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推进公园城市、园林城市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部署了科学编制相关规划、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稳步增加乡村绿量等9项主要任务,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乡村绿化美化现状,分别提出行动目标。
为丰富城市绿化景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推进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要求,各地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口袋公园”近3万个,建设绿道8万多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15平方米。“口袋公园”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指导公园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22版《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标准由2016版的56项,大幅缩减为18项指标。并且正式将国家园林县城纳入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统一管理,同时取消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打造建设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印发《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管理办法》,加强对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活动的指导监督,规范申报与认定管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残联印发《无障碍环境认证实施方案》,推进实施无障碍环境认证,提升无障碍环境服务水平,健全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
满足居民对公共空间多样化的需求,推进旅游休闲、户外运动场地建设。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地在符合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各类空间建设公共营地,提升公共营地建设水平和服务品质。鼓励各地用好相关政策,支持经营性营地项目建设。
为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1万个,户外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长。到2035年,户外运动产业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为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北方防沙带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以东北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四部门印发《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提出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措施,初步匡算了有关工程量,并明确了相关支持政策。
为促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通过攻坚,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为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精准治污,生态环境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推进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编制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通过区域重点攻坚,推动全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不断提升广大公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生态保护、管理和修复。在调查监测方面,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共同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意见》,明确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共同组建工作专班,统一部署安排,国家林草局负责组织实施调查监测。
在林草生态保护及产业发展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重点领域聚焦于经济林、木材加工、生态旅游、国家储备林工程、种苗花卉、竹产业、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草中药材、林业生物质能源、草产业、沙产业。为加快推进以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和应用为统领的林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开展“全国林草信息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行动方案》,要求加强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加快建设林区城镇基础设施、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经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申报、现场查验、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公布第二批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认定命名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等59家园区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内蒙古图博勒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1—2030年)》等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要求维护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加强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管控;加强相关信息公开。
在湿地保护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编制指南》,对重要湿地的修复方案编制作出指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要求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