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续长、王泽锋||​孝勤堂的故事

文摘   文化   2024-09-16 03:55   湖南  



孝勤堂的故事

□ 畅续长 王泽锋


  第一章:
张氏一脉 孝勤立堂


滚滚的黄河从河套平原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突然它又掉头东去,直奔大海,在它的身后留下了古老而灿烂的河东大地,也留下了横亘河东的峨嵋岭。


多少年来,茫茫的峨嵋岭,以蜿蜒的涑水河成了临猗人的骄傲,成了古郇阳的象征。


峨嵋岭是沧桑的见证,是它默默地注视着脚下的荣与衰,夜与昼。峨嵋岭又是一位伟大的母性,她以她那深沉、磅礴、恢弘、大度,养育了千万儿女,养育了雅士、将军、儒商和庶民百姓。


谁也说不清多少个晨起暮归,他们用自己的脊梁,用中国人特有的品格——劳动、创造、奉献、牺牲,用自己的灵魂和躯体,铸成了座座丰碑,把英灵、文明、情怀留给了儿女,留给了黄河,留给了大地,留给了峨嵋岭。


就在这峨嵋岭的腹地上,有一个叫张家营的村庄,村北耀眼的矗立着一座高5.8米的墓碑,它金碧辉煌的宝顶融入了山西各种纪念碑的风格,用瓷砖砌成的主体和深红的宽三米有一的大理石底座在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如碧似玉,庄严凝重。


与这块墓碑对视的村子里的十字路口,立着一块醒目的巨石,上面雕刻着“东张家营村、党支部、村委会、老龄委、张山虎、党红英”的字样,而与这块巨石紧挨着有一座雄伟、古朴且藏“文化珍宝”的二层建筑。


这里有“敢想敢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憧憬;


这里有“文化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生活”的英明;


这里有“展现才华,奋力拼搏”的启蒙;


这里有“艰苦创业,慷慨捐助”的实诚;


这里有“呕心沥血,育子成人”的身影;


这里有“一生艰辛,两袖清风”的火红;


而这一切的一切就从孝勤堂开始……


  第二章:
贫请私塾 教儿要强


孝道立堂千古盛;勤劳为本一脉长。这个“孝勤堂”院子坐落在张家营村,现在的主人就是张山虎、党红英夫妇。可知道这么一座壮观的院子以前根本就没有?故事就先从张山虎的爷爷张进才讲起。


爷爷张进才那辈人,穷困潦倒,没有住所,一家人住在张家族人的祠堂。爷爷打工,奶奶乞讨,拉扯儿女,艰难度日。


爷爷深知;文化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生活,就在那样窘迫的自己还需要别人接济的条件下,请来了私塾先生,教儿女习文化、学知识。


而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爷爷就有这样的见识,这是何等的目光长远?何等的情怀?何等的境界?


  第三章:
殷殷嘱托 求索他乡


张山虎的爸爸叫张玉田,1909年2月16日出生于张家营村。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少年时他目睹了战乱、贫穷、山河破碎。他自小和兄弟姐妹们在父亲请的私塾先生处求学,跟着父辈们拾柴割草,贫瘠的峨嵋岭黄土地上,留下了他孩提时的足迹和身影。


也许是那身土布衣衫和母亲纳的千层底,赋予了他人生的骨气和灵气,也许是那艰难的劳动和贫穷,缔造了他坚韧不拔的个性。


少年时,张玉田就以聪明、勤快博得了长辈们的赞许。见同村人有人去了西安当学徒,熬相公。12岁的玉田也要去。


在一个黎明的村头,父亲深情的说:“孩,记住,能吃苦才能有出息,才能干出大事情。”他望着父亲凝重的神色和母亲的泪眼,点了点头,从此12岁的张玉田,开始了他那漫长、曲折、艰难而光辉的人生。


