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助老人,涌向一家乡村「烧鸡店」

文化   社会   2024-09-23 10:58   北京  

文  | 罗晓兰

编辑 毛翊君


十字路口的“烧鸡店”

“开门!我没话费了,你赶紧起来!”早上6点多,老人咣咣敲门,冲着住在店面楼上的李琳大喊。有时候,是一个戴草帽的大爷,递上红色翻盖老年机,“就一掀,没有亮了,不说话了”,没进水,没有摔。李琳一看,没电了,老人忘了充。

喜欢刷快手的大娘也会找来,说看到对心思的视频,一点赞就找不见人了——原来没登录。想连蓝牙的大叔把音响扛到了店里,从10块钱一路砍价到1块。还有大爷搭伙来修手机,音量好了,短视频传出“离婚后跟前夫发生关系咋办”。也有求助说,拼多多一直不给他退款,李琳翻了一圈,发现对方是在淘宝买的东西。
找上门的问题五花八门,输入法消失、手机中毒、广告弹窗、APP误删、手机没网、绑定不了银行卡、密码丢失,或者带着手机上山种玉米红薯,土进去了卡住键盘……李琳眉眼挂着笑迎上去。从老人的朴素描述里,他摸出门道——手机光亮不吱声,是误触了静音键;屏幕黑了,是亮度调到了最低;别人打电话收不着,是误加入黑名单……
晚饭后,依然有人到店。每天工作14个小时,李琳熬不住,把上班时间推迟半个小时,一开门,就看到很多老人在门口等着。他们赶集回来,有的身上沾着土,手挎超市送的红布袋,女的戴袖套,男的打赤膊,嘴边衔着一根烟,把双肘搁在玻璃柜台上。

李琳(左)日常和老人沟通手机问题。讲述者供图

不提都要忘了,李琳是个卖手机的。2009年,为了当上老板好找媳妇,他投资一万多,接手了这家店。婚事成了,生意却难做。俩人卖小作坊生产的杂牌手机,维修率太高,顾客要退货,找不到厂家退,把新媳妇气哭了。

第二年,他们开始卖品牌机。农村老人不太能接受,要砍价:小孩你给我便宜一点,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成本1000块的手机,卖1100,他们非得要800。还得用长期的高性价比打动他们,后续服务尤其要做好。
店在吴邵村十字路口附近,挨着县道,离张集镇中心还有10公里。附近有几个村,李琳估计店铺能辐射上万人,每天来去七八十人,来调手机的占了一成,大部分是老年人——智能手机下了乡,年轻人进了城,很多设置不会弄,一路打听到这个离家最近的手机店。
李琳将这些日常拍下来,剪成几十秒的短视频,发到网上,今年6月突然火了。粉丝在评论区感慨,说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被人骗了钱,或忽悠买了新手机。看他什么都能解决,他们把这当许愿池,诉说自己没钱、没女朋友、想找工作、抢演唱会门票,随后寄来一只真的烧鸡。
在老人口音里,“手机”听起来像“烧鸡”。起初李琳没有在意,有次给视频配字幕,机器自动识别为“烧鸡店”,视频发出后,网友开始玩梗,在各个地图APP上,把手机店改成“李琳烧鸡店”。
70岁的董云英是烧鸡店的老顾客。6年前,她在这里换了智能手机,之后总来“维修”。她在李琳对面开店收药材,也卖农药化肥,做生意要出去见人,用老年机显得落后。结果,新手机常有小问题,没有音、没有画面、卡了……
走几步路,她就到了手机店。跟李琳熟了,啥坏了就找他,家里的电脑也喊他上门修。两个儿子在福建做生意,白天电话都打不通,找不到人。这两年活儿少,村里倒是多了不少年轻人,不过也不懂手机的操作。
短视频记录下了这些。去年7月,董云英到了店里,说几天了,手机没声音。李琳拿过手机,煞有介事地说,手机没进水,那就是软件问题,得刷机,要保资料的话得20块。下一秒,他把静音键点掉——修好了。董云英笑了,刷这么快?


