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被讨厌的勇气》
【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著
本周盘点了下2024年自己读过的书,每天读一点,不知不觉间已经读完了20本书。
如果让我评选出本年度哪本书最好,我想给《被讨厌的勇气》投上一票。
因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潜伏在自己内心世界的另一个我。
一个怯懦、自卑、虚伪又自负的自己,一个没有“勇气”改变的自己。
这本书很短,全书仅有10万余字,采用青年和哲人一问一答的形式,共计五章节,内容摒弃了众多心理学专业词汇,浅显易懂。
如果你静下来,坐下来,一上午的时间就可以看完。
从书中你一定能揪出那个一直跟随你成长、响应你心情、左右你行为的另一个自己。
01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真正影响一个人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书中讲述这样一位男子,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
他很希望到外面去,也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
他“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
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
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在外人看来想改变也无法改变,他本人也是这样认为。
事实是,这位男子觉得闭门不出一直憋在自己房间里,父母会非常担心。
这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而且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
这样也就避免了出门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成为茫茫人海中非常平凡的一员,成为逊色于人的平庸之辈;而且,没人会重视自己。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妇,早年丧夫,与婆婆相依为命。
由于生活和重债的逼迫,婆婆在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的贺老六为妻。
和贺老六结婚后,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育有一子阿毛。
然而,好景不长,贺老六因伤寒复发去世,随后儿子阿毛也被狼叼走。
祥林嫂再次遭受重大打击,精神不振,逢人诉说儿子遭狼衔走的事,初时人们同情她,但久而久之便对她的话感到厌烦。
最终,在一个年夜,祥林嫂在漫天风雪中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悲惨的命运,自己的不幸,其实是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害怕自己再次跌入不幸。
书中有一句话: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这些“不幸”对自身而言是一种“有好处”。
反观自己也像这位男子和祥林嫂一样胆小,怯懦,用“不幸”来逃避现实。
事业不上升又不敢创业,归结于没有王思聪那样的好爹;
不满足现有学历又不敢再学习,归结于自己没有清北导师;
在婚姻生活中不开心,埋怨丈夫不如何以琛那么有颜有钱又忠诚。
所以,现在的我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我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因为这些“不幸”可以掩盖自己的无能、胆小与自卑,可让自己缩在自已认为安全的套子里。
02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蛤蟆在朋友的建议下来到了苍鹭医生的心理治疗所。
开始,苍鹭医生问它为什么来到这里。
蛤蟆说它自己也不知道,是鼹鼠和獾让它来,所以就来了,好像这一切就是应付了事。
苍鹭医生说:“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书中的青年是一位图书管理员,他有一个年长3岁的哥哥。
哥哥非常听父母的话,学习运动样样精通。
而青年自幼就常常被拿来跟哥哥比较。
当然,跟年长3岁的哥哥相比,青年什么都赢不了。
但他父母根本不管这一点,总是不认可他。
无论青年做什么都被当作孩子来对待,一遇到事情就被否定,总是被压制、被忽视。
同时,对于青年的人生,他的父母也总是指手画脚。
比如常常说些“要好好学习”“不要跟那样的朋友来往”“至少得上这个大学”或者“必须选择这样的工作”之类的话。
因此,他与父母的关系有些不愉快。
青年认为人无法改变,目前的一切无法改变。但同时他自己又期待改变,期待人生可以重新来过。
青年尽管如此还是没能改变,原因在于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
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尽管现在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
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
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
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在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选择了后者。
杨绛在《洗澡》一书中说: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人只能够改变自己。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很喜欢李开复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03
人生取决于当下
人是活在当下的,未来的也是由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决定的。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
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认识一个侃侃而谈的朋友,你会想“如果我能变成他这样的人就好了,可惜我是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
注意到一个博学多识的人,你会想"要是我能拥有他那般广博的学识该是多么美妙,遗憾的是我读书不多。"
面对一个有主见敢拒绝的同事,你会想"如果我也能像他这样坚持自己,就不会这么累了吧。"
人们总是向往着他人的生活,却往往在关键时刻选择驻足不前,用“保持现状”来安慰自己。然而,人生的真谛在于“现在”,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每一个当下,而非沉溺于“如果……就好了”的幻想之中。
我有一位朋友,热爱小说,梦想成为畅销作家,却从未提笔创作,也未投稿。
他总以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为借口,却暗自坚信,只要有时间,他必能写出佳作。
然而,这只是他逃避现实的借口。
他害怕作品被评价,更不愿面对可能的失败。
他活在“只要条件成熟,我也能写”的幻想中,不愿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人们常羡慕他人生活,却往往不愿改变现状。
但人生的价值,在于把握现在,而非沉溺于“如果”的幻想。
时间不会等待,五年、十年转瞬即逝。
到那时,他或许又会以“年岁已高”、“家庭责任”为理由,继续逃避。
不能等到清晰了以后再去做,不去做就永远清晰不了,在做的过程中才会逐渐清晰起来的。
真正的成功,始于勇敢尝试,而非永远等待。
甩掉“如果”,从当下、此时此刻是开始
想成为优秀的演讲家,现在开始练习演讲,总有一天能淡定从容站上舞台;
想写出十万+的文章,现在开始读书写作,不久你会拥有自己的百万大号;
想自由自在的活着,现在开始坚持自己意见,这样面对他人的要求也就不再纠结。
正如阿德勒说:
“别人的想法,不外是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假如你知道别人对你的想法是多么轻率,你就不会介意别人怎么想。”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
只要你专注于每一个舞步,突然间环顾四周,你会猛然发现:“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写在最后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写到:
“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令你受益更多,并且风险更小。”
这个世界有70亿人,我们都是普通不过再普通不过的一员。
每个人都必须遵从内心的选择,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否则,即便成功,也不会快乐。
所以真正聪明的你,对于不能改变的过去、与自己无关的他人,不去抗争。
而是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改变自己,活好当下的每分每秒。
这样的你可以确信地说:“‘此时此刻’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一步一步,一步一欢喜的过完此生。
往期 · 推荐
点击名片关注我,一起读好书。
重要提示
为了不错过后续更文,请将我们设置为标星。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