  第四章:
八年学徒 历练成长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古城西安有一家久负盛名的老字号——福精通老久章,掌柜姓章,是一位精明的南方儒商。章老板一边“吐噜吐噜”吸着水烟,一边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满脸稚气的孩子。这时的张玉田,一边恭恭敬敬的站着,一边又不时盯着八仙桌上摆动的座钟,因为在峨嵋岭半坡一带的农家,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洋玩意。那瘦瘦的身子骨,大大的眼睛,和那一身半新旧的土布衣衫,让章老板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山西来的农家娃。也许是章老板目光如炬,看到了这个少年的潜力,他向二柜交代:“先留下,做个跑腿的,这个孩子看样子挺灵。”


就从1921年的秋天起,张玉田在这个章记字号里,开始了提水、扫地、打饭、叠被,一晃就是八年时光。八年里他历经了风霜雪雨,告别了少年时代。八年里,他历经严寒酷暑,时光给了他一个磨炼和成熟。从15岁起,他跟账房的刘先生学算盘、习小楷,18岁他已成为相公中的佼佼者,他以特有的吃苦、勤奋、好学、精明,深得老板的青睐,上下几十号人都夸章老板用了一个年轻有才的山西好相公。


1929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章老板把玉田唤到自己的卧室,望着眼前这个憨厚而精明的后生,章老板一改往日那严肃的神态,语重心长的说:“玉田呀,你12岁到我号,我是看着你长大的,可小鸟大了就要飞,就要离窝呀!你现在正年轻,不能老在我的翅膀下,我想让你出去闯一闯,在甘肃省西峰镇立一个分号。”说完这番话,章老板目光移向了一张八仙桌,他接着说:“关于让你另立分号,我主意已定,这三件东西作为我的一点心意送给你。”他端起那个老式座钟说:“这个钟是我祖上传给我的,记得你刚来时就喜欢它,你既经商做生意,首先得遵从时辰,该今天办的决不能推到明天,该晚上办的决不能等到天亮。”说完他又指着一个崭新的“福精通老久章”金字牌匾说:“这是本店的招牌,记住!无论什么时候,牌子不能丢,另外还有这5000现大洋,算本号对分号的投资,你若4年内能还我,抬头不变,字号生意归你,你当掌柜坐东,如若还不了,那就别怪我……”后边的话,章老板拖得很长,但始终没有说得出口。


张玉田听着老板至诚且不容更改的话语,望着老板平时少有的慈祥和动容,此时他泪如泉涌。是呀,离开爹娘八年,他没回过一次家,没给母亲烫过一次脚,他要靠着自己的执着,开辟人生路上的新径。如今他将独自一人西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垒窝、深造,去实现他人生的一个萦绕心头的梦。三天后,他跪在章老板的膝下,无比动情的说:“掌柜,你放心,只要我还活着,‘福精通老久章’的金字牌匾是不会褪色,不会倒的。”临行时,他又朝着章老板深深的鞠了一个躬,带着座钟、牌匾和5000现大洋,穿过关中平原,翻过六盘山,向西峰走去,前边是望不到头的地平线,后边是张玉田留给古城西安的一个一往无前的身影。此时,他耳边又想起了父亲8年前在村头的那句话:“孩子,记住,能吃苦才能有出息,才能干出大事情。”


