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美】塔拉·韦斯特弗 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
书中的塔拉,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极端保守的家庭里,父亲是个偏执的摩门教徒,家里孩子多,条件差,连上学都成了奢望。
但塔拉没有放弃,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挣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
通过自学考上了杨百翰大学,后来还去了哈佛大学读博士,最终成为了一名历史学家、作家。
塔拉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这一生中,这些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01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个人的宿命
塔拉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是家中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她的父亲吉恩是一名偏执狂热的摩门教徒,对政府和学校持有极端反感和不信任的态度。
他认为,学校是政府的洗脑机构,会腐蚀孩子们的心灵,因此他坚决不让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
家中没有医疗保险,孩子们生病或受伤时,父亲也坚决反对去医院治疗。
在父亲的统治下,塔拉每天要在废料场中忙碌,分拣金属,清理垃圾,双手经常被划伤,衣服上沾满了油污和尘土。
她的哥哥肖恩有暴力倾向和精神分裂,多次对塔拉施暴,比如把塔拉按进马桶、在马路上拖行。
然而,在这个看似无望的环境中,塔拉却找到了拯救自己的路。
她在废料场中寻找被遗弃的书籍、杂志,甚至是旧报纸,作为阅读材料。
她还利用互联网资源,自学了高中课程,参加了在线课程,甚至通过自学准备了SAT考试。
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尝试,她成功通过了大学的入学考试,迈出了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被讨厌的勇气》有一句话: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最近几年很流行“原生家庭”这个词语,分析一个人的行为,都要去要看他的“原生家庭”。
仿佛他的行为、思想都是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
“错的不是我,是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的,我有什么办法”成了许多人逃避现实的借口。
但心理学引出“原生家庭”一词的本意,是要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治愈自己,寻求解决途径,并非是为了作为不幸的承担者。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
过去的经历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去改变过去,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有我们自己决定。
发给你是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如何生活。
人生就是不断突破和成长的过程,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的选择。
02
不要寻找爱,要活成爱本身
当塔拉第一次走进杨百翰大学时,她发现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但她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甚至是对一些基本常识的认知都与同学们格格不入。
例如,她不知道上完厕所需要洗手,认为穿着短裤的同学不道德,甚至吃个止疼片也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
为了缩小与同学们的差异,她在做多份兼职的同时还坚持学习到凌晨二到三点。
然而,她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被认可和接纳。
当塔拉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的录取通知时,她满心欢喜地期待与父母分享。
结果父亲坚持认为英国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塔拉会在那里受到“污染”。
母亲也无法理解塔拉为何要放弃眼前稳定的生活,去追求一个未知且充满变数的未来。
父母的反对不仅仅停留在言语上,他们甚至试图用尽一切手段来阻止塔拉。
他们频繁地打电话、写信,用尽各种方式试图说服塔拉回心转意。
父亲还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塔拉,称她已被“魔鬼”控制,变成了一个危险的人物。
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对与误解,塔拉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与崩溃之中。
她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应该为了家庭的和谐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幸运的是,塔拉身边有一群真正理解与支持她的朋友。
在朋友们的耐心劝说与鼓励下,塔拉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信念与勇气。
她不再寻求父母的认可与爱,而是开始在乎自己的感受,照顾自己的情绪,关心自己身体。
尼采说:
“要求别人爱自己,是最大的傲慢。”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
小时候,我喜欢做各种奇怪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目光;
在恋爱中,我挖空心思制造种种惊喜,打扮化妆,期待着男友的赞美。
步入婚姻,我又希望丈夫能以我为中心,给予我百分百的关注。
然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恒定不变的事物本就稀少。
当我们要求别人漫长的一生只爱自己,这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人一生最大的修行,是学会如何自己爱自己。
爱的本质是,来自于自爱,即爱自己。
人生的幸福密码就是,不要试图从他人身上索取,爱自己,爱谁谁。
03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自己活明白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一个人之所以痛苦,其根源就是没把自己活明白。”
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活出自己的样子呢?
从小到大,好像都在为别人活:小时候拼命学习,就为了考个好大学;
大学毕业了,又忙着找工作;
工作了,又天天想着怎么升职加薪,怎么过日子。
我们不断被外力推着往前走,就这么一天天忙着,却忘了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啥。
最近重刷电影《风雨哈佛路》,主角利兹和塔拉有着十分相似所谓经历。
利兹生于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庭,母亲酗酒吸毒并患有精神分裂症,父亲也是瘾君子。
利兹在毒品、艾滋、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童年,经历了街头流浪、捡垃圾、偷东西的颠沛流离生活。
然而利兹并没有放弃自己,在母亲因病去世后,利兹开始审视人生,选择回到学校学习。
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课程,并凭借优异成绩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最终进入哈佛大学就读。
和朋友聊天,他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他说:“知道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知道以后应该怎么活了。”
对啊,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人最好的努力,是选准方向,精进自己,而不是贪多求全,消耗自己。
真正勇敢的人,不抱怨上天的不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热爱生活的人,敢于接受真相,不和过去较劲,积聚力量改变不尽如人意的命运。
清醒理智的人,能在这世上找到自我的位置,懂得人生角色。
一个活得通透的人,总是知道什么才是最需要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活出自己
写在最后
看到过一句话:“人生有两段路要走。一段是必须走的路,一段是想走的路。把必须走的路先走好,才有机会走想走的路。”
人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用脚走,叫现实,一条用心走,叫梦想。
我们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周围并不总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坎坷与艰难。
有时候会摔倒,鼻青脸肿;有时候身处黑暗中,看不清路。
但有多少恐惧与不安,就要拿出多少勇气;跌落多深的低谷,都要向上攀爬。
越是至暗时刻、越是身处人生沼泽,我们越要一寸一寸地拯救自己!
总有一天,当我们走完必须走的路,走出自己想走的路,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点个“在看”,谢谢您的支持。
往期 · 推荐
《小巷人家》:当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只有牺牲那个最善良的,才能风平浪静,一旦那个最善良的不愿意再牺牲了,就会被扣上不和睦的帽子。
点击名片关注我,一起读好书。
重要提示
为了不错过后续更文,请将我们设置为标星。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