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花||(连载之四)芳华待灼 砥砺深耕

文摘   文化   2024-09-11 02:16   湖南  


芳华待灼

砥砺深耕

(四)

 杨水花 


四、天价铜壶


1983年夏天,张芳高中毕业回家了。


张伯劝张芳,下学期还去复读,说不定复读一年就能取了。


张芳望着父亲,以前好像都没有好好凝视过父亲的这张脸。岁月的磨砺,每一道皱纹上都写着,父亲曾经历的沧桑。为呵护家人,他默默承受过的雨雪风霜。父亲用他的肩膀,扛起全家人的希望。


她已经长大,三个弟妹都还小。


考大学,前几年还容易些。张芳那一届起,学校走上正轨,狠抓教学质量。复读的太多了,复读两三届的,四届五届的,应届与复读生同班同校,招生政策一根杠,也不拉个分数段,录取名额也很少。命运之神若是照看她,一考会中。既然落榜,注定她要在农村打拼。


莫读了吧,爸爸。


不读了就要在农村干哦,一辈子事,你还是多想想吧。家里,我身体还好,做的了。


不想读了,考大学不容易。


那就在村里教书吧?村里学校正需要老师。父亲说。


看看吧。家里也有好多事情需要我做。爸爸您供我读完高中,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谢谢您!


教书是小芳小时候的梦想,上了中学,只知道读书,除了要考大学的事,别的都没想过了。但是高考失去了机会,人生就这么唯一的一次机会,没有把握好,她还没想好要做什么。


张芳放下了学习的担子,在大山里享受清凉盛夏,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走林间小道,看彩蝶翩跹起舞,花儿悄悄绽放。

张芳坐在菜土边的一块大青石上。身后是母亲栽种的辣椒地,青的红的辣椒真是可爱。一泓泉水,静静流淌。青石旁长满藓类植物,小小苔花静静盛开。她想起袁枚的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实苔花比米粒还小。或许是这里贫瘠的原因吧。

山弯里几块红薯地,叶子碧绿,有的藤条忍不住要往坎上爬,想亲亲行人的脚根。大概地下肉质根块正在疯长。


屋后水田里,稻子已经抽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稻花飘香,空气里带着淡淡的香味,天气好,花开后正好灌浆,一定是岁稔年丰。


几年来父母把这里一坡一垅的田土种上庄稼,付出多少汗水。父亲扛着犁,牵着牛的背影,深深刻印在张芳的心里。


大山里夏季其实没什么农活可做。父亲每天去公路边量竹,装车,华姐怀着孕,张芳来姐姐店里看她。华姐的婆婆在店里忙着,招呼她:快进来坐,又长漂亮了!

这两姐妹,个头脸型一个模子。一样的圆脸大眼睛,大鼻子,厚耳垂。姐姐方华壮实,豪气爽快,人未见面先闻声,蓄一头黑发,柔顺的发丝,垂落腰间。妹妹张芳,性格内敛,说话时总爱拿大眼睛盯人。一头短发,刘海微卷,轻盈干练。


芳妹还是爱看书,出个门包包里也背着书,有空就随手翻开。她手上拿的是个手抄本。黑色笔记本抄写的,徐志摩的诗。芳妹写的字,一笔一画像印的一样,整齐漂亮。华姐让出柜台,让芳妹安静看书,自己在一边欣赏。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华姐问她:沙扬娜拉,就是那个娇羞的女孩吗?


来了客人,买包烟。


沙扬娜拉——


芳妹的大眼睛盯了客人,微笑着招呼了一声:


再来啊!


看书看傻了。华姐轻拍她一下。有点尴尬。


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意思。


他又听不懂。


但是你懂了呀,还有我外甥听懂啦。芳妹调皮地摸了华姐隆起的肚子。


好久生呀?


下个月了。


好好养着吧,店里要我来帮忙吗?


