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据,两种局面,三种方法,结果也许在于对手

科技   2024-11-08 09:51   美国  


放在往年,今天的FOMC会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今天就犹如温吞水。鲍威尔依然在做Data Dependent的努力。实话说,现在这个情况,确实也不是他可以解决的。


经济数据不管是真是假,就算他是真的,慢慢走向目标但还没抵达的通胀



依然处在低位的失业率,我们就算这些数据都是真的。目前美国人看这个数据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



对于民主党的支持者来说,只有10%左右的人觉得觉得情况比一年前更差,而对于共和党的支持者来说,只有3%的人觉得情况比一年前更好,这种分化是剧烈的。


大部分人都觉得通胀给自己生活带来了困难,但共和党支持者感受到的困难更大。


我之前解释过,如果在美国你有房有股票,那么你的资产大概率正处在全历史最高,你的感觉肯定没问题,如果你没房没股票,那么你面对的就是租金正处在全历史最高,利率奇高,然后一个人要抚养全家的话压力是巨大的



在上面这张图最右边,我们看到的是最高收入群体和最低收入群体信心的劈叉,在历史上这都是罕见的。


考虑到美国本来贫富差距就不小,这种分歧就是巨大的。



那么联储作为所有人的联储,现在有大概97%的共和党支持者觉得,经济正处在很糟糕的情况,然后15%的人觉得通胀给他们带来了严重困难,而90%的民主党支持者觉得还好。在大选中,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总票数对比大概50比47,基本还是五五开。


换句话说,这个国家有一半的人觉得情况糟糕透了,一般人觉得情况还好。然后加在一起,失业率4%-4.5%,通胀2%-3%,那么如果你是鲍威尔,你怎么决策?


所以我也不会说联储data dependent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我同情也不同情他们呢,同情他们是这局面没有完全正确的方法,他们说平衡通胀和失业的风险我觉得也有道理。不同情在于这局面就是他们之前data dependent免责甩锅的部分结果。




这点并不是孤例,之前说过,美国今年大公司跑的好,小公司一团糟也是发生的情况,服务业PMI高于制造业PMI也是常态。所以当我们说美国的政治极化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他的经济也是分化的。



当更加富裕的民主党支持者关心民主和堕胎政策的时候,更穷一点的共和党支持者关心的是经济和移民政策。


所以我们站在当下,就有一个问题要解决了,物价水平大概率不会回去了。



所以用实际的薪资去计算,不考虑贫富分化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别,整体实际薪资也就是2021-2022的水平。而如果稍微看看实际的购买力,其实都是一落千丈



如果我们再考虑一下大企业和小企业,科技巨头和制造业,东西海岸和Mid West的区别。这种差距只会更大。




那么问题有了,物价水平没有回去,收入水平没有跟上,那么怎么解决问题呢?用一下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也就是三个方法


第一,过河拆桥,无视这些穷苦人的诉求

第二,提高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持平,或者稍稍走低

第三,降低多一些物价,提高一些收入水平,双向奔赴


写到这里,有时候感觉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同样的故事


上面这些事情,在几年前中国房地产一样有过类似的讨论


第一条,听起来很离谱,但其实不是完全没可能,当然我觉得Trump不是这样的人,Promise Made and Promise Kept还是他一个标志性的承诺,但无论是那个在南美的米莱,还是特朗普支持者中那部分完全主张自由化的人我估计都会有这个想法和做法。但我觉得现在这个年代不是以前那个时候了,在一个波动率走低的时候,社会秩序稳固,一些失意者的悲歌会被时代的乐章淹没,但现在是不行的。


这里我想多说一句,过去两年,高通胀高增长的很多国家,执政党都面对了压力,我越发觉得,金融投资者看世界的角度可能是片面的,在日本那个股票用贬值屡创新高的时候,谁想到执政党输得这么没面子。所以高通胀和低通胀都是问题,最好的肯定是温和通胀,没必要就一定觉得高通胀比通缩好很多。两个可能都是麻烦事。


第二条,其实是以前世界的基本假设,也是1980年代的事情,商品价格增速放缓但绝对值没有跌,居民收入增加





第三条就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危机,这个很好理解。



前者短期风险更小,但也有预期波动带来的市场波动,1982年也是萧条,但很轻松,因为那是一个增速预期放缓带来的萧条,等到利率走低,政府支出开始重新增加的时候就好了起来



在里根任期中,居民收入水平增加,然后商品指数也基本被控制了涨幅但也没有大跌,股票表现在1981-1982年波动之后一路长红。


我之所以对这个东西比较在意是因为我的确觉得现在从特朗普到musk,都在cos里根。


但我不会完全照抄1980年代的原因是,中国可能并不是1980年那个战略收缩的苏联,如果1980年的苏联,没有了1975年之前的锐气,勃列日涅夫没有个人权威,是官僚的附庸,后面的戈尔巴乔夫学斯大林画虎不成反类犬。结果内部的自由呼声和外部的压力一起打破了苏联,之前想的放开国营经济增加活力反而成为了笑话。




总结一下,我觉得美国经济的体感是很复杂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而特朗普很有可能学习里根的那个做法去处理问题。我自己确实觉得80年代美国其实是在另一个战场和苏联开战,冷战中的军事部份在1975年结束,而经济在1980年代是苏联解体的原因。勃列日涅夫没有权威依托官僚,放纵系统,留下一堆遗憾,安德罗波夫尝试整治腐败,但苏联单一依靠资源出口的经济系统日渐消沉,安德罗波夫没法同时处理政治和经济问题,契尔年科延续了一年安德罗波夫的改革,然后戈尔巴乔夫没有老人的权威和资质,被迫用更激进的方法,同时尝试解决经济和政治问题,结果同时出问题。


如果加上1975年冷战消停之后苏联开始民营经济,是不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我觉得中国和1980年的苏联比起来,在经济领域的转圜余地更大,1980年代苏联对美国的出口不如美国的盟友十分之一,中国的经济纵深更大。


我觉得美国会尝试复制1980年代的经济政策,而这个故事的结果,部分取决于中国。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我就隐约有一个感觉,美国的历史观和中国是不同的,和很多人想的相反,我觉得美国更强调叙事逻辑和历史的重复,而中国其实更多说事在人为。我觉得未来4年,或者未来8年,我们看到的就会是这个类比。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世界。


最后想说的是,美国历史上两次小政府逆全球化,一次的结尾是大萧条,一次是冷战胜利,事实上我觉得如果不是苏联解体,90年代的经济故事很可能是不同的,这让我想起了1991年中国内部路线之争的戛然而止,小时候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单一的看法,但现在想起来,也许双方都是对的,只是出发条件不同。




培风客
介绍我遇见的过去,和我预见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