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也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是“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一。
冬至通常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代表着阴阳转换、天地交替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C,0-5°C进入休眠状态,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强盛,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鹿的角朝前长属阳。继而认为,冬至时阴极阳生,麋感到阳气,头角会自动脱落。
虽然地表严寒,但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已经暗暗开始流动了。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
民间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一时段为9天,共81天,俗称“冬九九”。人们通过画九九消寒图来记录“数九”的进程,消寒图通常是一幅梅花图或文字图,每天填充一笔,等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一幅完整的图就画好了,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冬至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目,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与“交子”谐音,意味着新旧交替、辞旧迎新。冬至作为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象征着阴气的极致和阳气的开始回升,吃饺子也寓意着迎接新的开始和希望。
每年的冬至日,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的时候,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的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为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继承传统习俗,彰显传统文化魅力,让小朋友感受浓浓节日氛围的同时,提高劳动能力,我们倡议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跟着节气一起劳动起来吧!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一到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包一包饺子哦。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圆”意味着“团圆”,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包一包圆滚滚的汤圆吧!
小朋友在冬日里清理自己的小天地,把自己的玩具分类存放,参与家里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在简单的家务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