张芳很快熟悉了华姐店内里的业务、往来客人。


华姐生孩子,将店里钥匙交给张芳。大门、店门、抽屉钥匙,都串在一枚铜钱上。


张芳接过钥匙,这枚铜钱,让她眼睛一亮。


一枚咸丰元宝。俗称穿眼钱。这枚穿眼钱,长时间在兜里,在手里把玩,光滑锃亮。中间的孔边,外边,被磨得发亮。品相很好。


很多孩子小时候玩过穿眼钱。不少人家里的某个角落就藏着几枚古钱币。那些早已退出流通领域的古钱币,表面看来生锈、失色、毫无美感,却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底蕴。张芳对古钱币有一些粗略的了解。


首先,它以文字独树一帜,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气势雄伟,诗情画意、雕刻技艺集于方圆之地,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其次,它深刻的包含着我国对称美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种圆形方孔钱,凝聚了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念,可以看出古人图腾迹象。方圆之地,气象万千,是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


一枚钱币,饱经沧桑,神工意匠。既有高度的书法艺术,又有出色的章法、刀法。虽已退出了流通领域,不能再当钱用,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回到家里,张芳拿出姐姐的钥匙给妈妈看。妈妈瞥一眼,有啥好看,你姐姐铺里的。


看,铜钱啊。


是个铜钱啊。我给她的,挂钥匙。


您的啊?还有吗?


还有几个,放帐门里吊着,蚊帐不会飘起。压邪。


那帐门里放的是铜钱啊?你真伟大!


张芳从母亲纹帐子里,拿出四个铜钱,一边两个。咸丰重宝。


别的地方还有吗?


应该还有吧。送过一些给朋友,说是小孩子睡的小床,放上铜钱可以压惊辟邪。


这东西贵重。你收起来,比银子贵。


张芳给妈说,她的历史老师,是个老头儿,爱收藏钱币。有一堂课上,他讲到古钱币,战国时象刀子一样的刀币,象铲子的铲币,秦半两,汉的五铢钱,到后来的铜钱,银币,金条,金元卷,讲得忘记了形象,把左脚踏到讲台上来了,同学们在底下暗笑,他才意识到。


记得爸爸讲过个老上人赌钱的故事,那个事情最少得是在清朝的时候了。后来有了纸币,黄金、银元是硬货,一般只在钱庄流通。


到底有多金贵?


妈妈听不懂刀币铲币这么复杂的东西,她只想知道,穿眼钱是不是还值钱。


不单单是穿眼钱啊,只要是古铜钱,银元,中间没眼的也值钱。那是张芳在历史课堂上听老师讲的。但是到底值多少钱,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有多高,她也不知道。她只能告诉妈妈,角角落落里的铜钱,所有的你就都收着,千万别再送人了。


那可了惜了。张芳母亲,是个乐观开朗的女人,声音大,爽朗,任何时候都透出质朴,来自于她内心的纯净,善良。而这时候,她的眼睛睁得圆圆,一脸的吃惊。


怎么啦?


我们家烧开水的那把五斤重的铜壶,是拿铜钱打的,还有双铜筷子。几个银手镯,银耳环,是拿光洋打的。我以为,那种钱都过时了,没用了嘛。


我们家哪有那些东西啊?


去年做牛栏啊,从那里挖了个坛子。一直没告诉你们几个孩子。


你开始养狗的那个时候啊?


是。之前有个银匠进山做手艺,我见了他走了老远才到我们家,总要让他开个工,赚点脚力钱吧,就打了把铜壶。


没事没事,不就是挖出来的么,又不是花钱买的。还有铜壶嘛,烧水喝了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那坛子没丢吧?


