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长文:从此管好手机不再难

教育   2024-11-03 06:59   北京  

手机管理一直是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几乎是没有效果的。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和老师采取的一些“教育行动”,学生并不认同。


手机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对手机进行自我管理才是关键。手机管理是系统问题,不可能用一个办法就能解决,好的班会课能起到一定作用。以主题班会课为核心,利用“班会+”的理念,建立一个手机管理微观系统,可望取得较好效果。


本节班会课运用了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班会课现场和后续情况看,效果不错。


一、课前思考


本节课属于务实型养成教育类班会课。这类班会课的重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班会课设计者要对学生使用手机持有理性的态度。如果只谈使用手机的危害,班会课是不会真正有效果的。把手机视为“万恶之源”是荒唐的,这种思想不可能让学生信服。


在教育学生前,班主任首先要分析学生的问题。


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没有手机的时代了。实际上,现代人离开了手机几乎寸步难行。一个连手机都不会用的学生能说是现代社会的学生吗?所以,对手机是合理使用问题,而不是禁止问题。


学校管理学生的手机依据的应该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出台《通知》的目的非常明确:“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仔细研读《通知》,能发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通知》要求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有限带入校园”(并非禁止),“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同时明确要求学校应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有具体的管理办法,统一的保管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还要提供各种设施满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通知》强调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特别指出以“班团队会”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手机不能“一禁了之”,而应该有一整套教育管理措施。召开关于手机管理的主题班会课自然就是其中一项,而且教育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部分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如下:


①自控能力不够(其实成年人也存在这个问题)。

②学业负担太重,学生极其厌倦,疲惫不堪。

③学生课余活动很少,社交时间也被挤压,只有手机可以随时满足学生放松休息、娱乐和社交的需求。


无视这些事实,只用简单的规训、处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上,班主任对手机管理工作的定位要明确。学生完全可以正常使用手机,班主任要引导他们对手机使用进行自我管理,把使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既然班会课的重点是“自我管理”,班主任应介绍一些自我管理的理论,并进行方法指导。


二、班会课设计与班会课过程实录


1.课前问卷调查与访谈

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和他们对手机管理的想法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为此,班主任首先要设计问卷。

高中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你有手机吗?

2.在假期或休息日,你一天使用手机大约多久?

A.8小时以上   B.5—8小时

C.2—5小时   D.1—2小时   E.几乎不用

3.你的手机主要用于(可选三个)?

A.学习   B.玩游戏   C.购物

D.看娱乐资讯   E.刷视频   F.聊天   G.其他

4.你的手机用于学习(如上网课、查资料)的时间约占总使用时间的    

A.70%以上   B.40%—70%

C.10%—40%   D.10%以下

5.描述一下你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A.严重依赖,机不离手

B.比较依赖,每天要用

C.没有依赖

6.手机给你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7.手机给你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8.你有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的想法吗?

9.请写出你最常使用的4款手机软件。    


接着,访谈部分学生,主要是了解他们对手机自我管理的看法。


2.班会课设计思路


问题呈现:小结本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问题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情景模拟让学生理解自己难以控制使用手机的原因。


问题解决: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手机自我管理的方案,重点在于保障计划执行的措施。


班会课主要活动:数据分析、理论解读、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


3.班会课过程与现场实录


[主题引入与问题呈现]


①生“机”勃勃——迅速发展中的手机。展示各代手机的图片或实物及它们出现的年代,让学生感受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


②“机”不可失——手机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学生介绍手机的各种用途及它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说明现代人已经不能离开手机。


③费尽心“机”——国家为青少年的手机使用问题操碎了心。展示教育部的《通知》,提出问题:既然手机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便利,为什么国家还要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管理呢?


