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
——爱因斯坦如是说。
生活像一团麻,熙熙攘攘,
兜兜转转,纷繁复杂。
巧妙的是,有时候 去繁求简,
恰恰是快乐的秘诀。
而究竟什么是极简?节俭?断舍离?
相信下面两位的故事会告诉你答案。
乔舒亚·菲尔茨是美国一位80后青年。三岁时父母离异,九岁时患躁郁症的父亲去世,母亲则酗酒成性。
高中毕业后,18岁的乔舒亚并没有上大学,而是去了一所通信企业 做最底层的销售,那时他的目标是 年薪5万美金。
只用了短短4年,22岁的乔舒亚就晋升为了经理,成为该公司 创立130年来任该职位最年轻的人。
23岁时,他已经有房有车,还娶了位美丽的妻子;27岁就掌管了150家零售店,年薪达到六位数。
婚姻事业两把抓,童年不幸的乔舒亚一步步成为他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但最终他却放弃了这样人人称羡的生活,去追求极简主义。
这简直令人费解,很多人甚至觉得他疯了。 其实,这一切都要从成功的开始说起。
01
拼命工作十年
生活和情感上却负债累累
每周工作超过70个小时,每年工作362天,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十年,乔舒亚才终于从渠道经理、区域经理爬到主管。
他享受着成功、财富、地位和物质带来的喜悦,也承受着一道而来的 焦虑、压力、担忧和抑郁。
他的生活早就被工作消耗殆尽。
于是, 他热衷购物,想用金钱来换取快乐;他暴饮暴食,企图用食物填补空虚,在20出头的年纪,身体超重60多斤。
所得来的快乐都是须臾,逐渐消散后,只剩无尽的寂寞和压抑,还有一身令自己都作呕的肥肉。
但那又如何,乔舒亚坚定地告诉自己:“没关系,怕什么!我还有一份骄傲的工作,足以带来强烈的满足感!”
但时间和一些美好的事物呀,就随着他这些矛盾的、纠结的情绪,在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下,不知不觉的悄然逝去。
乔舒亚忽视了自己和妻子的关系,即使赚到了金钱,却在生活和情感上负债累累。
02
痛定思痛
30天里丢掉30件东西
2009年10月,与肺癌斗争了一年多的母亲不幸去世,而乔舒亚的婚姻也到了支离破碎的时候。
这些沉重的暴击,终于令27岁的他从麻木的生活中幡然醒悟,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挣得多花得多,却并没有因此而快乐。
这种无助感就好像昨天明明一切都好好的,但就在今天,全部轰然崩塌! 乔舒亚感到无比伤心和挫败。
失去,让 乔舒亚开始反思:“过于追求物质,我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于是,他决定改变。
▲约书亚只有288件物品的家
他开始丢弃东西。试着在30天里丢弃30个物件,丢掉没穿过的衣服,丢掉没用过的器皿,这一丢,他竟然上了瘾。
那些用不着或不需要的东西,都捐献给了慈善商店。
当把第四车东西运到慈善商店时,约书亚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非常深刻。
▲约书亚只有288件物品的家
在自省中, 乔舒亚发现,自己购买这些物品的原因,说起来真是很可笑:
买东西只不过是因为别人买了;
或者广告上说我“应该买”;
或者只是为了让别人羡慕;
或者是为了让别人高看一眼;
或者是害怕失去可能需要的东西。
过多的物质,不但没幸福生活,还成为乔舒亚的一个负担。
买了十个杯子,常用的只有那一个。每隔一段时间还得清洗一次。买了很多衣服,但从来不穿,不但找衣服麻烦,整理也费工夫……
一番反思后,乔舒亚决定 彻底“断舍离”,开始过“极简主义”生活。
03
丢掉了90%的东西
生活却幸福起来
不舍得扔掉一些东西,原因是这些事物寄托着我们的感情。
在细致地整理房间、打包物品时,他发现了母亲的 床底下有四个密封箱。里面装的是他小学1~4年级的书籍、本子和试卷。
原来,母亲也曾想保留儿子过去的片段,正如现在儿子,也试图想留住母亲的过去。
但那一刻,他清楚地明白了,为母亲保留的那些遗物都是徒劳。
就算没有这些遗物,他依旧能将母亲永记于心。
正如床底下从未被打开过的箱子,儿子的过去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母亲的记忆里。
乔舒亚给遗物拍了照作纪念,把有用的物品都捐给了真正需要的人。
最后,他生活里只剩288件物品。 “留下来的每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样的极简生活,约书亚不但没感到空虚,反而觉得内心越来越充实。他放弃了7位数的工作,但从此拥有了大把时间:精心做一顿美食,约朋友喝下午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作家, 现在,我终于拾起了那支笔。” 两年后,约书亚成了畅销书作家。
