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振兴,如何开拓新路?——从“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看县中振兴的关键突破

教育   2024-11-18 12:11   北京  


“高考成绩严重滑坡,优质生源消失,教师队伍老化……曾经作为寒门子弟向上流动渠道重要环节的县中,已经发挥不出人们所期待的作用,县城教育的荒芜成为不断蔓延的现实,而县中如同已经告别的家乡,成为完成个体城市化的都市新中产们凭吊的遗迹……”这是林小英在《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一书里对县中的描述。


11月2日-3日,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主题的第三届教育局长论坛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评审结果同期公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育局长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张志勇在评述时提到,这些案例中有一个关键环节突破——县中振兴,并列举出云南省会泽县、湖南省浏阳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区域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县中崛起”的新路径,看见了县中发展的更多可能。

优秀生源打散:从源头解决“掐尖”问题


“会泽县的7所高中不分重点,在中考后不再按成绩高低分批次录取,而是严格实行‘一碗水端平’的招生政策,将名额平均分给县内的35所初中。”云南省会泽县教育局局长唐文学介绍,2012年以来,会泽县全面深化教育招生改革,高中实施均衡滚动划片,不择校、不掐尖,不办“超级学校”,这意味着每所高中必须平均分配来自三个地区(县城、乡镇和山区)的初中生源。这样做从源头上解决了学校间的生源差异,高中之间不再争夺生源,学校之间也形成了良性竞争。



优质生源外流往往被视为“县中塌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问题也困扰会泽县多年。2000年以前,整个会泽县城只有一所高中,其余均为山区中学,由于教育资源差、升学率极低,很多优质学生在中途就转到周边教学质量更好的县市。为了留住优质生源,会泽县从2000年开始取消所有山区高中,同时新建六所高中,将学生集中在县城。后来通过均衡地滚动划片录取,从高中的生源入口处保持学生结构的均衡。


把优秀生源打散后,教学质量如何保证?会泽县将7所学校的教师资源打通,让教师根据需求在学校间流动起来。“我们要让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有足够的竞争力,保证百姓把孩子放到任何一所学校都是没有怨言的。”会泽县将所有的生源打散分配后,每个学生都会被当作重点对象去培养,学习成果也就有了大幅提升。“这样老师在工作过程中有盼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希望,以生源入口的均衡促进教育出口的均衡。”唐文学介绍,均衡滚动划片的做法,为会泽县留下了更多优质生源。


实行这一举措后学生的学习成果怎么样?据公开数据显示,会泽县在2023年的一本录取率超过了35.9%,而在2012年实行滚动划片以前,一本录取率还不到16%。


我国高中教育发展从以往的效率与质量优先,逐步走向效率与公平、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应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衫在《“无声的革命”:被夸大的修辞与梁晨、李中清等的商榷》中曾提出,改革后被强化的重点中学制度虽然构筑了少数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通道,但这种制度不仅不是缓解城乡教育不平等的良方,反而是固化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机制,构成制度性的排斥通道。泽县通过滚动招生实现生源均衡,从源头消除“掐尖”问题,通过建立制度实现学校之间有序、良性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生源配置生态,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了县中发展的道路。


强化保障:留住教师既靠真金也需真情


县中之困,根源非其自身。县中困境的深层原因,更多地根植于社会发展的脉络之中,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人往高处走”——优质教师往往更容易流向收入更高、职业发展空间更大的地区。师资流失是制约县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影响较大,更是县域高中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县中崛起,教师是关键力量。如何留下教师?关于如何解决师资流失的问题,在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位于全国百强县第5位的浏阳,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浏阳一直在思考‘人从哪里来’‘人来了能不能留住’‘留住了能不能教得好’这三个问题。”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局长谭应启介绍,浏阳一直关注两个关键词——“真金”“真情”。