机不离手——用数据说话。


第一组:据2018年的一项数据统计,我国68.1%的中小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上网比例为95.1%,未成年人92.0%的上网是通过手机实现的。


第二组:展示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本班学生假期在家每天使用手机时间:90%超过2小时,52%超过5小时,使用手机最多的在12小时以上。


危“机”四伏——展示学生反馈的使用手机对自己造成的不利影响。呈现数据:本班约80%的学生对手机有中度依赖,其中有4%的学生(2人)表示自己对手机严重依赖。

播放访谈学生的视频,内容是手机给自己的学习和身体带来的影响。请学生谈谈看视频后的感想。

主持人:我们明明是机主,什么时候却成了手机的奴隶?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继续播放访谈学生的视频。


主持人:大部分同学都有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的想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班会课题目:当“机”立断,我的手机我做主。


[问题分析]


①我们为什么买手机?


主持人:大家当初买手机是准备做什么用的?


根据调查问卷,购买手机的理由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聊天、刷视频、学习、购物、玩游戏、看娱乐资讯。说明学生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交往、休闲的需求,学习排在第三位。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主持人现场提问学生每天都用手机做什么。


主持人:经过调查,我们用手机做与学习有关的事占手机使用时间的三分之一还不到。那我们的时间去哪儿了呢?


②说一说我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主持人:请大家看图说体会。(参见下图)



学生纷纷谈起自己的情况,大家都有同感。比如,一开始只是想回个信息或查个资料,只要五分钟。结果,手机里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自己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结果作业没做完,原来制定的学习计划也没有实现。每次这样用手机后都很后悔,但下一次还是会这样。


主持人: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同感。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③“天使”与“魔鬼”的较量。主持人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解读这一现象,解读内容来自《自控力》一书的第一章。


主持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我们每个人虽然只有一个大脑,内心却住着两个自我。


课件展示: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让我们做自己马上就能感受到快乐的事。我们不妨叫它“魔鬼”。


主持人:及时行乐是人的本能,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谁都不能避免。所以,挡不住手机的诱惑你也不必惭愧。但是,人也能战胜暂时的诱惑,为长远考虑,这是人伟大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住着另一个自我。


课件展示:另一个自我让我们克服冲动、深谋远虑,知道自己目前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我们不妨叫它“天使”。


主持人:“魔鬼”就是当下的你,想要快乐,但“天使”告诉你,如果你不贪图眼前的快乐,未来的生活会更好。两个自我发生分歧的时候,总会有一方击败另一方。没有哪一方是绝对错误的,只是双方觉得重要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情景模拟:“天使”与“魔鬼”的对决。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例如:


你想查一个资料,打开手机后发现你的微信好友给你发消息了。


你正在写作业,手机屏幕亮了,你关注的博主发布了一条新动态。


明天要考试,你正在复习,突然有朋友说某位歌手发了新歌,最近在网上很火。


请若干学生扮演人心里的“魔鬼”,让他及时行乐;另一些学生扮演“天使”,劝他为以后着想,抵制诱惑。让两派角色在以上的场景中争夺某人的时间。


表演结束后,主持人采访当事人:在刚才的争夺中,谁赢了?


当事人:都是“魔鬼”战胜了“天使”。


主持人:下面的同学是不是有同感啊?“魔鬼”好像总是能战胜“天使”。所以,我们总是不能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我们都很痛恨这个“魔鬼”,它耽误了我们的学业,让我们不能完成预定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打败“魔鬼”,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么打败“魔鬼”吧!


④怎么打败“魔鬼”?


主持人:要想战胜它,就必须加强“天使”的力量,也就是我们需要提高什么?