“我丢掉了90%的东西,生活却幸福起来。”
大多数家庭主妇都会有这些烦恼:生活杂物堆满房间的角角落落、刚整理好又被孩子们翻出来、大扫除经常搞得手忙脚乱,特别希望能拥有更大的房子……
接下来的第二个故事,来自一个日本家庭,相信会对你现在的生活有所启发。
Maki夫妇,加上2个女儿, 一家4口生活在59平方米的两居室,是典型的小户型。即便生活的空间有限, Maki却有着自己 快乐哲学。
01
快乐哲学一:
断舍离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踏实
“断舍离”是通过减少物品,来过最低限度的生活。
对多数人而言很难做到,特别是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要断舍离的不只是自己,还有一家人, 但maki太太做到了。
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maki外出的机会减少,留在家里的时间更多。
在日常打扫和整理中才发觉杂物如此之多:
堆积很久的化妆品、好几年都没有用的指甲油;
各类孩子和大人的旧衣物;
毛绒玩具和一些破旧不舍得扔的东西……
maki把无用的东西都转送给家人朋友,把细小的杂物都用透明的箱子收纳起来,一些实在不舍的东西就用拍照的方式作为纪念。
清理后腾出了空间, maki的日常打扫更轻松,也逐渐培养孩子自己收拾杂物的习惯,实际上也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02
快乐哲学二:
精简衣橱,不被物质所主宰
maki在处理旧衣时,发现自己 30件旧衣服,只能换回 1000日元(约人民币60元),很受打击。
她开始在衣物购买上做减法。
东西少了却更加精致,心灵更富足。不再借由购物宣泄压力,陷入恶性循环。有了减少物品后的满足感,她才意识到不增加物品时最舒适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maki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喜好。
衣服颜色上更喜欢简单的纯色系,材质上也选择:健康环保的有机棉、亚麻等天然材质。
maki的穿衣法则:首先以舒适为主,一般搭配不超过三个颜色,也节省穿衣时间和存储空间。
谁说粉色只属于少女?一件单品,也可以搭配出不一样的风格。maki的穿衣风格其实更贴合自己的气质, 没有盲目跟从潮流。
03
快乐哲学三:
精简菜谱,每周购物一次
这是maki家的开放式厨房,灶台面非常干净,几乎没有多余的物品。
冰箱也不大,但对maki一家来说 足够了。
冰箱里存放的新鲜蔬菜都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冷冻室的食材按日常所需购买,不过量囤积。
在冰箱里,基本调味料和自制调味料都会精美安排。
糖、醋以及maki自制的一些调味品,会用一样的容器统一使用,看起来更整洁,使用量也一目了然。
其他不用保鲜的食材做好分类收纳,例如用分隔的抽屉收纳柜,存放日常所需的干货、零食、厨房用具等。
maki每周只采购一次新鲜食材,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有很多小菜是提前做好的,于是她会利用周末,把一些蔬菜烹饪完成后再存储起来。
▲一周的食材:非常健康的绿色蔬菜
▲一周的食材:终于有肉类啦
▲一周的食材:蛋白质很丰富
maiki的烹饪秘诀就是营养和健康。保证每天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选用天然有机的食材,保障一家人的健康~
maki的烹饪手法比较忠于原味,对于小蚂蚁来说有些清淡。但这样的轻食主义、素食主义也越来越受欢迎。
但在中国的餐桌上,这样简约系的轻食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做不到。
小蚂蚁觉得,妈妈们可以尝试学习和制作这样的轻食,不一定要每天如此, 可以为家庭设定一个素食日,或许有不一样的发现。
▲maki给孩子做的便当和早餐
断舍离三个字,听上去好像含糊、神秘又不现实。但其实它适合所有人。
从你的物件开始:精简衣橱、整理闲置衣物;改变你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开始锻炼、找回你的兴趣爱好......
人生很短,当然要留给最重要的事。
学会剔除90%的垃圾,专注于剩下的10%,
足以让你更勇敢、智慧又快乐的生活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