人从哪里来?浏阳瞄准“高校”“青年”两个富矿以“真金”引才——1997年,浏阳率先出台外地教师安家补助政策,从2012年起每年由浏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率队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院校招贤纳士,2024年持续引进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并在购房、租房等方面予以高额补贴。此外,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在浏阳一中、三中等设立奖教基金510万元;浏阳市教育基金会新增颐和隆、东信、庆泰等27个教育基金,金额近 6000 万元,迄今浏阳教育基金总金额达 2.3 亿元。强大的资金保障,为浏阳吸引良才提供了信心与底气。


以真金引才之后,如何留住良才?既靠真金,也需真情。浏阳推进教师身心健康“十个一”工程,开展“工会四季”活动以及大龄青年联谊相亲、外地教师家乡行等关爱工程,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吸引优秀人才在县中长期任教。


县中教师相对待遇低、压力大,职称评审困难。直面这一问题,浏阳在职称评聘时向县中倾斜,构建了“新秀—能手—骨干—名师”梯次培养机制,引导高中新教师三年“打通关”,同时健全“练有平台”的机制,树立“干有机会”的导向,激励教师奋发。


“在浏阳,根本不会感受到县域高中在塌陷。”这样的自信来自当地政府的强大政策保障:浏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在政策上优先支持、在项目上优先铺排、在人才上优先引进、在资金上优先保障。强大的政策保障,为浏阳县中的招贤纳士带来了更多信心与底气。


整合区域资源,靶向发力破解县中教研困境

县中教师专业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县中教育质量。如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研员的作用得以凸显。


县中教研一直面临三个困境:一是专业指导欠缺,教研能力不足,县级教研机构大都没有配备普通高中教研员,对县中教研缺乏指导。二是校本教研弱化,教研质效不高,多数学校的教研机构名存实亡,教研有形无实。三是协作机制不畅,教研支撑不力,县中教学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分散于各学校,缺乏协作教研机制,且校际教研交流、研讨活动少,校内低水平同质化教研现象普遍,教研支撑不力。


“县中教研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做,更不是封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曾召辉介绍,恩施整合全州力量,搭建区域协同教研平台,整合全州普通高中优秀骨干教师资源,分学科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构建起专业教研机构与学校教研组织紧密结合的网络化教研体系,教研员与优秀学科教师联结更紧密、沟通更便捷。教指委委员由学校推荐,教育主管部门遴选,每个学科由7位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组成研究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服务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负责教研规划、内容选择、项目策划、活动落实、效果评价及决策咨询等工作,横向为全州教研工作提出主张,协调处理项目、活动落实及服务支持,纵向指导、引领、协作县中加强教学、评价与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教研机构人员编制不够、研究力量不强等问题。同时以项目为牵引,落实教研任务,紧扣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教师发展和教育决策等五大方面,每年设置35个不同方向教研项目,配置一定经费,招募项目研究小组,教指委跟踪指导和考核评估,组织优秀学科教师,深入县中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是县中振兴的关键一环,如何克服实际困难,结合区域现实条件开展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恩施地区为县中振兴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王新凤在文章《高等教育机会获得视角中的县中困境及其应对》中提到,县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严格的教学管理与应试教育导向的训练体系异军突起,形成了对城市中学的冲击,一度成为广大乡镇学生进入精英大学的重要门径。但近年来,在城市化、市场化进程推动下,县中的优质生源、优质师资逐步向中心城市聚集,逐渐形成“县中塌陷”。新时代,“县中振兴”要在新的价值标尺下实现教育生态重构、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在共同富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下重新审视教育发展。从这一角度延伸,云南省会泽县、湖南省浏阳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探索了更多发展路径,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县中振兴样本。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原创

者 | 石依诺

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好校长,亮出来!丨“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活动启动
《教育家》2024新年献词 | 时光不会辜负你的坚持
这份被校长、老师们盛赞的“学习资料”,学校必备!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光明社教育家
《教育家》是《光明日报》主管的教育周刊。传播有力量的思想,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