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一个人最怕的是人在这里,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愤怒、伤心和悔恨。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带来压力、焦虑和恐慌。

文化   情感   2024-11-27 19:27   广东  
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经典之作《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观点:
如果思维不受控制,那么痛苦就产生了。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就是陷入思维认同,忽略掉真实的自我与本质。
这本书自2004年英文版问世以来,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500多万册,堪称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在书中,作者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而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如果你也曾焦虑、彷徨,或者常常陷入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请打开这本实用指南仔细研读,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能从中收获坚定的力量,完成一场伟大的心灵修行!

01 
痛苦产生的根源:思维认同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必要的。只要让未被察觉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用大脑来生活,但当它们控制了我们的生活的时候,痛苦和悲哀就产生了。
为什么大脑容易制造痛苦呢?
这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善于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和“存在感”。
“小我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它感到自己很脆弱,容易受到威胁,所以它一直生活在一种恐惧和缺乏的状态中。”
正因为小我如此的不真实和缺乏安全感,所以它不停地在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
思维中的自己十分完美,有才华、美貌,在工作中不出任何差错,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富足的物质生活......
一旦幻想的美好和现实存在巨大差距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各种纠结和矛盾,甚至唤醒起体内潜藏已久的消极能量。
殊不知,大脑的你并不是真实的你,而是思维里臆想的自己
由于错把思维里的自己当做是真实的自己,所以我们常常脱离本体,陷入无意识的思维中,被迫进行思考。
思维认同创造了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意象、判断和标准,阻碍了你所有真正的关系,使你完全与他人、自然和宇宙隔绝。
在这种分裂的状态下,你缺乏对自己清晰而完整的认知。认知一旦降低,内在的力量就会减小,本体会表现得更脆弱。
思维是主观感受,当下才是客观事实。一旦超越客观事实去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非但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伤了自己和身边亲近的人。
要明白,思维只是一个工具,有任务就用来处理,没有就应该让它处于休止状态。
我们不要做思维的奴隶,而是要做思维的主人。
卓别林说:“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发现一切的痛苦都是我违背本真的自我。”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在于他多么漂亮,多么富有,而在于他是否能摆脱思维认同,于虚幻中坦然接纳真实的自己。

02
活在当下,过去和未来皆是虚妄

思维制造痛苦,不仅体现在它擅长引发虚幻和现实的矛盾,更体现在它抗拒活在当下,脱离现实。
如此看来,时间是帮助思维制造痛苦的重要推手。
这么说似乎有点抽象,举个例子:
人和动植物都拥有“当下”,不同的是只有人才划分了时间概念,拥有过去和未来。
人类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穿越时间的跨度,肆无忌惮地在过去和未来里畅想。
正因为有了时间的概念,人类潜意识里把所有发生的一切自动关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
当思维处在“当下”这个时刻时,因为无法连接过去和未来,所以它是停滞的,为了维持控制,它只好利用未来和过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你工作被领导骂了,思维中的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沿着这条轨迹在过往的经历中找寻更多的案例来证实;
又比如你在负责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即便每个步骤都事无巨细,思维还是不由自主地担忧未来。
相比之下,动植物则生活得简单快乐些。
它们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四处觅食;无聊了就翻找把玩有趣的东西......
从来不记仇,也不对过去耿耿于怀,即使你刚刚训斥过它,转头又会回来找你玩儿。
它们从容安逸、大方洒脱、快乐随性,始终处于当下,始终保持喜悦。
因此,如果不想增加心中的痛苦,我们就不能创造时间或者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
停止创造时间的唯一办法,就是活在当下,关注当下的时刻
永远没有哪个时刻比当下这一刻更宝贵,过去发生的改变不了,未来也无法预知。
只有当下,才是我们切实拥有并且能控制改变的。
接受当下,永远对当下说“是”。
思维没有了时间提供的养分,它就发挥不了作用,进而无法对我们造成威胁。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
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
所以,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03 
超越思维,进入内心平和的世界

"念起不随,念起即断,念起即觉,觉之既无。"——《金刚经》
关于超越思维,进入内心平和的世界,书中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点,倾听思维,做一个观察思考者
当你被无意识的思维控制的时候,要学着去倾听大脑中的声音,对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始终保持觉知。
既不对抗,也不做任何评判和论断,只是观察就好。
把自己当作第三方观察者,静静地关注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分析过程,以及当下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内心的感受。
慢慢地,你会从中抽离出来,连贯的思维被打断,出现了空白。
起初,思维空白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是渐渐地它们会变得长久些。
当这种思维空白出现时,你变得不再情绪冲动和激烈,而是更能体会到内心的静止和宁静。
在这种状态下,你开始与本体合二为一,至于你所有的思维、情绪以及整个外部世界与其相比,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第二点,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保持临在
除了做思维的“观察思考者”之外,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中断思维的流动。
这样的方式是通过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当大脑有意识地将精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时,我们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的思维就不会因为过度活动而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以上,也是冥想的本质和原理。
干一件事情就想着一件事情,专注当下,享受和欣赏当下一切美好事物的体验。
比如阅读时就沉浸阅读,走进人物内心,察觉他丰富的心理活动;
做饭时就沉浸做饭,想象自己正在创造一件艺术品,每一个步骤都仔细琢磨;
洗手时就沉浸洗手,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水的声音、流动以及肥皂的香味等。
切记不要做着A想着B,做着B想着C,因为思维熟悉了跳跃的模式之后就很难集中,然后慢慢脱离控制,直到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想起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很多网友羡慕的一种生活方式:像草履虫一样去生活,一次只干一件事。
或许,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简单的。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抛掉头脑里那些喧嚣的杂音,专注和享受当下,你会感觉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充满力量。
 

写在最后

 

永远对自己保持清晰的认知,不要陷入思维认同,思维中的自己只不过是欲望的化身,并不真实;
痛苦是思维的产物,用思维对抗思维,只会强化思维的力量,能做的就是觉察这种情绪,不评价和也不对抗;
保持临在,专注当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所发生的一切,如此才能抵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不念过去,不惧未来。珍惜当下,方能收获圆满!
点  和 在看 ,与你共勉! 



......END......



往期推荐

路遥《人生》中最经典的3句话,句句现实,句句忠告!

读完路遥《人生》顿悟: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年少不经事,懂事已中年,在无知的年龄做了选择,在懂事的年纪承担后果。

《小王子》:什么是爱?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小王子》中浪漫至极的6句话,治愈了无数人!

重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顿悟: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浓缩成10句话,渡了无数人!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提升认知的20句话,句句清醒且通透,女生必看!

《被讨厌的勇气》: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而把怒气当做是为了达成目的的唯一手段和工具



    喜欢我就点个关注吧~

                                            













如梦烟萝
专注读书写作,个人成长的90后深漂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关注我,陪你一起慢慢变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