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万辉华||土桥记

文摘   文化   2024-09-10 03:21   湖南  


土 桥 记

万辉华 

在写这篇《土桥记》前,请允许我做一回文抄公吧,我抄自己前几年写的一首诗《土桥》,诗云:


土桥非断桥

干涸得连河卵石也没一块

好在一条松鼠拖着长尾巴窜过

站在桥这边挥挥手

那边便是一抹山一抹田一抹水

没有柳枝做笛子

你也吹不出长亭外

她还是邻居少女青葱得很

这边也没有路灯留不下你的影

那边的萤火虫为她点灯

你常在土桥与友人话别

土桥早已与你告别

你记起土桥这名儿

便记起了十七八岁


有意思吧,“你记起了土桥,就记起了十七八岁”。这诗中的“你”就是作者我呵,我坦白,这是我从荣家湾乘火车,又乘4路公交车,在土桥下了车,背着行李,与母亲一路问路,给过机床厂,经过菜地,给过地区教育局,终于到了我就读的岳阳师范学校。


正是《土桥》这首诗,让我40多年后,又忆起在师范读书与土桥有关的印记,但是,我记忆中的土桥应该把范围放大些,即包括师范的周边地域,如四化建公司、地区教育局、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等等。


(一)


那天,应是国庆后的十月上旬,秋高气爽,校园里还是砂子铺的路和运动场,两栋学生宿舍,如四合院般。报完到后,母亲带我去附近的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又叫地区教科所吧),去拜访表叔的岳父岳母,按辈份我叫彭嗲彭奶奶的人。


记得,他们家住在西边的平房,一进门,一位戴着眼镜,个子中等,比较偏瘦,年纪约有五十多岁的老师,很慈祥地笑着迎来。随后,一位年龄也是五十多岁,穿着精致的女长辈,也是很和气地招呼我们快坐。


我叫男主人,彭老师。叫女主人,彭师母。


来之前,父母跟我介绍过,彭宗述先生,原先在岳阳市一中教外语,后调入到进修学校(教科所)任教。见他鼻梁上那副厚眼镜,曾是一位资深的教师。他家客厅里,有一个书架,上面都码满了砖头厚的英汉、俄汉等闻典,我还是在私人家头一回见到如此之多的词典的,真令我吃惊,我对彭老师肃然起敬。


中餐在彭家吃的。饭后,母亲回了荣家湾,我终于过上了远离家人的独立生活。


后来,学校出现停热水洗澡,我到彭家洗澡、洗衣服。彭老师家里的阳台上养了许多花卉,他送了一盆太阳花给我,开着金黄色的,如菊花般的花朵,我把它带到宿舍,养了一阵子,因宿舍晒不进阳光,这花也就萎了。


(二)


土桥一带,在当时属于市郊,除了四化建公司周遭较为繁华,那儿,四路车的终点站,有工矿商场,工人俱乐部,放映电影,还有一些饭馆,加上工厂里的家属进进出出,有如赶集般,我们的日常用品,肥皂、纸、笔、墨水等,都要到四化建工矿商场购买。因此,傍晚,或星期天,约同学或单独到四化建走一走,也是一种休闲吧。


某日,班里发了电影票,什么影片不记得了,夜7:00在四化建工人俱乐部观看。吃过晚饭后,我们从学校出发,需要经过机床厂下面的一截公路,再右拐上坡,从一些菜地边,农舍旁的小道上经过,刻把钟就到了四化建工人俱乐部。


散场时,大约到夜里9:30。忽然,听到一阵骚动的叫喊声,有女子的哭喊,更大的是“打呀!”“打流氓!”