  第五章:
廿九春秋 勤垦辉煌


西峰镇坐落在甘肃省的东部,是一个商贸比较发达的古镇,从唐朝起这里就商贸云集,作为甘陕两省货物中转和交易的市场,作为一名外来商家,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心机,在此一般站不住脚。初来西峰的张玉田先生,住在一家普通的客栈。三个月的时光,他几乎天天信步在小巷、大街、银号和绸缎庄。从表面看,这个来自西安的年轻商人,和蔼而稳重,自信而潇洒,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几乎如奔腾的江河无时不在卷起滔天巨浪。望着那块催人奋进的金字牌匾,想起章老板的重托和期望,他常常夜不能寝。然而这个20岁的年轻人,以超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己。他冷静地审时度势后,决定在暂时偏僻的小十字口一带安营下寨,建立自己的字号。于是他以50石小麦的代价,以5年的期限,在此一带租了50亩一块薄田作为商铺。不久在阵阵的鞭炮声中,福精通老久章那块金字牌匾,悬挂在西峰镇小十字口租来的三间门店上。对于这个来自陕西年轻的山西张先生,当地的一些大户投来了不屑一顾的目光。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一年后,从三间门面小打小闹开始的“福精通老久章”西峰分号,长足发展,五年时间成了让人们刮目相看的大字号。他的字号集旅店、车马大店、布匹、杂货、绸缎庄等为一体,把原本偏僻荒凉的小十字口,变成了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自那时起,老西峰人常说一句话:“大十字不大,小十字不小。”说的就是自张玉田的字号在小十字安营扎寨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十字口一带,其繁华程度大大超过了当年号称西峰最大最热闹的大十字口。而今西峰镇早已变为一个市区。在当年张玉田字号的旧址上,百货大楼、电影院等高楼林立,而年过半百的老人都知道,就在这小十字口,有一家久负盛名、颇具规模的大字号,掌柜姓张,是黄河那边的山西人。


日月沧桑,人去楼空,当人们站在西峰的小十字口,想的更多的是当年带着座钟、牌匾和5000现大洋,只身闯西峰的张玉田先生。他能在短短的几年时光,把“老久章”的字号从无到有,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年逾古稀的长者,他们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自1929年开始到抗日战争爆发,张玉田凭着自己的勤奋、拼搏、精灵、诚信把“福精通老久章”经营的红红火火,七八年时间成了西峰镇首家大字号,周围百里之内,凡提到西峰的“老久章”几乎无人不知。然而绝大多数当地人并没有见过掌柜张玉田先生。一位姓马的国民党军官,曾在省长部下当过副官,其家就是当地人。一天,他经过西峰,便轻车微服去张玉田的字号看个究竟,当他在柜台前打听张玉田时,只见一位衣着朴素的年轻柜员上前施礼让座,当马副官得知,这就是大掌柜张玉田时,感到十分的震惊。他只听说张先生衣着简朴,礼贤相公,每事亲躬,常在铺柜台前卖货,没想到确实名不虚传,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在客厅谈论了一通经商之道之后,便告辞了。出了店门,这名副官深有感触的告诉随从下人说:“此人大贤也,西峰镇商界,往后必定是张先生的天下。”


离开西安到西峰,张玉田靠着精明强干和顽强拼搏使得“老久章”的字号以50倍的地盘,百余间房屋,矗立在西峰商界。从1929年到1958年的29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才智、汗水都注入到这个字号,29年的勤垦创业,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第六章:
回谢恩贵 仁义忠良


就在张玉田在西峰建号的第四年,他要完成四年前的约定,他带着助理,带着5000现大洋去西安要感谢自己的恩贵,那个曾收留他、培养他、提携他的南方章老板。


老掌柜望着这个初出茅庐、大器早成的张玉田,万分欣喜的说:“当年给你的三件东西,还有两件,就是这两件也够你用一辈子,玉田呀,好好干,经商无尽头啊!”


“经商无尽头”这句话,又一次震撼和启迪了张玉田,使他回到西峰后,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不断实现资本扩张。


如果说西峰“福精通老久章”老字号是他人生创业路上的一座丰碑,那这座丰碑内涵着恩贵的知遇提携和他的仁义忠良,浸透着峨嵋岭的深沉,中条山的雄伟,黄河的波涛和南国的精明。


  第七章:
红心明亮 慷慨解囊


1939年,一个较张玉田大三岁姓卫的年轻人来西峰投奔他,愿在他门下做一名帮客,他一听是临晋老乡,便满口答应。然而那个庄客在来之后表现反常,经常声称自己有私事,有时会一连几天不归。久而久之,张玉田看出这个庄客并非生意场上的内行人,但碍于是老乡加之几十号人的大字号这一个人也养得起,于是对他也就无动于衷。


1942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就在张玉田和这个庄客闲聊的漫谈中,他感到吃惊,这个卫相公诚恳的告诉他,日本人肯定要垮台,国民党得不了天下,共产党要成大器。张玉田隐隐约约的感到,这个并不内行的庄客很可能是个延安那边的地下党人。然而在那个年月,经商出世的张玉田,虽有一腔爱国热忱,也有一颗赤诚红心,但表面上仍显得很冷静,因为他要进一步确认这名庄客是否如他的心中所想?


