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闽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会议在厦门工学院举办

教育   2024-12-05 17:15   福建  

厦门工学院

「宣传处」出品


探混合智能科技前沿,话非遗保护落地场景。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闽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会议在厦门工学院召开。本次年会汇聚了学界精英、业界翘楚与科研新锐,围绕会议主题“混合智能”展开了深度研讨与交流,掀起一场AI智慧风暴,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会议由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厦门工学院承办,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闽台文化数字化传承与智能计算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并得到了厦门飞瑞致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福建超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开幕式由厦门工学院李咏梅副校长主持。

厦门工学院李咏梅副校长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厦门工学院张凯副校长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等情况,期望通过承办此次学术会议,加强与省人工智能学会的合作,提高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厦门工学院张凯副校长致辞


紧接着,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周昌乐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混合智能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可能途径,应该引起省内人工智能学者更大的关注。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混合智能不仅为解决复杂的人工智能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强调,本次学术年会聚焦混合智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共同推动混合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周昌乐理事长致辞


会议期间安排了3个精彩纷呈的与混合智能相关的大会报告。国防科技大学胡德文教授作题为《脑信息模式识别与脑机交互》报告,详细介绍了功能成像脑连接图谱的构造与验证,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脑重大疾病的客观诊断与干预和脑机交互的现状与实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孔万增教授带来了《基于脑机协同智能的面部情绪识别研究》报告,阐述了如何结合人脑的认知能力与机器的计算表征能力形成脑机协同智能开展面部情绪识别研究。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作《机器意识的脑机融合途径》报告,深入剖析了机器意识研究的困境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脑机融合技术实现机器意识的新途径。

国防科技大学胡德文教授作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孔万增教授作报告

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作报告


会议还设有2个分论坛,分别是青年分论坛和非遗分论坛。青年分论坛包含3个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正教授的《高效能跨模态语义理解》、温州大学陈慧灵教授的《元启发算法研究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阳教授的《医学图像智能诊断关键技术研究进展》;非遗分论坛包含3个报告:厦门大学刘昆宏教授的《水墨画的数字化应用初探》、厦门辰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王韧技术总监的《泛AI时代的非遗传承》、咪咕新空文化科技(厦门)有限公司-鼓浪屿元宇宙项目段洛宥总监的《鼓浪屿元宇宙-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化的新视点》。

青年分论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正教授作报告

青年分论坛:

温州大学陈慧灵教授作报告

青年分论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阳教授线上作报告

非遗分论坛:

厦门大学刘昆宏教授作报告

非遗分论坛:

厦门辰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王韧技术总监作报告

非遗分论坛:
咪咕新空间文化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段洛宥总监作报告


此外,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的理事会,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


此次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福建省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助力推动混合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人工智能与非遗文旅的深度融合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素材来源 | 人工智能学院

编辑 | 张力凡

二审 | 邱健蕊

审核 | 谢志春、任  军

厦门工学院
厦门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以“明志、博学、修身、力行“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教育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应用技术型工科院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