一群男子与我校的同学发生了打架。这时,我校食堂的工友余师傅见学生受了几个糙子的欺负,拔刀相助,他几脚就把三四个糙子踢倒在地。学生顿时呼拥着余先生回校。那时,听说糙子对我校女生看电影散场时,调戏她们,动手动脚,引起了男学生的抗议与制止,才发生了这场冲突。


幸亏余师傅见义勇为,我们同学才没有吃亏,从此以后糙子不再敢欺负师范的学生了。


这一仗打出了师范的“雄风”吧。余师傅后来成了我的好友,如今60多岁了,仍在武术学校执教。


(三)


去年,作家徐载满先生在退休时整理私家档案,他还收藏了一册岳阳师范学校编印的文学社的内部刊物,这本油印杂志,历40多年还保存得无破损,我翻了翻,这上面还有我71班刘中初同学的文章。这真的是奇迹吧。


我记得,这本刊物是由谢柳青(一清)老师主编的。我也参与了文学社的活动,我的一篇习作《当杜鹃花开的时候》是上过这内刊的。有时,为了刻蜡纸,油印内刊,在晚上下了自习后,再加班干,肚子饿了,曾在隋国庆老师的单人宿舍,用煤油炉子煮过面条吃。


我们那时经常收听李燕杰、曲啸所作的讲演报告,那时,人们都象热衷于唱歌跳舞般,热衷于听讲演,也自己参与讲演与朗诵。后来还有张海迪的报告,为救落入粪池群众而牺牲的第四军医大学张华,由他的战友所作的讲演报告,尽管都是通过收听,仍然激动人心,热血澎湃,催人向上。


我担任学校广播站的编辑,把改好的稿件,交69班邓玉香同学到播音室广播。我平时,还坚持写广播稿,向岳阳县广播站,后改为岳阳市人民广播电台投稿。经常有五角钱的稿酬单寄过来,当时这五角钱,可买几本文学书籍。在1983年4、5月,在汨罗县城关完小实习期间,我还向汨罗县广播站投过稿,认识了编辑廖宗亮先生,后来,他调入到岳阳市农发行任办公室主任,我与他重新建立了联系,廖氏与作家韩少功是好友,他赠我的散文集子上有韩少功写的序言。


(四)


现在的土桥已不复当初的原貌了。机床厂仍在,岳阳师范学校迁走,改为市十四中,基本框架未变。原郊区一中仍在,变化颇大,这是历史的必然。


我在1983年6月,即将告别校园时,特地请摄影师在学校南面的山丘上,捧着一书,留下一张照片,摄影师还在相片上留下了一行字“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确是激励我几十年不辍,坚持阅读的座右铭吧。


回想二年师范学校的学习,我因担任了学生会、团委会的干部,除了上课,大多业余时间花在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办内刊、修改广播稿件上,当然也突击读了许多外国名著,因当时图书馆规定每次只能借阅2本,我同认识王自成老师的公子王向明君,他那时是师范图书馆的常客,他与借书的美女管理员关系好,因此,我托他额外借了许多外国名著。可是,我写作散文、杂文不多,为了赚稿费,老到街上找广播稿的素材。我的文学兴趣还是进了工厂后,正好赶上八十年代文学热潮,这样就开始学作诗歌、散文、小小说,后来又写杂文、文学评论来。


2000年金秋,我招进到刚创刊的《长江信息报》工作,坐在八楼的办公室,常向着岳阳师范的校园眺望,想不到十七年后,我竟然回到了这青春时期留下脚印的大地,成了一名职业的新闻工作者,这也要重感谢命运所赐吧,我的许多同学要么仍在校回里做园丁,有少数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他们离母校是没有我这般的近呀,当年我做广播站编辑是没有白干呀!这也叫做圆梦吧!



万辉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会员, 湖南岳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湖南《岳阳晚报》副总编辑。在《文艺报》《大家》《作品与争鸣》等中央省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200多篇,出版《书生情怀》《心灵一片风景》《四月物象》文学作品集三部,作品多次曾获湖南省作协、湖南省记协奖。






电视音乐广告制作横空出世了,本平台现有栏目16个,辐射全国,聚集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作词、作曲、演唱名家,可为用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音乐电视(MTV)广告,所有的作词、作曲、演唱都由全国实力名家原创一条龙服务,《三湘四水文艺之家》伴您腾飞,助您早日实现梦想!

三湘四水文艺之家
打造当代文学高地,构建现代精神文明。推介当下最活跃最具特色的一线艺术家、作家、诗人,力塑艺术家、作家、诗人群像,既欣赏名家也扶植草根。在这微观世界你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要闻,也可以纵览历史的风云纪录,聚焦新闻热点、畅抒家国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