“农村大姐太好骗了”

店里进来个白发老太,看上去80多岁,说音量小,跟闺女打电话就“模模糊糊能听出声”。

老年机响起“已解锁”的声音,李琳拿过来一看,“喇叭没毁,听筒毁了……你这个得用纳米技术,得10块钱。” 他往数字键上乱拨一通,再把音量摁到满格。好了,全程5秒。
“啊?!”老人一层层掀开衣服,翻出用皮筋扎的小布袋,掏出卷起来的100块钱。李琳没接,让她对着镜头帮忙喊个引流口号就好。他说上半句——“买手机上哪嘞?”老太没接住,“上什么?你的什么店?”
加入纳米技术这个梗是去年的事。李琳不知道这指的是什么,也没去查过,看到同行用这话术挣钱,他搬来,加强视频效果,“反正是大家听不懂的技术”。老人也不管是什么,能修好就行。
疫情时,实体店不好做,他开始拍短视频,宣传自己的服务。以前他觉得做作的免费“修”手机视频,让店铺的整体销量提升了大概40%,助他实现了五菱车换奔驰的愿望。
董建立就是看了视频找过来。他47岁,在工地干电焊,穿着一身泥的工装就到了店里。大儿子的苹果手机不用了,“下放”给他,插口毁了,充不上电。李琳帮忙清理了充电口,维修费是一瓶饮料。董建立在工地干活要用手机刷脸,做什么单子发给老板,要靠上初中的小儿子帮忙。这两年工地活难找,媳妇的厂迁到安徽,90岁的老母亲和小儿子要人照顾,他只能留在家。

董建立(右)去年在李琳店里修手机。网页截图

熟人社会的好处体现出来。董建立家在董家村,离李琳手机店6公里,此后每次有小问题,骑个电动车就过来。一年之内,妻子、孩子要换新手机,他都带来。一来二去,好多老人家里种的水果熟了,也特意送来,李琳觉得很有成就感。
渐渐的,短视频拍得没意思了——有人找来换屏幕,不想给钱,说视频里都免费。李琳解释不换件的才不收钱,说不通,得用大家都能懂的说辞:我自家地里种的可以不要钱,我花钱买来的得收。
一次偶然的“欺骗”,他发现前后有反差,效果更好——开始说收钱,修好后再说免费,老人的表情变化真实,立马变得很开心,“哎呀,你这小伙子骗我的”。从此,他就开始了“行骗”,视频标题打上“农村大姐太好骗了,秒赚50元”“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老人看起来很吃这一套。用惯了老年机,他们在智能机上找不到“返回键”,手指滑动不利索,找来让帮忙解决。李琳接过手机,说这是大活,“像给长城贴瓷砖呢”,收费500块。老人面露尴尬,还是同意了,最后得知只需给李琳喊一句广告,他哈哈大笑,假装在内兜掏钱。
不过,忽悠老人的事多了,他们也有警惕性。为了省钱,只开5块10块话费套餐的,数据流量很快用超了,前一两次李琳会帮忙找移动公司退费,老人搞不清:都是你们骗的钱,要不然为什么要帮我们沟通?!
骗局是真有,在一款叫“走路赚钱”的APP上。有老人走了两天,没赚到钱,来问。李琳告诉他,骗人的,是让你看广告。有次碰到个大爷来关弹窗,点了20分钟还没关完,李琳都烦了。弹窗来自各个缝隙,比如浏览器里的小广告“你的手机需要清理了”,他们以为是手机的提示,点进去,好几个软件“唰唰”出来,自动下载。


“完了,高度拔得太高”

李琳的账号火得突然。6月初,一个驼背大娘来修老年机按键,他拆开机子修好后,大娘掏出一堆零钱,硬币掉在了地上。播放量莫名到了一两百万,很快,李琳看到几个营销号宣传他的“烧鸡店”,让这条视频蹿到了千万播放量,又来了8万粉。