1943年这个庄客向他辞行,说要去另一家字号干生意,经过长时间的思想,张玉田彻底明白了。临行前,交给这个姓卫的庄客7000块现大洋,说算我对你未来生意的投资和对老乡的一点心意。而那位庄客竟毫不推辞的收下,并留给他一封信,说等候十天以后再打开信封。


就这样,姓卫的庄客在黎明前走了,当天晚上张玉田迫不及待的撕开信封,只见一张白纸上写着:“今收到张玉田先生现大洋7000块,落款是八路军西峰办事处。”看完收条,张玉田彻夜未眠,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和兴奋,他感谢自己的判断和眼力。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思量再三,第二天晚上把收条烧了,这无疑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和扼腕叹息的可惜。


后来得知,那个庄客叫卫一吾,临晋南联村人,时任八路军西峰办事处主任,解放后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专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98年逝世。解放后,他在北京、甘肃、西安等地连发信十几封,打听玉田的下落,但由于当时的信息不发达,对政局的变化也不太了解,加之邮寄到张家营村信件上写的是西峰镇的名字张雨田,故久久不敢接信。


文革后期,当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几经周折再度重逢时,回首往事不禁万分感慨,潸然泪下。期间当卫一吾主席问起当年写给张玉田的收条时,他蹒跚的站起来说:“我就是活的收条啊!”“张掌柜感谢您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对八路军送来了7000块大洋。”7000现大洋,在那个年代,可是多少人几辈子也许都奋斗不下的财富啊!作为一个商人,那时候送给八路军的不是白银,而是黄金,是一颗如金似玉的赤子之心。


  第八章:
返乡孝老 侍母病床


1955年,张玉田接到家书,得知母亲患病,于是他立即将字号的主要业务交给了一个叫刘兰斋的人打理,携妻儿匆匆回家,因为多年来他一直有一块心病,这就是父亲逝世时他未能床前行孝,也没有亲临料理,如果这次母亲病危时,又不在床前,会使他终身遗憾。


也许是老母思儿心切,他到家后,年迈的母亲病情好转,但并未痊愈,这时已48岁的张玉田,觉得自己12岁离家,几十年来从未陪伴过父母,总感到对这难报的养育之恩始终欠一笔亲情账。于是自1955年起,他同妻子徐淑霞一直在母亲床前精心侍奉,直至1957年母亲病逝。


埋葬母亲之后,正当他准备动身前往西峰镇时,接到刘兰斋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刘兰斋作为他的代理人,率“福精通老久章”全部店员敲锣打鼓进入了社会主义,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私人字号的社会主义改造,留下三间门店归张玉田先生私有。”当即他回信给刘兰斋,一再声明,他坚决拥护政府的政策,对财产的处置事项听从党的安排。


也许是落叶归根的缘故,年过半百的张玉田在生意场上拼搏进取,风雨泥泞,奋斗了几十年后确实有些心力憔悴,力不从心了。摸着自己额头上岁月刻下的深深皱纹,他想暂居老家,过上几年平静的常人生活,从此以后,他在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在这茫茫的峨嵋岭半坡,开始了他第二个29年的艰难却又幸福的人生。


  第九章:
又一廿九 苦难尽尝


1961年张玉田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望着这个胖乎乎的小子,他心里涌现了无限个期望与憧憬,人老惜子一点也不假,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玉田先生给他取名为“山虎”,他多么希望将来儿子能有虎胆虎威干出一翻事业来。


