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桌爱吃的,其实就是在整理乡愁(罗西)

文化   2024-12-20 22:00   福建  



传统的节日里比如冬至为什么都是“吃”的主题?

做一桌爱吃的,其实就是在整理乡愁

 

   文摄:罗西

 

    今天洗菜由我来做。平时这是林老师的活。下图。

    鲜香菇两面冲洗后,再浸泡一会儿,捞出后把水挤干。

    小时候,春节,家里才会买一棵“山东白”(大白菜),可稀罕!


    有时,母亲会肩挑一些地瓜、大米等农产品去看她哥哥,即我舅,他们俩很小就没有父母,母亲很小就送到我们黄家当童养媳。

    那时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叫“生产队”,种什么农作物,是集体的行为,没有个人意愿与自由。那时生产队只种水稻、地瓜、甘蔗、小麦、花生、大豆……每家每户有一点点的“自留地”是用来种菜的,菜的品种也是非常单一:包菜、芥菜、花菜、韭菜、小白菜、茄子等。

    我们村(后堡)的地瓜特别好吃,在仙游榜头镇是很有名的,可能与土质相关。

    舅舅很早就在“坝下街”开个小店,卖水果。

    春节临近,舅父会回赠我母亲一些稀罕的只有在春节才有的菜,比如山东白,香蒜(苗)。


    现在我比较喜欢天津白。

    现在蔬菜店的蒜苗有两种,一种长得好看,锋利,像芦苇,不香;要买香蒜,即根部是紫色的。


 



    今天白萝卜没买,换成芥菜心。

  小时候,母亲特别喜欢这个。我也随了她这味口,比白萝卜好吃,高级,不容易腻,因为甜鲜里有一丝丝的苦味。

    这种老家的芥菜,梗是圆的,老家的盖菜饭就是用这种芥菜做的。


    熬了一锅排骨汤,不敢放太多,怕浓郁了嘌呤太高,当高汤用。

    这排骨来自福建三明的山区。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中午的汤是:排骨、芥菜心、天津白、香菇、香蒜。

 

(我笨手笨脚做午餐,家乡菜。视频)


    主食来了,是福建仙游是“寿面”,是一种很咸的挂面,手工的,而且很长,家乡人觉得这面寓意好,有韧性。制作过程特别美妙,附视频。

    一般生日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吃,比较奢侈的神圣的一种面。

    比如,今晚是“冬至暝”(冬至前夜),除了要吃汤圆(圆子,实心的),还有就是寿命与菠菜。


    长寿面怎么吃?怎么做?

    烧一大锅水,开了,扔进两束寿面,盖上。

    沸水快冲开锅盖时,手疾眼快,迅速拿起锅盖,要不会溢出来,母亲常常形容这种沸水“大勇”,就是冲力很大的意思。

    等锅里的面不再是白色的,就是熟了,盐分也去了差不多了,就可以捞起来。

    浇上爆香过的蒜头、花生油或猪油、福建老酒,再加一点味精……

    最好配上卤好的五花肉,炒花生米,炒紫菜片。


    不过,我今天做了一道特别的海蛎煎,地瓜粉是老家的大姐寄来的,平时只加蒜苗煎炒,这次加了海草,别有风味。

    煎炒东西的锅是不锈钢的,林老师从柬埔寨邮购回来的,中资产品,听说其钢材是做航天器材等级的,所以,一个锅3600元。我猜她是被骗了哈。

    切菜的砧板最好是实心的,或者复合环保材料做的,不容易霉变。


 

(福建仙游“寿面”的手工制作过程,1910年拍的,来自网络)


    突然想起一句诗:我的家乡是母亲的嫁妆/母亲的嫁妆啊/我的家乡……

    所谓乡愁,就是想念童年、父母,小时候的味道,然后才是乡村。

    乡愁里,全是家乡菜的味道,母亲做的美食的味道。

    柴火灶烧出来的菜,特别香,有锅气。

    我读大学时,读初中的妹妹在给我的来信里有一句怨言:母亲只会关心“吃饱啊穿暖啊”……意思是根本不懂了解孩子的其他心理需求。

    现在回想起来,那可是当时一个母亲竭尽全力的爱。


    冬至,会特别想念父母,冬至前夜,一年里最长的夜晚。

  母亲生前常常说,冬至,就是春节的开始。这是一年里对孩子而言最有盼头的日子。

    春节里会油炸一些豆腐、甜排骨、地瓜、芋头(槟榔芋),当然还有我最爱的“甜丸”。

    怎么做?熟地瓜捣烂与糯米粉、白糖搅拌,搓成圆,扔进油锅里,颜色变成焦黄、浮出来,就可以。题图。那是一种特别幸福的味道,穷苦的日子里,给我们一点甜就谢天谢地。

    我现在终于明白,传统的节日里为什么都是“吃”的主题、内容,其实全是在缅怀重温小时候父母做的那些食物,那是一种很深的感情,可以慰风尘。

 

 

罗西简介:

专栏作家,传统媒体人。

在《新民晚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写过专栏。

出版专著有《性感是另一种高贵》《你生命中的贵人往往是异性》等30多部。

微信:928588220

(点击下面红色框,即可打赏支持我!)

罗西有意思
罗西诚恳地说,尽量有意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