还装着东西呢,也不好看。


张芳小时候也玩过,跳房子时把旧铜钱串起来做跳子。后来也都弄没了。她再次叮嘱妈妈:都收着,您都好好收着。您千万千万别送了人,别弄丢了,也别让人知道了,我的妈。


家中的那把铜壶,静静放在灶屋角落里,烟熏得乌黑,只有手提的把上发亮,看得出是铜质。


那个铜壶,怕是全世界耗资最大的一个铜壶了。没有之一。五斤重,都是哪种古铜钱不得而知。估计都是晚清,咸丰年以后的货币。妈说大多是背面有条龙,中间没有孔的那种。


张芳只是稍微知道一点古币的知识。有的还是来自生活中听过的故事。


张芳八岁的时候,也听叔公讲过一个故事,当时南方苏维埃政府临时造币处设在云山中。杨S部队知道了消息,派兵来剿杀。他们为避开G党追杀,走得匆忙,只收了些贵重物资,银元是用箩担装的,途中为了减轻负担,卸下物资,把几箩银元,找一棵老树,挖个大坑埋了。以为有一棵老树为特殊标志,以后能找着。当时傍晚天色昏暗,几个人记不清跑到哪个山头了。三光政策后,云山只有一座大王庙,放三十床晒垫烧,大火烧得正旺着时,雷暴雨突然狂下,未曾将大庙点燃。大王庙是山里留下来了的唯一个完整的房子。后来红军曾派人回来打探,原来地址房没了,树也找不到了。这笔财富,至今是个迷。


这大山里,好多老屋场,现在都成废墟。山里的人,有一部分后来避战乱移进来居住的。现在有些老年人还讲粤语方言。那些人家的后人也会讲。张芳一句也听不懂。吃饭讲十饭,念第四声。干什么讲搞嘛噶,都念第三声。方言里边上声、去声多。


云山的神秘魅力,让张芳的心很安静。


张芳给姐姐买了个钥匙扣,要姐姐把那枚咸丰元宝宝川当百,收好留做纪念。是母亲给她的东西。


同时给姐一张设计图纸,是想让姐姐改变一下店里的货架和摆放。建议她把商店改成顾客自选商场。那些副食品,事前称好打好包装,茶叶也都包装好再上货架,旁边放点样品就行。袋装或者做些竹筒、小篾箩,好拿又显档次。这些事情张芳认为爸爸都能帮忙,他篾器做得精致,不难。华姐一点拨就明白,马上实施。


张芳的大妹妹正上着小学,弟弟与小妹还没启蒙。母亲精打细算,妹妹们都穿着漂亮的裙子,喜欢的凉鞋。姐姐回来,最高兴的是他们几个。张芳想,有好多事情需要她努力去做,弟妹们要学习文化,秋天要收割庄稼,摘茶子,事多着哩。


弟弟妹妹围着她转。最有意思的是,暴雨过后带弟妹们看彩虹。


夏天里,大山里的雨下得很特别。


有时这山下雨那山晴。或者这边有雨对面晴。


这天,对面天空乌风斗暗,接着山顶暗了,狂风呼啸着,在耳边呼呼作响。东边大雨倾盆。雨就是下不过河来。西边天空晴朗,阳光普照。


不多久天显得高了,乌云没了,彩虹出现。一头在对面山上,一头在遥远天空。弟弟喊,那是一条彩龙,在远处吸水,浇到对面山上了!六岁的孩子,想象力太丰富了!


张芳带头大喊,喂,彩龙,来我们这边浇水。


弟弟妹妹也一齐喊,喂,彩龙,来我们这边浇水。


大山里回响着他们的喊声和笑声。


爸爸妈妈也笑着。空气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息。


改革开放,云山富裕起来了。云山主要收入来源于竹木资源,是全市唯一一个山林资源未分到户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村庄,社会主义十个建设示范点之一。云山新村登上了全市的光荣榜。


每一个家庭,象旋转的星球,都有自己轨迹,运行方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一天又一天的平凡生活里,演绎着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杨水花,女,汉昌学区退休教师,平江县加义镇思源村人,自幼在连云山长大,自称是大山的女儿。热爱家乡,爱乡村生活。







电视音乐广告制作横空出世了,本平台现有栏目16个,辐射全国,聚集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作词、作曲、演唱名家,可为用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音乐电视(MTV)广告,所有的作词、作曲、演唱都由全国实力名家原创一条龙服务,《三湘四水文艺之家》伴您腾飞,助您早日实现梦想!

三湘四水文艺之家
打造当代文学高地,构建现代精神文明。推介当下最活跃最具特色的一线艺术家、作家、诗人,力塑艺术家、作家、诗人群像,既欣赏名家也扶植草根。在这微观世界你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要闻,也可以纵览历史的风云纪录,聚焦新闻热点、畅抒家国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