爆火视频里的大娘。网页截图

很多老人不高兴了,找过来说太多人看到视频笑话自己,年纪大了不好看。李琳只能删掉视频。有个内容发出去后,李琳发现大叔拉链开了,播放量涨到上百万,他又赶紧删了。

去年年底,也有当地营销号宣传,让他增加了4万粉丝。这次范围更大,当地电视台来了,外地媒体也来了。他慌了,“完了,高度拔得太高,我心里也虚”。
马上有人在抖音联系他,自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邀请他参加暑期人口老龄化专题夏令营。骗子,他直接说对方,你想骗钱还是骗什么?对方发来证明,他还是不解,“为什么要找我?”解释了一通,最打动他的,是能带孩子体验百年名校的人文文化。李琳老家在吴邵村,中专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修电脑,修空调,修复印机。现在,他有两个上小学的女儿。
7月,他真的到北大演讲,最后说起智能手机的问题:手机的关怀模式不够“关怀”,弹窗广告给老年人带来困扰和诈骗的风险。弹出的软件多是各类破解WiFi密码的万能钥匙——老人出门不舍得用流量。钥匙下载了,却用不了,里面又是各种广告和弹窗。也有老人误点的,就像病毒似的,它们1变2,2变3,3变5,一直跑下去。
到了提问环节,他没想到问题很“刁钻”——如果一个顾客来找你免费调手机,同时又有人来买手机,就你一个人,你怎么接待?“说实话,我没这么高的高度。”他回答,让调手机的等等,要先把钱赚了。我是做生意的,得养家糊口,他讲了又讲。
在李琳印象里,老人来买智能机多在疫情期间,因为要扫码,在家也无聊。最麻烦的是帮他们迁移电话簿——这在一个老人的表述里,叫做保留“旧手机的第一页”,李琳花了很长时间才恍然大悟,这指的是通话记录。
老人不识字,不会存电话簿,长期联络的手机号只记后4位。李琳挨个拨几秒电话,再存进去。这时候不能说让对方自己打,老人会急眼:在你这买手机,连这个服务都没有吗?
他们拿到智能机,键盘上最常用的可能是听筒。在李琳的观察里,识字的老人用手写太慢,不识字的更得用语音转文字。通讯录里人最多三四十个,少的就几个,都是“女儿”“老伴”“他婶子”之类。微信多用本名,自己的照片做头像,直接作为识别。在他们手里,智能机其实只是加强版的老年机。

7月,李琳在北大做演讲。讲述者供图

62岁的王旭强当保安,因为手机之外的问题找过李琳几次。有次要无犯罪记录证明,他去市区跑了两趟才办好。再换工作时,他听说网上就能办,但问了一圈没人知道。还有回是下载打印入职体检报告。
王旭强年轻时在上海打工,几年前妻子得了帕金森综合症,治不好,带回老家照护,很快走了。女儿在上海上班,儿子就在徐州市区,成了家,工作也忙,一年才回来一次。有天,他摔倒在院子里,肋骨生疼,半天没爬起来。
那之后,他决定再找个老伴,农村媒婆介绍的没看对眼,他开始在相亲直播间找。和相亲对象聊了一个星期,9月中旬他去南京见面,火车票还是女儿帮忙在网上买的。被劝说可能有骗子,他不在意,说反正自己没钱。
妻子走后,他感到了孤单,下了夜班就打牌,刷手机,午饭用几种食材炒成一个菜。现在的手机是在上海时买的,五六年没出什么毛病,但很卡,他不会下载垃圾清理软件,还是去找李琳。
“李琳烧鸡店”已经成了“政务服务中心”。像王旭强一样的顾客涌来,让店里增设了查工资到账、交电费、打印二维码、现金换微信转账等业务。最着急的是买火车票,两个五六十岁的大叔要从徐州到山西临汾打工,求助买晚上出发的普快。后来,一个老头问能否量血压,李琳又放了台血压仪。老人没事干就过来,量完说好,跟家里量的一样。

(应讲述者要求,文中王旭强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极昼工作室
为坚持严肃阅读的人群提供选项。搜狐新闻极昼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