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文学】吕安虎 ‖《年关》(年味系列)

百科   2025-01-03 00:00   陕西  


【编者按】眼下,即将进入农历腊月,乡村的年味慢慢飘来。随之,街头巷尾的红灯笼渐次亮起,当空气中弥漫着炸货的香气,当人们口中念叨着归期与团圆,我们知道,农历的春节年正款步走来,带着浓浓的年味儿,沁入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这是阖家团圆的时刻,是游子归乡的期盼,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盛宴。于乡村,写春联、贴福字、走亲访友,处处洋溢着质朴的温情;于城市,逛庙会、看灯展、赏民俗,满满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年味,藏在年夜饭的丰盛菜肴里,躲在长辈递来的压岁钱红包中,隐于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欢声笑语间。
 我们希望大家拿起笔来,写写年味,我们将陆续刊发年味系列的作品,期待您分享记忆深处的年俗故事,讲述时代变迁下的春节新貌,描绘阖家团圆的温馨画面。让我们一起重拾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温暖与幸福,回味那历久弥新、浓得化不开的年味,开启一场充满人间烟火的新春文化之旅,共同迎接蛇年新春的到来!


这个冬天,我家厨房里的一切事务由我这个外手人“主政”。
为了在娃他妈和娃们面前表现我的非凡才干和勤快,在充分展示厨艺外,我着重把厨房里翻腾、重新布置了一翻。平柜和飘窗窗台上,面桶、玉米糁罐、小米罐、大米罐、花生米罐、淀粉罐……还有娃他妈腌制的各样菜坛子被我擦洗的锃光瓦亮,然后整整齐齐、醒醒目目摆放在趁手的位置上。
再看冰箱里挤挤挨挨的牛肉、猪肉和各样食物,我心头不由生出,“这日子太幸福了,这许许多多的粮食和美味,怕是明年上半年都吃用不完的,这不就是上辈人追求的幸福生活吗?”
冬至这天,我问娃他妈,“还有多少天过年?”
娃他妈不加思索地回答:“还有四十天。”
“咋这么肯定?”我又问。
“妈说的。”娃他妈答。
“哪个妈?”我又问。
“我刚嫁到咱家时,妈告诉我冬至过后是腊八,腊八过后就是年,加起来是四十天。虽不年年如此,但今年的确如此。”娃他妈一锤定音。
小时候过年,几乎年年都会听到妈愁苦的说:“财东家过年哩,穷汉家过难哩!”这句话。
少年不知愁滋味,反正一到吃馄饨冬至这一天,我就知道离过年不远了,欢天喜地、一天紧似一天的盼着大年初一早点快到。心里最记挂的是初一一大早能有一挂一百响的浏阳鞭炮让我放。
我当然没指望我伯会给我买挂鞭炮,他哪有这闲钱?买炮这事,一到冬至,我自己就有谋算了。挖空心思弄到手1分2分,就招摇过市,疯跑到合作社买回一两个小雷子炮,喜滋滋揣回家藏到没人能找到的地方。然后再想法弄钱,再去合作社买炮。如此,到年跟前,竟让我五花八门弄回来十几只大小不一、有土灰色、绿色、红色的各样小炮。
大年初一,包包里揣着这十几只炮仗,欢天喜地跟在大人、发小们屁股后面……舍不得放呀!放一个就会少一个,放吧,放吧!一切就为了今天,痛快地放吧!没响的那只哑炮,也要把它剥去外皮,把“药”倒到光滑的青石面上,是金色的炸药,就用铁榔头砸着听响声,是黑色的火药,就划根火柴点燃。看瞬间腾起的火花,在少年的世界里,还有比过年更好的事吗?
腊月二十九日,门前屋后打扫的干干净净,瓮中早已担满了水,妈也早把自剪的窗花牢牢的贴上,天已黑严了却还不见外出买面的伯回来。
等和酵面蒸白馍的妈坐立不安,又一次不耐烦地骂我和弟妹们:“娃娃过年哩,大人过难哩,你几个都给我醒事点!”
黑咕隆咚的半夜,伯扛着五十斤白面总算回到家了,妈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早早来到我家不走的窑妈不停地说着暖心的话语,并催促着她的儿子窑娃,赶紧拿甩子给我伯拍身后的尘土去。
到这时我才明白,伯扛回来的一袋白面要分一半给窑娃家。窑娃妈大概实再是感觉过意不去,在分好的她家面袋里硬要舀一小葫芦瓢面粉给我家,妈坚决地挡着不要,俩人推来推去,最后没法,妈接过面瓢倒下一小半说:“他窑妈,这总行了吧!赶紧跟窑娃回去忙吧!”
窑娃看我家墙上挂着一截火耀耀,对我伯说:“那伯,我点上行不?”我伯说:“路上黑,你点旺,跟你妈是个伴”。说完,窑娃背上半袋面,手上拿着点旺的火耀耀跟他妈下半沟的窑洞家了。
第二天,妈蒸好过年馍,拿两个放碗里,不由分说打发我给窑妈家送去。
妈一边忙着和面,一边问伯:“怎么回来这么晚,把人都能急死!”伯说:“坊里(坊镇)本来就远嘛!粮站排队的人多,等买到面就不早了。走到金家庄就麻麻黑了,又碰上五队甘民妈,小脚老太太拄根长棍,背上背着借来的一点面,正心惊胆战、又饥又渴、冷冻寒天不知如何是好时,遇上我的第一句话就说,大兄弟你可不敢丢下我不管!”伯说,虽然他也常走夜路,但心里也怯,碰到狼,听到夜狐子叫,心里更是发毛,有个伴是求之不得的,哪有丢下老人不管不顾的道理。虽然回来晚了些,但心里坦然踏实,不是更好吗?
过年也好,过难也罢,少时过年的那个腊月二十九日的晚上,发生的故事和伯、妈、窑妈、窑娃、甘民妈之间的对话,却是让我铭记了半个世纪有余。

金水文学
中国,历史灿烂悠久、文化渊源流长、人文积淀厚重、今天成就辉煌......所有这些为文学创作留下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金水文学》以贴近生活,服务民众,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为宗旨,期待与您相约《金水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