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中国人居印象——从大杂院到住宅小区(​许亭远)

文摘   其他   2022-08-25 17:46   北京  


作者:许亭远
男,出生于河北蓟县(现隶属于天津市)。曾任职于北京广电技术研究所、北京新宇电视监控系统有限公司。(本文选自《中国住房60年》,采编于2009年)



大学以前一直在河北农村上学,1961年考上了大学来到了北京,1966年大学毕业,当时因为文化大革命耽误了2年,所以1968年才大学毕业,当时一直住学校的宿舍。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没有直接上班就去部队锻炼了,两年后的1970年回到北京。从1968年我结婚到1973年,夫妻俩和儿子3口人住在北京南城一间8平方米的房子,周围是一片平房居民区,人们的住房面积都不宽裕,当时我们的院子一共住了4户。在用水上,一开始只有院子外面有水管供整个胡同用,到了1975年前后,水管进院了,每家按人口交水费。电也是全院儿一个电表,按人口分摊,当时很容易在这些事情上与邻里之间闹矛盾。房子是房管局的公房,每个月交房租,房租很便宜,不超过10块钱。到1973年,女儿出生了,4口人仍然住在这间8平方米的平房里,由于孩子还小,大家挤在一张床上也还可以。我记得1976年地震以后,我们支起了双层双人床,我和儿子睡上面,妻子和女儿睡下面。房子是南房,建造质量很差,冬天四壁透风,屋子里点蜂窝煤炉子都不管事,虽然只是8平方米的小屋,但屋内温度仍然很低,人在家里都要穿大衣。当时没有厨房,平常就在院子里面做饭,遇到刮风下雨,就把炉子搬进家里。而且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下班回到家炉火灭了,要重新生火,很费时间,要吃饭得等到很晚了。
 
1980年,单位为我调了房,是一间12平方米的南房,房子的质量也好多了,白天能晒到太阳,到了冬天,比以前舒服多了。刚搬过来时,水管也在院子里,这个院子里有9户人家。因为院子里有一家是在房管局工作,当时问大家愿不愿意把水龙头引到自己家里,大家都同意,后来就开始挖沟埋管,我家的小厨房里也就有了水龙头。到1984年,有的人家自己买了电表安在家里,开始分户计量。没有安装电表的仍然是采用分摊的方法。到1985年,单位考虑孩子都长大了,换着原来的房又分给我们一间12平方米的北房。那时候大多数人的住房条件都很差,大家都在院子里面找个空地就盖一间房,我家也在院子里盖了厨房和一间7、8平方米的房。当时还是使用蜂窝煤炉子,后来用上了煤气罐,就感觉方便多了。到1996年儿子结婚,家里腾出一间北房作为婚房,女儿住在自家盖的小房子里。当时自己花钱安装了土暖气,买了专门烧土暖气的炉子,我记得也是用蜂窝煤烧,因为当时有人帮忙找材料,所以只花了600~700元,把个屋子都装上土暖气,冬天就暖和多了。1998年,孙女出生了,家里依然是这样的居住水平。这个时候,各家自已盖的小房子已经把整个院子塞满了,只留下只容一人通过的过道,是名副其实的“大杂院”。现在想想其实挺危险的,我家在院子的最里面,如果发生火灾或其他的自然灾害,想往外跑很难,救援的难度也很大。
 
2000年,我儿子的单位分房,大概是1995年左右盖的5层的板楼,是比较少见的一梯一户,分析原因可能是单位自己设计建造的,只是依照当时单位的需求量,没有考虑节约用地的原则。当时我们交了一间原有的平房,分给了一套9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一卫,两间卧室朝南,大约都是12平方米,一间卧室朝北,还有了18平方米左右的客厅,厨房和厕所都大约6平方米,我们第一次住进了楼房,当时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宽敞明亮,南北通透,厨房厕所都独立使用(见图)。房子在东四环外酒仙桥,当时我们住的地方离公交总站比较近,出行相对比较方便。但是当时道路的路面窄,堵车比较严重,有购物商场,但是感觉还是不太方便。后来我们买了这套房,住了2年。

绘图:张岳


在2002年,儿子做生意贷款买了新房,建筑面积大概有220平方米,四室两厅两卫,所有的卧室和客厅都朝南。小区有24小时热水,集中供暖,会所有各种体育锻炼设施,物业管理也比较到位。这套房子近邻南二环,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都很方便,周围商场、菜市场比较多,选择性比较多,非常方便。我们搬过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周围有一所不错的小学,为了小孙女上学,我们2005年搬到这边。感觉唯一的缺点就是临二环路,晚上噪声比较严重,我们也在计划把窗户改成双层的。现在每年家里的物业费约4000元、取暖费6000元、租车位费2000元,共约12000元。
 
想想以前住的房子,变化真是大。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共搬了4次家,条件一次比一次好,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家里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现在住房条件好了,国家为老姓生活各方面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更加全面了。


* 本文选自《中国住房60年》,作者:许亭远 *




“中国人居印象”专栏通过多样化的个体视角鲜活地展示中国人居环境变迁的细节,旨在总结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成就和教训,为未来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Special Committee for Human Settlements

Chinese Socie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SSD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
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CSSD)的分支机构,以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追踪国内外学术动态、分享实践经验,推进相关领域科技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