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每天找到「海尔森心理」,只需三步☆“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海尔森心理”→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走亲戚是春节期间常见的社交活动,但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在这样的场合往往不愿意开口叫人,这常常让家长感到尴尬和不解。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父母往往会采取说教和指责的方式:“叫人呀,大方点,你都是大孩子了怕什么?”
如果再遇到长辈说两句,八成还会跟着别人一起说孩子:“你看看,别人都说你害羞,叫个人有这么难么?”
事后继续教育孩子:“之前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见到人一定要叫,这是基本的礼貌,唉,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不管自己怎么说,孩子只会怯生生的躲在自己身后,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在亲朋面前落了自己的面子,气不打一出来,一个巴掌招呼上去。本来开开心心的过年聚会在孩子的哭声中不欢而散。
家长的这些行为本意是教导孩子大方社交,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个害羞、不爱打招呼的人。
渐渐的孩子会对走亲访友变得反感,为了不被说教,尽量躲得远远的。其实,孩子不爱叫人背后隐藏着多种心理因素,想要孩子大大方方的开口叫人,还得先了解他们的心理。
01.
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
孩子面对陌生人时,往往会开启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这种机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应对陌生环境或人的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亲戚虽然有着血缘关系,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因此也属于“陌生人”的范畴。当孩子感受到这种陌生感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退缩或保持沉默,以避免可能的威胁或不适。
02.
孩子的认知与情感发展
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相对有限。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叫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为“叔叔”或“阿姨”,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孩子的情感发展也尚未成熟,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感知到亲戚的热情和善意,从而选择保持沉默或回避。
03.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社交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家长平时在社交场合就表现得比较拘谨或焦虑,孩子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变得不敢与陌生人交流。另外,如果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过于强调礼貌和规矩,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也可能导致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产生抵触情绪。
04.
孩子的性格与气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质。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敏感,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这些孩子在面对亲戚时,可能会因为害羞或紧张而选择保持沉默。而家长如果忽视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强行要求他们叫人,可能会加剧孩子的抵触情绪。
那么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不爱叫人的问题呢?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和认知情感发展特点,不要过分强求孩子叫人,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提前告诉孩子要去哪里见什么人
“妈妈等会要带你去见一个阿姨,是妈妈以前的同学,等会见到阿姨咱们可以叫一声阿姨好。”
跟孩子示范,害怕的话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实在不敢叫或者害怕的话,也没关系,你可以捏捏妈妈的手,妈妈就知道了怎么帮助你了。”
陪孩子练习并鼓励孩子:
“打招呼是我们该有的礼貌,妈妈知道你只是还不熟练,没关系,我们可以提前练习一下。”
走亲访友时要跟孩子站在一边
当孩子不肯叫人时不强迫并且有礼貌的替孩子解围:“他只是还不熟悉,需要一点时间来缓冲。”
当孩子主动叫人哪怕只是挥挥手及时给与回应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自我认知:“妈妈刚看到你跟阿姨打招呼了,记得上一次你还不会这样做,妈妈就知道你会做得越来越好,跟人打招呼是我们该有的礼貌,妈妈一直觉得你就是那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孩子。”
不评判不说教,不为了自己的面子给孩子压力,而是作为孩子背后的力量去支持和引导孩子,缩小做的不好的地方,放大做得好的部分,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和与人打交道的方法。
当孩子具备了足够的自信和方法,父母根本不用再担心孩子不愿意叫人。
如果您想要转换人生赛道
学习心理学知识
请点击识别下方链接预约试听
海尔森心理将为您提供专业课程