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一个好的家庭不是多有钱、不是地位有多高,而是一代一代的向上托举

文化   2024-11-20 20:05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巷人家》

【中】大米  著


有句俗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


但是残酷现实告诉我们:爷爷不努力,爸爸就会很辛苦;爸爸不努力,孩子就会很艰难。


《小巷人家》中,苏州棉纺厂一条小巷住着庄、林、吴三户人家。


三家人教育孩子的态度不同,造成了三家孩子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庄超英是一位中学老师,也是教育的受益者,注重孩子教育,一双子女纷纷考入名校。


林武峰是一位工程师,他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发挥创意,林栋哲成了设计师。


吴建国是棉纺厂的工人,他只顾眼前利益,女儿学习好只让她上中专,为省钱不让儿子读高中。


一个好的家庭不在于有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能够竭尽所能,一代一代的向上托举,让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01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庄超英的父母十分看重读书,为了让庄超英读书,他的父母低声下气到处借米借粮,还欠了很多的债。


他也争气,成了一名中学的老师,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尤为重视。


他为孩子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日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定期的测试与复习。


同时,庄家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孝顺、尊重长辈,激励孩子们为家族争光。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庄图南从小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竞赛与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最终成为了一名知名的学者。


与哥哥不同,庄筱婷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因此,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庄筱婷选择成为苏州大学的一名教师,站在了讲台上。


后来因为不想和丈夫林栋哲分开,努力考上了上海浦东的公务员。


《知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就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子女最初的引路人。


梁启超一生有9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孩子先后入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余几个子女也都是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


梁启超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用心,喜欢为孩子做规划。


例如,他给长女梁思顺请日本家教补课,让她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


给梁思成请书法老师,指点他练习书法。


他还非常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鼓励孩子们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仅仅是对孩子当下的关怀和照顾,更会为子女的未来做长远的打算和准备。


有远见的父母会舍得让孩子吃苦,注重让孩子增长见识、提升动手能力,并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02


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人生的广度



林武峰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机械厂,是一名工程师。


但是林武峰不古板,反而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林栋哲刚刚懂事还没上学,就有了自己的房间。


林栋哲喜欢看电视,林武峰用粮票换来了电视机票,刚上小学的林栋哲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视机。


庄图南、庄筱婷勤奋学习,林栋哲却去录像厅看录像,参加魔方比赛获奖,参加跳舞大赛获奖。


各种“调皮捣蛋”的事情都在干,就是没把这股劲放在学习上。


这使得林栋哲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拥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


林栋哲活得洒脱,不拖泥带水,说干就干。


想要去上海看图南哥,瞒着家人,乘坐巴士就去了。


林武峰因为私下接活被人举报,决定去广州,栋哲毅然决然的同意。


因为想和庄筱婷在一起,于是奋发图强,考进上海交大


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在为工作发愁,林栋哲却凭借广州户口和学校专业优势,进入了宝洁公司。


栋哲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自己的才华与努力,更离不开林家开放与自由的教育方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写到:


“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有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自己。


父母要深刻认识到,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翻版,更不可能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如果你一味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那么孩子最终只能成为你。


为人父母,最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剩下的就是,父母永远要给孩子“兜底”,永远给孩子“靠山”。


03


父母的见识,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吴建国,是棉纺厂的工人,妻子早逝,后来又娶了张阿妹,他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太多的规划与期望。


继母张阿妹关注点更多地在自己的亲生女儿身上,对吴珊珊和吴小军的关心较少。


吴姗姗的成绩本可以上一中,未来说不定可以读大学。


但是张阿妹觉得她的亲生女儿成绩不好只能读中专甚至是职高。


如果吴姗姗真的读一中,未来读大学,毫无疑问家庭开支要多出很多。


吴建国为了自己日子好过,私自改了吴姗姗的志愿,让她读中专,断绝了她的一中梦和大学梦,后来她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


弟弟吴小军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在庄老师的辅导下,一定能考上高中。


吴建国怕他考不上大学,怕张阿妹不愿意小军上高中住家里,于是又让小军上中专,学习邮电专业。


对此吴建国说:“谁也不知道时代变化这么快,当时看来选择是不错的。”


黄玲回怼道:


“谁也不知道时代怎么变,有人选了难的路,有人选了容易的路。做家长的,为了孩子好,总得给孩子创造条件,该牺牲的时候就得牺牲,”


父母的见识,决定了孩子能跑多远。


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不全无道理。


一个真正有眼界的父母,会从孩子的需要考虑,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好。


而不会用局限的目光,限制孩子的成长。


更不会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要去做。


孩子的教育,归根到底拼的是父母的成长。执着地栽培自己。


把自己的目光放的长远一些,把自己的见识扩大一些,那么孩子也能克服眼前蝇头小利的诱惑。




写在最后


鲁迅先生所说:“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孩子想到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肩膀看别人的世界,也在上面建立自己世界。


庄家的严谨与传统,培养了孩子的学术与职业精神;


林家的开放与自由,激发了孩子的创新与探索精神;


吴家的松散与随意,导致孩子在职业道路上挣扎。


从起点来看,书中的这几个孩子小时候的成绩、智商相差并不大。


但是最终的人生道路却千差万别,究其原因在于父母的格局、态度以及见识。


你拥有多大的格局,孩子就能拥抱多宽广的人生;


你有怎样的态度,孩子便会用什么态度面对生活;


你的见识有多远,你孩子就会走多远;


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往期 · 推荐

《小巷人家》:发现没,那些婚后过得幸福的女人都有一个共性,不委屈自己,不怨恨丈夫,不失去自我价值

《简·爱》:“你之所以老受挨骂、老受欺侮、老受折磨,不是因为你不够好,不够乖顺,而是因为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有罪。”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如果你动不动就心情烦躁、生闷气,不是因为你性格或脾气不好,而是没有明白这3点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女孩子一定要趁早明白,父母爱不爱你不重要,亲人爱不爱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3点


点击名片关注我,一起读好书



重要提示

为了不错过后续更文,请将我们设置为标星。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尘世书笺
执尘世书笺,触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