学生:意志力(自控力、自制力、毅力……)。


主持人:是的!但是,我们如果不知道意志力是怎么构成的,就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努力。现代心理学已经研究得很清楚了,人的意志力来自三种力量。


课件展示:意志力的三个来源。(参见图10-4)



主持人:要想有意志力,首先就要清楚你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它会有一种力量,即“我想要”的力量。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就不能做阻碍达到这个目标的事,这样就会有第二个力量——“我不要”的力量。而且,你一定要做能帮助你得到“我想要”的东西的事,它构成了第三种力量——“我要做”的力量。我们不妨把这三种力量比喻为意志力的“三驾马车”。我们只要好好开发、利用这三种力量,就能不断进步,打败心魔,实现目标。


⑤案例分析——寻找我们的三种力量。


主持人先举出一些实例,请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三种力量分别是什么。


主持人请学生自己举例并找一找这三种力量。比如,想要更健康苗条,要做的就是保证休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熬夜打游戏。


结合本节课的目标,请学生寻找合理管控手机的三种力量。例如:


我想要:考取理想的大学。

我不要:过度迷恋手机,荒废了学业。

我要做:合理使用手机,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主持人:如果我们不能驾驭好这三种力量,三驾马车失衡或方向不一致,我们就无法前进。比如,我们明明有“我想要”的目标,但我们做的却都是“我不要”做的事情,而“我要做”的事却不做,我们怎么可能达到目标?又或者,我们连“我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自然就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不要”做什么。


[问题解决]


主持人: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能靠外界强制,要靠我们自己。

课件展示: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征服自己。


①每个同学参照自己原来的情况,制订一份新的手机使用时间计划表。(参见下表)

完成表格后,主持人随机询问几位同学:原来每周用手机多长时间?现在计划用多长时间?发现同学们计划的时间都比原来的少了很多。

主持人:制订计划很容易,我们过去也经常订计划,但几乎没有很好地执行过,这也是我们始终难以进步的原因。我们要吸取教训,争取把这次计划完整执行下来。我们已经学习了意志力的三个来源,下面就请大家利用学到的知识,讨论一下如何保证计划的落实吧!


②小组讨论:怎样保证手机管理计划的落实?


主持人提示:要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把困难想在前面。多想想预案: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执行?怎么解决?如果执行有困难,谁能帮助我?如果没有执行计划,我可以怎么办?

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写在卡纸上,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建议。


③老师也给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有很多是和大家一致的。比如:


把手机放在你不能轻易拿到的地方。

使用手机时设个闹钟,铃声响起就放下手机。

使用“远离手机”等软件协助自控。

把手机交给爸爸妈妈保管,让家长监督自己。

和小伙伴约定好互相鼓励、互相监督。

每天打卡记录。

想玩手机时做点儿别的事,比如……

坚持一周完成计划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

不能完成计划给自己一个惩罚,比如……


[班会课小结]

自控力对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记住意志力的三个来源,用“我想要”“我要做”“我不要”来掌控手机。不仅是我的手机我做主,我的人生也是我做主。


4.课后反思


本节班会课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拒绝手机,而是合理使用手机,强调自我管理。本节课做了两件重要的事以达到这个目的:


①让学生认同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引导学生产生自我管理的意愿。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这属于“知”的部分。中学生都能理解手机有用但不能过度使用的道理。真正困难的是“知行合一”。

②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课堂上可以完成一部分,课后还要跟进。课堂上能做到的是:


理解为什么难以控制使用手机。只有了解了自制力的原理,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能探究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所以,我们运用了《自控力》一书中的有关原理来解释。这个原理比较浅显,学生好理解。


制订手机使用时间计划表,重要的是如何保障计划的执行。前者是“我想要”的力量,而后者则是“我要做”和“我不要”的具体运用。


③课后的跟进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只是“预期的效果”,真正的效果要在班会课后的实践中才能显现出来。持续关注这节课制定的方案的落实情况,不仅可以保证本节班会课的效果,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需要用自控力解决的问题上。


(说明: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的邓惠文老师参与了本节班会课的设计)


图10-5是班会课“当‘机’立断,我的手机我做主”的流程图。






—  END  —


来源 | 源创图书《从此会上班会课:主题班会课设计教程》,陈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

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好校长,亮出来!丨“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活动启动
《教育家》2024新年献词 | 时光不会辜负你的坚持
这份被校长、老师们盛赞的“学习资料”,学校必备!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光明社教育家
《教育家》是《光明日报》主管的教育周刊。传播有力量的思想,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