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询问孩子假期想要去哪里玩,孩子总是回答“随便”“不知道”;
当我们鼓励孩子去挑战一些有趣且很有挑战性的项目时,孩子总是退缩、拒绝,“我不要”“我不喜欢”;
当我们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呆在房间里,不像以前一样喜欢出去玩,对过去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无论怎么诱惑他,他都不愿意参加的时候,我们就要意识到:
孩子的生命力有可能透支了!
01
生命力透支的孩子
没法计划好自己的未来
这可能表现为缺乏活力、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出现问题。
01/ 身心受损
孩子在童年被透支后,身心面临着双重压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年上升,其中不少是因为童年时期过度消耗了生命力所致。
孩子在过度的学习压力下,内心的快乐被压抑,情绪难以得到释放,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全球范围内儿童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很多案例就是因长时间学习和缺乏运动所致。
孩子们被繁重的学业任务束缚,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他们的眼睛长时间盯着书本或电子屏幕,近视的风险大大增加。
这种身心受损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孩子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可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02/ 学业受困
当孩子陷入精神内耗,学业也会受到极大的困扰。精神内耗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度下降。
据研究,处于精神内耗状态的学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且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他们容易陷入对自己的失望,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不足,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缺乏自信心的情绪。
例如,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精神内耗而在考试中紧张,一提到考试就焦虑,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这种状态下,孩子很难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反而会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精神内耗。
03/ 社交艰难
生命力不足的孩子在社交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可能遭受同龄人的精神控制,如被恶意中伤、言语针对、孤立等。
同时,老师的不恰当对待也可能让孩子陷入困境。有些老师可能和稀泥,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让孩子感到无助。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社交能力逐渐缺失。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对他人产生疏离和冷漠的态度,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04/ 更容易沉迷网络,缺乏长期规划的兴趣
不快乐的孩子,没有动力去生活,因为他们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也就不会积极去探索,也不愿意忍耐等待和辛苦,只为得到通过努力得到的成果,转而投入短视频等高刺激、强快乐的娱乐方式。
据统计,82.9% 的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短视频之所以能让孩子们沉迷,是因为它刺激性、娱乐性很强,容易理解。一些短视频可能包含不当内容和不准确的信息,误导孩子。
长期看短视频,还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乐趣,遇到困难更容易放弃、更依赖他人。
02
补充孩子的生命能量
要从哪里开始
孩子生命力被透支的迹象,往往有迹可循。
当孩子来到世界上,总是生命力满满地进入探索活动。有的孩子精力更强,即使玩一整天也不会累;有的孩子精力弱,但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总是一试再试。
那么,生命力透支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认为这和孩子从成长环境中接收到的教育和社会压力有关。
如果家长和教育者总是特别焦虑,给孩子安排了满满的日程,让他没有闲暇探索自己好奇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思考。
孩子承担着过度的学习压力,不仅失去了快乐和探索世界的机会,也使自己的学习习惯从主动探索变成了被动接受灌输。
当我们发现孩子离开了学校就不想学习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孩子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驱动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过度焦虑的家长可能会过度保护孩子,为孩子做决定,限制孩子的社交活动。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就插手替孩子解决;当孩子不知道怎么交朋友,家长就主动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聊天,生怕孩子落后。
孩子成为了自己生活的第三方,总是在旁观,让家长处理自己的生活,从没有直接面对问题。等到他要独立时,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觉得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陷入内耗之中。
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和身体健康。耶鲁大学教授的研究表明,童年被严重透支的孩子,很难形成健全人格。
找到了导致孩子生命力被透支的源头,我们就能为孩子补充生命力有的放矢。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支持方式尤为关键。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首先需要识别这些迹象,如情绪低落、缺乏活力、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等,然后找到使用各种方法支持孩子生命力的自然恢复。
生命力是源自内在的力量,通过外在的强制要求是无法使之自然而然生成的,只会使孩子的内耗情况更加严重。
复利效应告诉我们,前期的积累虽然缓慢,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在某个拐点实现飞速增长。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贯彻正确教育方法的决心,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首先,为孩子减负,让孩子有休息和思考的空间。生命力难以得到补充,往往是由于孩子没有时间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吸取信息造成的。
优化日程安排,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娱乐和社交。调整期望值。为孩子设定和能力发展相匹配的目标,让孩子战胜挑战中获得成就感。
鼓励自我表达,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写作、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放松心情,同时,这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
生命力透支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在面对困难时想要逃避,而在追求目标时又渴望立刻看到成果。
例如,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想要放弃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让孩子明白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克服困难。
引导孩子保持耐心,让他们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03
允许孩子做“无用的事”
从孩子的童年开始,避免生命力透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01/ 允许孩子做闲事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那些看似无用的 “闲事”,往往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当孩子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时,他们可能在思考着蚂蚁的生活方式、团队协作以及生存的意义。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都在悄然发展。
又比如孩子安静地阅读一本好书,他们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正如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阅读等 “闲事” 的孩子,在创造力和情感认知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让孩子去做 “闲事”,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为他们的未来积累宝贵的财富,让他们积蓄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力量。
02/ 允许孩子自由地玩耍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由玩耍中,孩子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可能会和小伙伴一起搭建一个城堡,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与沟通;也可能独自玩着过家家的游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验不同的角色。
自由玩耍是孩子发展社交技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与同龄人互动,他们学会分享、妥协和解决冲突。
据统计,每天有足够自由玩耍时间的孩子,在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方面明显优于那些被过多安排学习任务的孩子。给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间,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礼物。
03/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体育,兴趣爱好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热爱的活动中时,他们会全神贯注,忘记一切烦恼。
比如一个喜欢绘画的孩子,在画布上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每完成一幅作品,都会感受到无比的自豪。
兴趣爱好也能让孩子在追求中找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精神。就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为了学会一首曲子,会不断地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克服困难,懂得了付出才有收获。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绽放光彩。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言:“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想象中的生活。” 孩子的生命力,正是在追求梦想和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得以滋养和恢复的。
帮助孩子恢复生命活力,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要让孩子在现实生活的要求之余,有机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去探索那些看似“没意义”的事物。
因为正是这些经历,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享受自己的时间的同时,也为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而不是生活的替代。” 我们不应让孩子的生活被无尽的课程和任务填满,而应鼓励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去创造。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恢复活力,更能够发现自我,规划属于自己的未来。
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自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追求个人兴趣和享受生活的同时,补充生命力,绽放生命的光彩。
记住,孩子的生命力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图片来源自 吉林·希萌树幼儿园,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