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涉及到群众的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如何远离违法犯罪,法律都会给予全方位的保护。
劳动者“线上加班”如何认定?
工作时间: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提供劳动,且从时长或频次来看,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通过社交媒体开展单次较长时间的线上沟通或会议,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就工作内容频繁进行沟通,或者线上工作具有明显周期性或固定性特点的,可以认定明显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可以认定为加班。
工作内容:应当结合劳动者工作岗位判断劳动者是否在用人单位安排下提供了实质劳动。一方面需要确认劳动者提供了实质劳动,若仅是偶发性的一两句简单沟通,不宜认定为存在加班事实。另一方面应当是在用人单位安排下提供劳动,避免出现劳动者工作时间“摸鱼”、下班时间工作,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加班费的情况。
应结合劳动者加班频率、时长、工资标准、工作内容等因素认定。加班并非指单纯的时间经过,认定是否属于加班及满足加班的条件需要以特定的工作作为内容支撑,在该时间段内劳动者是否从事用人单位的工作以及该工作的进行是否为用人单位额外分配工作任务所致,应综合劳动者岗位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的业务特点以及报酬给付的标准综合认定。
劳动者在线上加班的同时,要注重相关证据的留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权益。
网络游戏常见的诈骗手段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推广充值游戏币、游戏点卡优惠等广告,诱导受害人先付款,制作虚假的各种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发送截图给受害人获取信任,对其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发布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被害人在架设的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部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让受害人提供游戏账号和密码等,通过登录受害人的游戏账号,冒充该受害人诈骗其游戏内其他好友。
诈骗分子以高价收购玩家高等级游戏账号为名,诱使玩家登录钓鱼网站或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玩家银行卡信息,并以各种理由让玩家支付相关费用,或者直接转走玩家银行卡内钱财。
犯罪分子会使用变声器,利用化妆或AI手段伪装成异性的样子,与对面的玩家进行视频或通话,在与受害者成为暧昧关系或网恋对象后,诱导其为自己游戏充值或进行红包转账等,从而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在游戏或贴吧论坛中发布信息,以“收购账号”“游戏礼包”等为饵,利用钓鱼网站诱导玩家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个人敏感信息,在玩家毫无察觉的时候,利用不法手段转移玩家财产。
诈骗分子在游戏中以低价销售游戏币或装备为名,让玩家线下银行汇款,后续又以操作失误等理由要求玩家继续付款,待收到钱款后立即消失。
广大市民要增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充值游戏币、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等一定要在官方网站或是官方指定的交易平台进行,不要轻信任何网络上的“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广告。如果不慎掉入不法分子所设圈套,应该保存好转账记录等涉案证据,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散布网络谣言惯用方式
网络谣言具有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社会危害大、影响消除难的特点,所涉信息容易被网络空间海量放大,快速扩散、发酵形成舆论风暴,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等人格权益以及公共社会秩序。
套用权威
借助“中央”“国家机密”等标题吸引读者关注,实则并非相关官方权威发布,而是套用旗号滥用官方公信力为信息背书。
夸大事实
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眼球,大量使用“震惊”“出事了”等引导性词汇,同时运用感叹号等标点吸引阅读。
此类谣言通常利用老年人为传播渠道以情感攻势的形式诱导大家出于关心、健康的名义传播谣言。
捏造事实
运用一些已有的图片或视频移花接木,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套用其他视频、图片从而诱导读者相信。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散布传播谣言信息,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希望广大市民提升鉴别能力,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警惕网络直播变赌博
个别网络主播受利益诱惑不惜铤而走险,实施“直播带赌”等非法活动,通过传播二维码、组织粉丝投注等方式推广赌博软件,进而参与赌博软件利润分成,该行为均构成开设赌场罪。
休闲娱乐要适当,参与网络游戏需擦亮双眼,对以赚大钱为噱头的游戏要多几分警惕,对以小博大的概率类游戏要理性判断,自觉抵制赌博诱惑。其次,碰到类似的“直播间”或者网站,涉嫌赌博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帮助打击此类违法网站,维护社会良好风尚。
在节目中,李若暄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听众带来了一堂充实有用的普法课程,传递了法治好声音。
今后,青山湖区法院将持续发挥审判职能,主动担当作为,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司法需求,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安全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文丨李若暄
编辑丨院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