1969年与他相恩相爱、相濡以沫的妻子因心脏病与世长辞了。这突然的打击,对于57岁的张玉田来说,无疑是晴天惊雷。他望着16岁的儿女雪爱,14岁的大儿子云龙,以及年仅8岁的山虎,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是啊,即将花甲之年的他,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关爱、交流,最害怕的是孤独、寂寞。而无情的苍天竟把这难以承受的噩运就恰恰降临到他的头上,于是本应收获人生快乐与硕果的张玉田,又开始了他29年的艰难跋涉。


从1960年起,张玉田开始担任大队会计,小队农具保管和信用社张家营村的代办员。妻子在世时,尽管他每天很忙,但一般不料理家务,妻子病逝后,他每天早三四点起床,在油灯下趴在桌子上记着大小队和信用社的三本账,清理庭院,然后给缸里搅满水。为了不惊动两邻,他轻手轻脚,小心翼翼。把这一切都做完之后,他又切好菜,泡好豆子,把下工后做早饭的一切准备就绪,然后叫醒山虎催他上学,往往他拿着农具站在大钟下面时,生产队上钟的钟声还没敲响。几十年如一日,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未必能做到,更何况是一个拖儿带女的花甲老人呢?


晚上夜幕降临,孩子们做完作业,这个60岁的老人又帮这个洗脚,给那个洗衣,望着躺在炕上的三个未成年的子女,他除了暂时的快乐之后,便是不尽的思念与深深的叹息。他带着一天的疲惫躺在炕头,却久久不能入睡。他想起自己12岁离家,8年学徒,29年的西峰创业。他想起与他朝夕相伴的妻子,这时泪水顺着皱纹落在炕头,滴湿了枕巾。他在心头默默地对妻子说:“山虎他妈,你放心的走吧,我就是砸锅卖铁,沿街乞讨,也要把三个孩抓养大,让他们儿娶女嫁,长大成人。”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那灰暗的灯光下,在那夜深人静的时候,留下了他穿针引线,缝补衣裤的身影。在那老花镜的镜片上,沾满了这位老人艰辛的泪滴。当三个孩子穿着新衣,站在春节的巷道里,有谁能相信这是没妈的孩子?当女儿的嫁妆抬到亲家那头,有谁能相信新媳妇的娘家仅有一个年迈的老父亲?


应该说,张玉田把后半辈全部的心血,一半给了那三本财务账,一半倾注给了三个未成家的子女们。在二女雪爱出嫁,再到大儿子云龙娶亲,他都要在前一天对他们说:“先到你妈的坟前烧张纸吧,让她也知道你们已长大成人了。”说完,他扭过头去,悄悄的抹去满脸的泪水。


是啊,他怎能不落泪呢?离开老伴十几年了。在当时生产队分红只有三毛钱的情况下,他硬是靠着自己的精明、仔细、省吃、俭用,勒紧裤带过日子,尽量省三毛五毛,三块五块,尽量把儿女的婚事过的排场一点。也许只有这样,他才感到快慰,感到满足,才感到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老伴和没妈的孩子。正因如此,每去嵋阳镇赶集,总买回半斤花生,晚上分给几个子女吃,当山虎这几个小字辈嚼着花生米,品味着这种快乐的父慈父爱,并向年迈的父亲投来了满足的微笑时,当全家人的目光落在那用血汗换来的“模范干部”、“优秀站干”和“全家红”的奖状时,他又惬意的笑了,也许笑中又包含着苦涩。


1979年,张玉田在给二儿子云龙完婚和待完满月之后,多年来用血汗换来的积蓄已花销一空。云龙分居离家,空荡荡的家里只剩下70岁的他和年仅16岁的山虎。而且他正患严重的肺结核,应当说,从此以后的那一段时光,成了张玉田最沉重、最难熬、最艰苦、最担心的岁月。


