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最近微信改变了规则,推送不按时间顺序,常有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经济学博士”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来源 | 前瞻经济学人
责任编辑 | X博士
重大变局!高速磁悬浮列车纳入重磅规划,中国最顶尖的10个城市正在变成“一个省”。
高速磁悬浮要来了
最近,“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 年)”发布,其中谋划“时速600至10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网络”的提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意味着,深圳未来有可能率先在全国开建“时速1000公里”级别的超级高铁!
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三条磁悬浮铁路,分别是上海磁悬浮、北京地铁S1线、长沙磁浮快线,但都属于中低速磁悬浮,速度均在300公里/小时以下。而时速在600公里以上的高速磁悬浮则完全不同,可以说是陆地交通“王者”,有着“地上飞机”的称号。
关于“高速磁悬浮”,深圳的文件中是这样描述的:
从以上表述来看,深圳至少超前谋划了两条高速磁悬浮线路,分别连接北京、香港和澳门,以及上海和广州。深圳要为此预留线路和车站的位置,而且会有一个“深圳磁悬浮枢纽”。
不仅仅是深圳,广州发布的交通规划也出现了如出一辙的表述。
今年5月,《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发布,跟深圳一样,其中也有大段的关于高速磁悬浮网络的表述,并透露了更详细的线路设想:
交通网规划方案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能公开出炉,肯定在更大的范围内达成了某种共识。尤其是两大超级城市,同时在掌管未来十年的重磅文件中出现一致表态,更加说明事情的不同凡响。
实际上,早在2021年,广东就首次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之后又在2022年和2023年的省级规划文件中接连提及。但相较往年,今年的规划有两大惊人亮点:
一是,高速磁悬浮列车时速从6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级别。
在此前的文件中,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时速仅设定在600公里,今年突然提升至1000公里级别,说明磁悬浮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通过查询资料发现,航天科工集团“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测试突破1000公里/小时,目标是达到4000公里/小时,背后采用的技术正是磁悬浮技术。
二是,具体线路呼之欲出。
虽然深圳的规划只字未提,但广州的规划方案透露了更详细的线路设想,并提及了部分沿线站点。据各方猜测,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香港, 以及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可能是比较有希望落地的两条线路。
这些新的变化都在暗示,高速磁悬浮列车很可能已经提上日程。
如果时速10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成真,不仅仅是对交通工具的一种革新,更是对中国区域经济的一次彻底颠覆。
经济版图重构
按照时速1000公里或更高计算,磁悬浮列车远距离旅行便捷度将显著超过民航(时速800公里左右),受不良天气影响也低于民航。如果再把火车站修到市中心,把票价压低到跟飞机票相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民航。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中国目前最强的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江中游)以及十大最顶尖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和重庆),有望进入2小时交通圈,在轨道上变成“一个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如果这些顶尖城市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连接起来,势必会撬动起更大的发展能级。
以北上深为例,北京是国际科创中心,有中国最强大、最丰富的科研机构;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最强劲的资本实力;而深圳是我国的创新之都,在创新应用场景方面领跑全国,这三座城市汇聚了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
但目前,在现有的高铁网络下,深圳到上海最快10小时36分钟、到北京最快11小时,上海到北京最快也要4小时18分钟,导致三座城市处于相对割裂状态。
如果高速磁悬浮比之飞机,更具有整体时间优势的话,一定会推动北京上海跟大湾区的商务往来、思想碰撞更加频繁,进而推动更多尖端产业快速落地。
去年,北上深24小时内针对人工智能连发4份重磅文件,可以视为高速磁悬浮列车落地后的一次产业联动预演。
这4份文件指出,围绕人工智能,北京将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发起核心技术攻关;上海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深圳则聚焦创新应用场景。三地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协同发展。
实际上,从高层政策动向来看,这一意图也非常明显。
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到“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
超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在中国只有北上广深,以及成都、重庆、武汉和天津四个城市。
刚好,这八座城市也对应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这与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几乎一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交通需求极为旺盛。
如果对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这些城市也刚好在六条主轴上。
这也不得不让人浮想:未来红色通道所连接的五大城市群,可能会全部纳入到一张庞大的高速磁悬浮网络之中,让中国最牛的城市群和最顶尖的城市,全部进入“2小时交通圈”.
可以预见,这绝对是一个改变中国经济版图的大手笔。
难怪深圳在规划中特别强调“将合理评估高速磁悬浮系统对城市对外通道格局的根本性影响”。
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毫无疑问,这张呼之欲出的高速磁悬浮“超级交通网”将会造福一大批城市。
虽然沪杭、成渝、广深几个都市圈都在竞争磁悬浮线路建设。从目前来看,广深不仅是对高速磁悬浮最感兴趣的城市,也有望成为最先落地的地方。
广深都是一线城市,均实际生活了近2000万人口,距离不远不近,有实际需求、能承受较高的投资额。并且,广深港这条主轴的客流密度,早在2017年就已经趋于饱和。预计到2035年,广深港主轴客流密度将达到2.6亿人,能力缺口约4000万人。
接下来,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将被进一步覆盖。甚至很多区县乃至镇街,都有可能分到一杯羹。
过去16年,高铁的狂奔带动了一批城市的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郑州和徐州。郑州是全国唯一的“米”字形高铁枢纽,串联起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十年间GDP实现了翻番式增长,成为中原经济核心。徐州则是京沪线七大中心高铁枢纽站之一,直达25个省份,通达180多个城市,有力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往来。
而作为陆上交通的王者,比之高铁,磁悬浮将撬动能量更大的发展效益。处在这条通道上的城市,千万不要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在磁悬浮经济时代,磁悬浮新城有望成为崛起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人口聚集效应,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