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我的好朋友小A的一篇文章,讲讲她28岁当上“一把手”的感受。
小A对我来说是非常厉害的存在。我当年吭哧吭哧备战考研的时候,她已经保研到了top985,导师是业界大牛,名字说出来如雷贯耳。
硕士毕业季,既有大厂offer,又成功当上选调生。最后她选择了后者,走上仕途。
写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些经历颇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恣意之气,但是,小A却和我说了很多关于体制内的另一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28岁的副科,在工作后的经历和感触。
不骗你,我真的给不了考公建议
我28周岁时当上了副科,排一排竟是那年县里最年轻的副科。放到全市乃至全国这压根不算年轻,但还是免不了被一些碎嘴子猜是否走后门、有后台。真抬举我,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什么都没有,都是未知的命运使然。
表相总是容易迷惑人。从那之后,就会收到陆陆续续的询问,特别是亲戚里有些操心孩子前途的会问得特别详细。而且,他们自己会先形成一套逻辑闭环。
在他们的逻辑链条里,我必须是很早时就做好了规划并围绕此付诸努力。而且我还只能顺着这个逻辑去回答各种具体的问题,否则对方会以为我不真诚或者虚伪做作。
01
的确,无论哪个学习阶段,规划之类的课没少上。记得本科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类的课还占2个学分。可问题是,这堂课我终究没上明白过。直到硕士毕业证书拿到的那一刻,我对以后要做什么依然是模糊的。
就连读研这事,我大体也是随波逐流的。因为学分绩点排名靠前可以保研,我就想着去试试,尽管对专业理论是比较有兴趣的,但也没想好以后要不要走学术这条路。
多数同学目标明确,有的读2年制的专硕利于就业,有的读3年制学硕便于深造。到我这,又是稀里糊涂,看哪个方向顺眼就选了哪个。
读了两年多,觉得内在挺虚的,不想参与到生产学术废料并自以为是的那个小圈子中,就在毕业前夕着手准备找工作了。
像我这样迷茫的人,找什么工作也是随遇而安。考公只是偶发事件,在此之前,互联网企业、高校、地方国企都尝试了,就是没想过进入体制。
就在上述几个单位里最终做抉择时,我的好友兼老乡发来了某地级市名校定向选聘的公告。她比我早一年工作,在异乡的她希望我能过去,而且这选聘直接面试。如同文理分班时,我为了不跟同桌分开选择了文科一样,我就去了。
02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因为连我自己也不信,从没准备过考公的我(顶多看了一周的书),面试表现出奇得稳,拿到了“挂职xxx两年半,表现合格转任乡镇副科”的岗位。但那时,本就打算来晃晃的我,连副科意味着什么不清楚。
这就是我的考公经历,可每个来咨询经验的人听了,都认为我在吹牛、炫耀。可事实就是如此,说好听点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说难听点狗屎运来了挡不住。(这类选聘在我那年后也就没有了)
对于那种该怎么刷题、要不要报什么保过班之类的问题,我真不清楚,更没有什么笔记可以借阅的。
考公的辛酸故事我听过不少。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化,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上岸有些人投入了大量的事件精力,有些人甚至为此崩溃。
怕被骂“凡尔赛”,因此再有人问起,我只说多做题多看书,心态放好。对于那些确定要死磕考公的人,建设性的建议,我确实是给不出来。
03
而对于还在犹豫的人问要不要考公,那我只能用“围城”二字予以回应。工作这事,懂的都懂。
收藏许久的一张网图
看到过一篇名为《三十岁,我从公务员岗位上辞职了》的文章。挺巧,作者也叫二丫,她讲述了一些工作琐事,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压抑。
虽然在我这种基层人看来有点“无病呻吟”,毕竟她的岗位算是比较轻松的了。但有些感受是共通的。比如“五年下来,我实际办成了什么事情,现在想想还真说不出”、“愧疚感和无力感积累多了,也是会压垮人的”。
今年也是我工作第5年,办过很多事情,有实际效用的也有,但却不多。我所在的地方把考核的游戏规则定得很复杂,再加上形式主义的风吹过,导致部分工作表面上搞得如火如荼,实际上意义不大。
可怕的是明知道无意义却不得不做,甚至可以卷出新高度。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要是真把时间拿去干一些实在事,我也接受了。但很多时候,开会比干活多,报动态比抓实干多。
说实话,我刚到岗的时候,真的有点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没能很适应,确实也有过离职的想法,但更可怕的是,我感觉自己啥都不会了,再就业能力极弱。房贷在那儿,家里没矿,除了熬着,做好心理建设,别无他法。
所以,你如果问要不要考公,特别是刚毕业的学弟学妹,你问问“究竟喜欢做什么?讨厌做什么?如果两个答案都不知道,最好先别考公。”
人生苦短,就该活得随性一点,这是我当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能把普通的日子过得安耽,能让普通的自己心安,那时间就不算浪费。所以现在我在工作中尽我所能地去规避一些体制的沉疴顽疾,虽然这种抵抗显得很微弱,但至少能让自己心安。
NEWS
”
与二丫聊聊 |扫码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