摸着自己日渐消瘦的面庞和额头上深深的皱纹,他知道上苍留给自己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他只怕有一天自己长眠于黄土地下,丢下山虎只身一人,因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亲眼看着最小的儿子山虎成亲。那怕熬断肋骨,滴完汗水。从此这个70多岁的单身老人,又以常人难耐的执着和抗争,为这一老一小的两口之家,又开始了流汗、流血、流泪,泪水流在父亲的脸上,也流在了山虎的心中。


1984年,20岁的农村姑娘党红英披红戴花来到了张家大院,成了张山虎的媳妇。面对这个单身家庭,面对这样一位年迈却勤快高尚的公公,他感到由衷的喜悦。十几年的时间,她不知不觉地把对父亲的深情厚爱转移到这个并非有血缘关系的公公身上。于是,他把她当成女儿,她把他当成爸爸,她给张玉田洗衣、扫炕,她把公公的房间布置的像一个新房。只要她赶集回来,总要带些油糕、粽子这些公公爱吃的小食品。每晚她常常在公公的房间做针线活聊天,常常是公公催几次让她们去睡觉,她和山虎才离开老人的房间,因为她知道公公是一个单身汉,决不能让他感到孤单。在党红英的眼中,这个慈祥和善的老人,对自己和丈夫付出的一切,像大海一样浩瀚无垠。


  第十章:
孝勤传家 全德铭扬


含辛茹苦创家立业耀先贤;呕心沥血教子成人昭后昆。张玉田老人走了,这两行苍劲的大字,立在张家营村他的墓碑上。一生艰辛,两袖清风,他走了,留下了一座碑,一座屹立在张家子女及乡邻们心中的巍巍丰碑。


张玉田,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走了;张玉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走了;张玉田,一位高风亮节的创业者、奉献者走了;张玉田,在历经88年的风雨之后走了,最终他把自己的身躯化作为高耸的峨嵋,把自己的风范融入了滔滔的黄河之中。


应当说张玉田先生又是幸福的,因为在历经前29年的西峰创业,后29年的艰难度日之后,他最终得到了儿媳的爱戴,子孙们的崇敬,得到了人世间一个老人所得到的全部真情。


张山虎是张玉田最小的儿子,他跟着父亲除过草、拾过柴,跟着父亲一块啃过冰冷的棒子面馍,穿过父亲戴着老花镜给他补过的补丁裤,亲耳聆听过父亲讲过他普通而又闪光的人生。


正是从父亲的皱纹里和胡茬中,正是从父亲弯曲的脊梁和不懈的追求中,正是从父亲用勤怀和泪水编写的教材中,张山虎感到作为一个儿子,作为一个男子汉,应如何拼搏,如何奉献,如何用汗水书写自己的人生。从他懂事的那天起,他把对父亲的爱化作为奋斗和抗争,他19岁独立承包小队的砖窑,当年开窑,当年收益,他担任过村民兵连长,副村长,张家营村村长,他开发了十几亩的枣园被中央7台作为示范园,1997年在全国播放,1998年又在中央2台金土地栏目广为传播。


如今的张山虎也亦年过花甲,一辈子把自己交给了农业,交给了大地。他带领自己的团队,跑遍了祖国960万的大江南北,研究出了各种“作物生长原理”和“农业综合系统化管理”核心技术。


他先后编写了七套农业教材,参与全国科技创业5133工程和科普惠农乡村e站联盟,把全国第三届流翔科技创业交流会开到了北京中国科技会堂。


他以流翔高钙品牌打造县乡村高品质示范区,要把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要把对比示范做到千家万户,以产量品质翻几番、纯经济收入翻几番的惊人效果,引领更多的农民真正实现了科技致富。


张山虎多年为农业拼搏进取,在业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诸多荣誉光环加身,获得了“中国百强乡土人才”、“中国功能农业领军人物”、“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佳科普惠农带头人”、“山西科技传播先进个人”、“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等等省部级奖项30多个。


如今望着嵋阳镇十字路口张山虎、党红英的店铺和城里1000多平米的公司办公楼,这难道没有当年父亲在西峰镇红火热闹的影子吗?


