量化表达,并能根据环境要素的特征进行环境管理。
环境物联网的兴起
对部分居民来说,城市建设中仍存在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比如环境散乱污、水资源脏乱臭,以及空气污染造成的异味,或者城市热岛效应所导致的气候闷热等。以上描述是以人为主体对周边环境的特征感受,对人体感官、电子传感器与可感知要素的研究也是景感生态学的来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几乎对所有的物理量都能够进行精确的感知,从定性到定量化,不断丰富着人的各类器官,尤其是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以及对光的感知。同时文化遗产保护、宗教信仰、对周边环境的安全感以及邻里关系和谐相处等心理感知,都属于景感的范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创建人赵景柱研究员率先提出了景感生态学(Landsenses Ecology)的概念。景感生态学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感知、社会经济、过程与风险等相关方面,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赵景柱等,2015)。基于景感生态理念,中国科学院在位于厦门的城市环境研究所构建了经典的应用场景。该园区对景感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和示范,主楼以同心同德为核心理念进行设计。
基于360度全景图像的城市环境场景感知
如何理解生态空间
景感营造生态空间
我国的生态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空间也转向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这一阶段。对每一处空间实体,需要精准地辨识和提升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克服生态环境风险,从而提高居民的获得感,进而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景感生态学在实践方面倡导通过景感营造协调景感载体与愿景。景感营造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将其某一或某些愿景赋予或融入某种载体,使其他人(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能够从这一载体及其相关的表现形式领悟这一或这些愿景(赵景柱,2020)。景感营造应充分考虑人的物理感知和心理认知,运用生态工程或技术手段,用有限的物理空间建立和增强人对周边环境特征的感受,提高人对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满足居民对生态产品差异化的需求。
董仁才,吕晨璨,翁辰,张永霖. 景感生态学原理及应用[J]. 生态学报,2022,v.42(10):4236-4244.
汪元凤,董仁才,肖艳兰,岳敏慧,王朋,段昌群,刘嫦娥. 从景感生态学视角分析城市立体绿化内涵与功能——以深圳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20,v.40(22):8085-8092.
赵景柱.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价的理论思考. 生态学报, 2013, 33(15): 4552-4555.
Zhao J Z,Liu X,Dong R C,Shao G F. Landsenses ecology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2016, 23(4): 293-297.
Zhao J Z,Su X D,Zhang Y L,Dong R C,Yan Y,Wang H W. Hyperfeedback: meliorization regulation mechaniam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emnt based on landsenses ecology. Landsenses ecology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2021, 28(7): 588-592.
欢 迎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