当年张玉田最牵挂的小儿子山虎干出成绩了,当父亲的张玉田,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可张山虎总觉得自己不及父亲之万一,和父亲的高度、境界还差距很远很远。


当年张玉田最牵挂的小儿子山虎干成功了,但他从没忘记父亲点点滴滴的教诲,他把父辈的精神和自己的情怀也骄傲的留给了茫茫的大地和巍巍的山峰。


乡亲们告慰九泉之下张玉田老人,因为他一生太累了,应躺下甜甜的睡上一觉了。他一生太忙碌了,应去太空好好遨游一番了。儿女们告慰父亲,他应该自豪、骄傲、充实、满足,因为在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在那高耸的峨嵋岭上,在后人们的心中,永远为他树立起了一座巍巍的丰碑,他像一根擎天柱,像一架彩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更加灿烂绚丽的明天,拼搏进取,冲锋向前。


当撰稿人写完最后一句解说词,放下钢笔;当摄影人拍完最后一组画面,合上镜头。我们在看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同时,更看到一位为生活,为儿女执着的拼搏者、奉献者。


面对着张玉田先生事业有成的前29年和呕心沥血的后29年,我们领略到了他充满传奇,充满奋斗,充满艰辛,充满坎坷的光辉人生。领略到了以张山虎党红英为代表的后辈人,对自己父亲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缅怀,感悟到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对几代人所产生的的影响和推动。


天脊山巅射日,东南海外扬波。忆祖辈,好恓惶,行乞讨,住祠堂,纵衣衫褴褛,辘辘饥肠,终不忘奉亲至孝,教断字识文,传作人以德;


黄河环抱于西,华岳峰头挂月。看雨田,勤奋发,奔长安,展身手,却弃贾务农,昂昂铁汉,重操这耙耱犁耧,任艰难困苦,竟玉汝于成。


张氏一脉 孝勤立堂

贫请私塾 教儿要强

殷殷嘱托 求索他乡

八年学徒 历练成长

廿九春秋 勤垦辉煌

回谢恩贵 仁义忠良

红心明亮 慷慨解囊

返乡孝老 侍母病床

又一廿九 苦难尽尝

孝勤传家 全德铭扬


这就是“孝勤堂”的故事,愿更多的家庭在故事里激励……  愿全天下的儿女们都能鼓起人生的春风……


   

【主人翁简介】他是2018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他是2019年首批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他是202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全国第一个功能农业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他是主讲;全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他是主讲;他第一个提出“用营养预防生理性病(虫) 害”;第一个提出“把种子的基因和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第一个提出“同一地块、同样品种、同样投资做田间对比示范”;第一个提出“农业技术要系统化管理,肥料要系列化、精准化施用,全程一体化供应”;第一个提出“把专营e站建到千乡万村,把对比示范做到千家万户”。  他发明的流翔高钙系列肥在田间地头做出了惊人的对比效果,全国科技报及23家涉农媒体头版头条分别刊登了“流翔高钙,做独一无二的功能农业”、“流翔高钙,勇做引领中国农业发展的‘领头羊’”、“流翔高钙为中国农业提质增效”等报道,他为中国功能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电视音乐广告制作横空出世了,本平台现有栏目16个,辐射全国,聚集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作词、作曲、演唱名家,可为用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音乐电视(MTV)广告,所有的作词、作曲、演唱都由全国实力名家原创一条龙服务,《三湘四水文艺之家》伴您腾飞,助您早日实现梦想!

三湘四水文艺之家
打造当代文学高地,构建现代精神文明。推介当下最活跃最具特色的一线艺术家、作家、诗人,力塑艺术家、作家、诗人群像,既欣赏名家也扶植草根。在这微观世界你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要闻,也可以纵览历史的风云纪录,聚焦新闻热点、畅抒家国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